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课程在多校区重修管理中的运用

2012-08-15林晓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3期
关键词:重修校区课程

林晓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网络课程在多校区重修管理中的运用

林晓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随着我国许多高校多校区建设的推进,多校区教学管理成为了管理重点之一.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也使重修学生人数不断攀升.传统的重修模式不能满足跨校区重修的要求.受时空限制较少的网络课程可尝试成为跨校区重修的新形式.本文总结了传统重修模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网络课程的特点及其应用优势,分析了网络课程在多校区重修管理中的可行性,并结合重修学生的特点提出网络课程在多校区重修管理应用中优化的方法.

网络课程;多校区;重修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为扩大办学规模,纷纷进行了多校区建设.新校区或选址在城市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近郊地区,或在地方政府打造的大学城,部分高校甚至在校本部外的城市选址.多校区教学管理成为高校面临的新难题,学生的跨校区重修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各校采用的重修制度应用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都存在不足之处.受时空限制较少的网络课程是促进多校区重修教学质量提高的新尝试.

1 当前重修制度在多校区形势下应用及存在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重修制度,对于初修不及格的学生,有若干补考的机会,补考不通过就需要重修,即跟班听课后再考试.在实行学分制后,重修通过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并获得毕业资格.目前主要的几种重修模式及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插班学习,即重修学生跟随低年级班级插班学习.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教学资源,教学成本较低.但跟班重修有可能因为与正常上课冲突而造成旷课率高.在多校区办学中,部分迁至原所在校区的学生遇到重修跟班听课时需要往返两校区的实际困难,对于多校区在不同城市的学校来说,这种形式的重修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插班学习仅限于校区间距离不远的,或本专业在修业年限内不需进行校区搬迁的情况.

1.2 单独开班,对于同一门课程需重修人数较多的,直接开班进行统一管理.这种方式便于对重修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上课时间冲突较少能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师生交流互动好可较大程度保证教学质量及学习质量.单独开班常用于少部分重修人数较多的公共必修科目,例如高等数学、外语及思政类课程,不适用于人数较少的专业课及公共选修课. 1.3 取消重修实行毕业前无限次补考.这种方式较容易操作,可大大减轻教学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负担,取消重修也就不存在多校区重修管理的难题.缺点是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相当于把学习的压力完全放在学生身上,不利于学生取得学分,容易导致部分自学能力不够高的学生在缺乏教师讲解的情况下反复补考仍不能取得学分.对于部分难度较高的课程,学生自学也不一定可以通过补考.

1.4 四是重修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加以辅导,辅导形式由开课教研室灵活安排,如专题重点、难点讲座、批改作业、集中答疑等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的院校初衷就是为了适用于多校区的重修管理,但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其分散机动难于管理,教学过程、课程考核、甚至试题难度把握等各个教学环节都难于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漏洞.[1]

2 网络课程的定义、特征及应用优势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 1.0版》中把网络课程定义为: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本质的特征是交互性、共享性.交互性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测试;师生交互要求师生应有网上互动;生生交互要求学生之间或在小组内、班级内的在线讨论和协作交流.共享性是指尽可能地有更多的资源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以及和较强的交互性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课程.[2]

网络课程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具有受众面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能够服务不同群体的需要,让更多渴望获得知识的学习者有机会获取优秀的教育资源.在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网络课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需求增多所产生的教育资源紧缺的压力,是高校课程建设的趋势之一.

3 网络课程在多校区重修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3.1 技术可行性

网络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已较为成熟.国内高校使用较多的平台包括超星尔雅通识课教学平台、T H E O L网络教学平台、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基本上是通过教学过程支持、教学活动管理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在使用方式上包括了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部分高校精品课程的开放视频,高校直接购买网络平台开发设计公司的通识类课程及平台使用权.重修只需在这些平台上晚上视频学习及相关的习题等模块即可,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在技术上并没有困难.

3.2 管理可行性

网络重修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主要是如何保证重修学生真正使用网络课程及教师尽了辅导学生的责任.对于可能存在重修学生并没用真正听课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通过严格的课程期末考核、网上课程学习进度检测等设置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师的管理,辅导工作每月一次即可,把所有课程的重修辅导时间设置为固定的几个时间,从而便于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课程结束后,学生仍像正常课程一样参加评教,同样能反映教师的辅导工作.

3.3 成本效益分析

从成本上看,网络课程在重修方面应用少的主要原因是重修学生人数不多,建设网络重修的成本大.其实,网络课程的视频录制、教学平台设计等前期环节的虽然成本高,但建成且运作成熟后,成本从长期来讲是不断降低的.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重修学生人数都不断攀升,而且重修需要收费,规模效益会慢慢表现出来.网络重修的课程内容也可以付费形式提供给补考学生使用,增加使用率.另一方面,软件开发公司可根据实际开发设计能满足高校需求的平台,用户多则规模效益大,每个学校的使用成本也能降低.从效益上看,教学管理部门在重修课程的教学监督、听课检查方面的工作量相对减少,而且为多校区学生重修的问题找到出路,管理成本降低的同时又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资源;学生免于在不同校区间奔波,节省通勤费用,可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因此,从成本及效益的角度看,网络重修是可行的.

4 网络课程在多校区重修管理应用中的优化设计

虽然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但在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平台使用率不高,部分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上课程多达上千门,很多课程却基本上没有教师或学生使用;二是平台模块较少、内容单薄,往往只是给教师提供了课件的制作与发布、课程通知等方面的功能,没有视频等方面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没有对教学过程的引导;三是学生参与度不高,论坛等互动模块较为冷清.总体来说,网络课程还没有真正发挥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等方面的作用,这些问题在为重修设计的网络课程中都应该尽量避免.

4.1 课程设计的针对性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学习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并不是电子课件、在线练习、论坛等的简单叠加,而是包含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如果要保证学生的重修质量,课程设计与平台开发都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重修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都要有别于普通课程,从而使课程学习更有针对性.

4.2 教学平台设计的可用性

网络课程的可用性是指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下为学习者用于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学习者主观满意度.[3]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学视频,选择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来录制教学视频,从而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教学平台的设计使用必须人性化、易于操作,操作界面简洁明了,尽可能向学生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大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很容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同时配有习题、教师的学习指导说明、论坛等模块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效率.最后,还需要保证不同校区的学生都能正常使用同一校园网.

4.3 课程学习的自由选择性

目前,各网络视频课程平台利用率普遍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大多数学生用户在被调查时透露出希望获得个性化服务的意愿,希望能根据个人爱好或特点来获得个性化服务,各取所需、各得其所.[4]对于利用网络课程来进行重修的学生,大部分并非完全没有学习基础,可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选择度,在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时更人性化,没必要强迫学生在线学习已掌握的知识、听完课程的所有内容.例如,网络课程可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进行编排,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章节部分来学习.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平台中设定只要重修的学生有在网上学习过该门课程如60%以上的内容即可参加考试.通过给予学生更大自由度和选择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真正学会按需学习.

4.4 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

网络课程无法与面对面授课比拟的一点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互动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网络课程在师生互动上要尽量做到方式的多样化.一方面,对于网络课程需要安排教师给学生提供线下辅导,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校区安排不同教师,免于学生奔波,每周或每月在特定的时间,学生可自行前往请教老师,或与老师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另一方面,老师也可在线与学生讨论,主动把学习难点知识在论坛或告示中告知学生,介绍较好的辅导书目等等.

4.5 课程考核的严肃性

为保证学习质量、检验学习效果,对于选择网络课程进行重修的学生,不能降低考核要求,仍需使用初修时的考试方式,例如闭卷考试等,并且统一安排考试、严格考试纪律,从而促进重修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5 总结

重修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良好高等教育的手段.无论采用哪种重修的形式,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网络课程的授课空间限制小,可以多人不限地点同时使用,给学生自主灵活把握学习时间提供了机会,从能根本上解决了多校区学生重修中时间地点的冲突问题.网络重修不一定需要完全取代传统的重修形式,在条件未成熟的情况下,高校可把传统重修形式与网络重修结合起来.

总之,面对多校区管理、学生重修队伍扩大的新形势,教学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重修管理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陈瑶.我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学生重修问题的探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04):7.

〔2〕杨明刚,顾明义.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概念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11(11):60-61.

〔3〕刘名卓.网络课程可用性质量保障的策略分析与模型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79-83.

〔4〕赵文成,丁正祥.网络视频课程用户需求调查分析—以大学生为视角 [J].图书馆学研究,2012(03):12-16.

G 642

A

1673-260X(2012)07-0192-03

猜你喜欢

重修校区课程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敦煌写本《曹议金重修开元寺功德记》考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