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2-08-15平,梁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考试考核

熊 平,梁 宏

(1.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成都 610031;2.西南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成都 610500)

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熊 平1,梁 宏2

(1.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成都 610031;2.西南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成都 610500)

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阐述了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现阶段高职教育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考试模式;考试改革

1 高职教育改革考试模式的重要性

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起着全面检查教与学两方面情况并为教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而言,考试不仅是考察和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也是决定学生未来培养方向的重要依据。就教学本质而言,考试本身不是目的,而在于“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管、以考促建”,调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教学管理部门而言,通过科学、公平、规范的考试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了解和掌握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的内容、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将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行为方式,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

目前,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如何利用考试这根指挥棒,营造一种活跃思维,使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氛围,培养立足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2 高职教育改革考试模式的必要性

考试模式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什么、怎样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高职教育更强调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考试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功能异化,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2.1 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与课程目标要求脱节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许多课程考试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以卷面成绩作为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这种考试形式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技能,重记忆轻分析,考试内容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要求脱节。这种考试形式只片面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根本无法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再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这种考试形式还会造成在教学中教师“考什么,教什么”,学生“教什么,学什么”的局面,颠倒考试为教学服务的主次关系,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引向“应试教育”的歧途。

2.2 重期末总结性考试,轻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都把学生的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基本达到80﹪左右。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方法直接导致在学生中出现“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普遍现象,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在期末考试前搞突击;甚至个别学生平时经常旷课,课堂不积极参与,为了成绩过关而考试作弊。

2.3 教考一体,效度低下

传统的考试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出2套试卷(1套用于期末考试,1套用于补考)并进行测试、评卷,这种考试方法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首先,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不能根据考试成绩很好地分析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欠缺,不能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只是年复一年的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不同的学生,失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其次,教考一体的考试模式使有些教师为了在评比中取得好成绩而在考前给学生划定复习范围和考试重点,导致某些不正之风在学生中蔓延。例如一些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通过特殊的考前复习,甚至考试作弊来获得高分。不仅使学生成绩与知识的掌握程度严重不符,也混淆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最后,这种考试方式由于效度低下,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利用考试信息评价试卷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 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不断改革高职教育考试模式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监控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不断改革考试模式,充分发挥考试的督导激励、评学促教和教学管理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技能、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由注重考核书本知识到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的转变,实现由笔试闭卷考试为主向灵活多样考试方法的转变,实现由一次性终结考试向注重形成性考核的转变。

3.1 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改革考试内容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

首先,考试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标准。这些职业标准客观地反映了社会各方面对职业岗位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其次,考试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需要增设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要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固定答案的考试题目,给学生实践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创设一种弹性空间,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最后,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还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应的课程目标为基准,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目标,尤其是课程中最基础、最关键、最具特色的内容,恰当确定考试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技能与能力层次的要求,保证考试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综合性。

3.2 更新考试观念,建立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

考试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应不断更新考试观念,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创新考试形式,鼓励教师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建立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考试方法。比如,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时可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时可采取口试形式;考查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时,可采用论文和调查报告方式;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则可用完成创新作品的方式。尤其是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应尽量采用实做考核,用工作现场考核代替传统的考场考核,用学生的实际工作成果代替传统的试卷。总之,不管采用何种考试方式,都是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考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3 改革成绩构成要素及比例,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考核

针对高职教育考试现状,高职院校应弱化期末考试的地位和作用,着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1]。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要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目的,评价活动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比如《电路分析》、《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就包括学生上课出勤率、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半期考试成绩三部分,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50﹪)和期末考试成绩(50﹪)构成。高职院校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有助于培养学生刻苦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师、学生及时弥补教学过程中未能掌握的环节,同时避免学生“应试”心理的形成,对考风考纪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4 建立试题库,推行题库式考试,实施教考分离

推行题库式考试,实施教考分离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正确检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所谓教考分离是指通过改革考试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考”分离,其中心环节就是建立试题库,推行题库式考试。

高职院校利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试题库,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自由选取考题,形成试卷组织考试。相对于传统的考试,题库式考试具有以下优点:1)客观性。题库是由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经过探索,共同命题,并由专家论证认可形成的,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充实,具有题量大、覆盖面广、考题组成随机等特点。推行题库式考试可避免传统考试中考题主观性强,题目有限,考题与课堂所讲题目类型相近等弊端,使考试更具客观性。2)准确性。题库中的考题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积累、修订,科学性不断提高,而且配有标准答案,由教研室教师统一阅卷,使评卷时的主观性降到最低限度。3)规范性。计算机操作是程序化的,只要指定考试的内容、范围,就可自动完成组卷工作,而且组成的不同试卷具有等价性,考题的数量和难度相当,不同的是考题内容。4)可控性。题库式考试可根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调节考题难度系数来控制试卷的难易程度,避免题目过难造成许多学生考试不及格,或题目太简单学生分数偏高,整个考试结果偏离正态分布的现象。5)可比性。在考题难度系数一定的情况下,计算机会自动给出考试预期成绩,方便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将学生的实际成绩与预期成绩进行比较,从而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客观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3.5 改革成绩评价取向,逐步实现校内考核向社会评价的转变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最终要逐步转变到用社会标准评价,用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程度来评价。因此,凡有社会化考核标准的课程均应采用社会化标准进行考核。比如“汽车修理”、“环境监测”等专业课程,都应以劳动部门的技术等级考核要求为准;“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课程,则以国家或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准。

4 结语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注重改革、创新考试模式,以学生的能力考核为核心,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体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1]胡善珍,迟红刚,郭湘如.高职高专营销与策划专业考试方法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9):124-126.

[2]吕金海,姚元枝.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考试的改革与实践[J].农业与技术,2010(4):157-159.

[3]吴疆,杨开明.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52-53.

[4]韦胜强.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32):128-129.

[5]孟陆亮.“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方法改革设想[J].甘肃中医,2011(3):70-71.

[6]李贻桂.改革高职教育考试方法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5-77.

[7]赵晓容.通过改进考试方法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0-33.

Study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xamination Mod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XIONG Ping1and LIANG Hong2
(1.Teaching Affairs Office,Chengdu Electromechanical College,Chengdu 610031,China;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500,China)

Examin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so examination innovation undoubtedly becomes a key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mod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proposes some methods of the refor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fects in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existing examination for promoting the achiev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bjec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examination mode;examination reform

G712.474

A

1008-5440(2012)01-0051-03

2011-08-05

熊平(197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梁宏(1970-),女(汉族),重庆云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水处理工程及废水资源化。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考试考核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内部考核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