论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潘莉
潘 莉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总体上能够体现积极向上的、和谐的交往关系,但师生交往频率不高,师生关系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人际关系、未来生存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恰当、客观地分析当下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的策略是必要而有意义的。
1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和友情,这种关系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久也很亲密;第二种是建立在一定的利害关系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它靠一定的共同利益来维持;第三种就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人际关系,如路人之间。一般来说,人际交往的亲密程度与交往水平成正比,而交往的频率、交往中的情绪体验能够影响交往水平。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然而,目前高校师生间交往活动的途径单一,缺乏了解和互动,师生关系相对淡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生活方式和沟通途径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传统的师生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师生关系的连结不是以传授知识和沟通感情为主,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之上,一些大学教授被自己的学生称为“老板”,有些学生认为跟教授搞好关系就有发展,甚至对就业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是扭曲的和不健康的。与淡漠的师生关系相比,这一种师生关系的外在表现是非常密切且活跃的,但其也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并为健康的师生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2 高校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传统师生关系的模式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使教育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近几年新兴的许多远程教育、网络授课等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教师与学生不用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当前许多大学的教育理念、政策导向和教学机制等方面的不合理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有的大学片面地把多媒体的应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评定等级挂钩,明显体现出近年来大学教育行政化不良风气的影响。
2.2 社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
当今社会对教师一般有一个相对完整而稳定的社会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而对学生的评价只是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的发展。受这种思想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看重的往往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也较片面。这样的价值标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个相当繁重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在忙于完成这一指标,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其中也包括师生的沟通和交往。从某种程度上讲,师生关系也就成了这些标准下的牺牲品。
2.3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教育学者金生鈜曾指出:“师生交往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相遇。教师人格精神必定对学生的人格精神发展产生启迪的影响。”高校教师在总体上都有一定的教育素养和道德魅力,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沉重的压力使得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同气质类型的教师,在教学方式、行为方式、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差异很大。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那种由于性格倾向和心理原因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科研学术或升职等方面,不善于与学生交往与沟通,并认为与学生只是教与学的关系的教师,不仅不利于其教书育人,也不利于和学生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系。
3 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对策
现代师生关系的转变不仅是一种道德的灌输和境界的提高,也是一种行为方式的改变。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造成师生关系淡漠疏离或对抗的原因是不同的,但就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紧张的关系而言,更重要的是解决人的问题。虽然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人类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在这种体制下,通过自身的调整与转变来适应它,从而使师生关系得到有效发展。
3.1 改善高校管理对策的同时革新教育措施
现代高校的师生关系在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和心理治疗工作者,等等。要实现诸多角色的转换,单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并不足以完成这一庞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马丁·布伯曾言:“教育活动是最能体现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活动。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在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既有创造,更有交往。二者相互促进,实现各自的人生。”所以,高校对师生的管理政策应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师生的交往活动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应该延伸到各种课外活动上,这就要求高校在接受主管部门统一领导的同时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自主能力,形成独树一帜的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来充实教师和学生以及教职工的课余生活,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
3.2 确立教育民主思想
教育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男孩分成若干个组,每组5~10名,各委派一名成年人分别实行三种不同类型的领导,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其中民主型的领导,要求活动的程序是先从全体组员讨论开始,领导进行启发和提出建议,根据事实客观地对整个集体进行批评或表扬。其结果是,在民主型领导的作用下,组员之间的友好性和参与集体的程度最高,活动的组织程度和效率也高。可见,教育民主不仅是一个手段问题,它还涉及到教学目的、教育目的,直接关系到培养人的素质问题。
教育民主思想,既是当代师生关系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分水岭,又是当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内容。目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着转变观念等于只学有关理论文章的误区。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他们对一系列重大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而这些观念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建立民主思想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承认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重要性,增强改善师生关系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承认并尊重学生有特定的权利、尊严、人格和思想情感。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立性行为的接纳和需求的满足上,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上,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作为独立的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建立教育民主思想还要充分认识到观念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但教育决不可以轻言放弃。
3.3 关注师生心理健康
人在面对各种遭遇和压力的同时,不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及时对师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关注。第一,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让大家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第二,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更能缓解教师的紧张心理。教师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重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以便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尽可能地避免因心理健康问题给无辜学生带来本不该存在的伤害,做一个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的人民教师。
总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应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和谐社会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同时也给各种人际关系提出了挑战,师生关系的淡漠或者师生冲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需要社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每个人都是主体性的人,而不是片面地饰演单一的角色,因此,最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成为可能。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能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和全民族的兴盛,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悲剧再度重演。
[1]赵明玉.师生关系嬗变中的教学相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2.
[2]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现代教育理论热点透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200.
[3]勒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61,163.
[4]北京当代科文教育研究院·梁文东.中国当代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422,443,448.
[5]薛彦.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3.
[6]张楚庭.张楚庭教育文集:教育理论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523,525,528.
[7]叶澜.中国教育科学年度报告·2004[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5,273,274.
[8]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