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语习得中的UG理论
2012-08-15冯霞媛
冯霞媛
浅析二语习得中的UG理论
冯霞媛
语言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而最具代表性的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是当今最流行的语言学理论。乔氏的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 (即儿童如何在母语刺激匮乏的情况下仍能成功地习得母语)而提出来的,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有本质的不同。从理论内容、理论构建、前人研究、理论缺陷这四个方面来全面浅析二语学得中的UG理论,可以对此有新的认识。
UG理论;二语习得;理论构建
为揭示人类语言的奥秘,乔姆斯基发挥了笛卡儿、洪堡德等人的思想,并借用了一些传统语法概念,做了普遍语法这一假说,提出了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理论。这个理论在整个语言学界影响甚广,甚至对其它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理论内容
普遍语法首先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的,乔氏把普遍语法看成是人脑初始状态,是与生俱来的生物禀赋,是一种“心智器官”。普遍语法是乔氏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思想,语言习得过程是语言官能在外部语言环境刺激下的发育过程。UG关注的是语言知识的组成和表征、语言习得方式和语言知识的运用等三个最基本问题。
二、理论构建
(一)本族语者和第一语言习得者的语言能力
普通语言学理论旨在提供一种本族语者语言能力的特征,并且解释儿童作为第一语言习得者是如何达到此种能力。此观点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相似的目标,旨在解释其本质和中介语能力习得。在此框架下,语言使用(理解和产出)认为是基于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一种语法的心智表征(句法学、音位学、形态学和语义学),但是这种表征语言的方式是无意识的,而且这种无意识知识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并不需要学习。长期以来,人们发现儿童在短短三五年内就能顺利掌握母语,与他们最终掌握的复杂语言知识系统相比较,儿童在早期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输入是有限且贫乏的。这种刺激贫乏被称为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换而言之,儿童接触到的输入和他们最终所获取的语言系统之间是不匹配。例如,儿童和成人能理解并造出很多他们未曾听过的句子。在未教授的情况下知道某种结构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他们也能知晓某些句子阐释在特定语境中是不符合情理的。
(二)普遍语法假设的建立
为了合理地解释儿童语言习得中的“逻辑问题”,乔姆斯基于1980年提出了普遍语法假说。乔氏认为把如此复杂的的人类成就归于几个月(至多几年)的经验,而不归于几百万年的进化或神经组织原则是毫无道理的,这说明人类的语言能力不是单纯靠外界影响的,而是先天传下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普遍语法是人脑生来就具有的一种能迅速习得语音的特殊机制。凭借这种机制,人们便可以从有限的语言刺激中迅速内化目的语语法,同时产生无限的语言输出。
(三)普遍语法理论的原则和系数
普遍语法理论是乔氏等人为了回答“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它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人脑的语言系统在习得和使用任何语言都遵循一定的普遍性原则,而这些原则是先天规定的,后天的语言经验对每个原则有简单的参数作用。普遍语法模式中的基本概念是原则(principles)和参数(parameters),分别揭示了自然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原则”指适用于一切人类语言的高度抽象化的语法属性,某一具体的语言可能并不具有某些原则,
但是没有任何语言违反这些原则。“参数”反映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异,它们有两个或更多的值,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体现为不同的参数值。普遍语法包含的最主要参数有两个:核心词参数(headedness parameter)和代词—脱落参数(pro-drop parameter),核心词参数的值有核心词在前(head-initial)和核心词在后(head-final),代词—脱落参数的值分为脱落和非脱落。
(四)中介语和普遍语法
中介语是由Selinker(1972)提出并被广泛地指代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第二语言习得者在未熟练掌握目标语之前达到的语言状态。根据Selinker和Odin的研究,中介语具有过度生成和母语迁移的特征。前者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过度使用第二语言的某一规则生成一些不合法的语言表达,如在英语习得中,将所有动词的过去时都以-ed结尾;后者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用母语的结构组合形式套用目标语的现象,母语迁移主要表现在句法层次上。
中介语是一种语言能力,它不仅仅表现在语言表达上,还表现在对语句的理解和判断。普遍语法对第二语言习得是否有限制作用主要看中介语的句法特征是否在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的限制范围内,如果前者在后者的限制范围内,就说明普遍语法通达第二语言习得。
三、关于UG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生成语法学派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UG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直接起作用
持这一观点的人(Flynn1984,1987;Dulay and Burt 1974;Krashen1981) 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直接运用UG原则,在不需要母语参数值的情况下,重新设定参数值(Cook and Newson1996);语言的基本原则和参数是大脑固有的,通过第二语言的输入,学习者利用UG获得与母语能力(Ss)相当的第二语言能力(St)。这一观点在Flynn(1984,1987)所提出的参数设定模式(parameter-setting model)中得到体现。Flynn以日本的成人二语习得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对英语SVO(主谓宾)句序结构的习得情况。研究发现,尽管日语句序严格遵循SOV(主宾谓)句序,但母语为日语的二语习得者可以成功地把日语的中心语后置参数设置为英语中心语前置的参数,他因此得出结论:受普遍语法的制约,二语习得者确实建构了与母语特征完全不同的目标语语法。
(二)UG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不起作用
支持这一观点较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有Clahsen,Muysken(1986)所做的比较德语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者语序的习得顺序。他们通过该项研究发现德语为第一语言学习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顺序不同,第一语言学习者一开始就使用SOV句式,随后才学会SVO句式;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在开始时使用SVO句式,然后再学会SOV句式。Clahsen,Muysken的结论是,UG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不起作用,他们认为第一语言习得需要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而第二语言习得则需要认知理论来予以解释。
(三)UG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部分起作用
Schachter提出对二语习得者而言,普遍语法原则是完全可及的,因此二语习得者不会产生wild grammar错误;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参数变量项都可及,二语习得者只能习得与母语相同的变数值,如果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参数值不同时,习得者将无法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赋值,不得不求助于其它的一些学习策略来继续第二语言的学习,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与目标语不一致的语法句子。
(四)UG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间接地起作用
White(1986)发现西班牙学习者会在初期将母语中代词脱落这一参数带到第二语言中去。王文斌(2000)调查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反身代词时,发现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反身代词的理解仍然受汉语母语迁移的影响。杨小璐(2001)研究发现英语赘语(指表时间、天气的it和引导存现句的there) 能触发中国学生放弃按汉语中使用零主目的习惯从而正确设定英语语法的参数值。这些都表明,UG是通过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间接地产生作用,参数值以第一语言为基础进行重设。
四、UG理论解释二语习得的不足
1.首先普遍语法假设是解释儿童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而提出来的,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第一,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过程,二语习得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第二,第一语言习得是在大脑初始状态下进行的,而第二语言习得是在大脑稳定状态下进行的。第三,语言习得的环境不同,母语习得的环境是丰富且多样化的,输入量大,而二语习得输入量明显少于母语输入量,且输入方式也有所区别。第四,儿童的各种认知能力还处于不成熟,而二语习得者的认知能力已成熟,因此用普遍语法理论来解释二语习得并不是完全合适且无懈可击。
2.普遍语法本身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的理论。尽管乔氏的普遍语法理论被许多人认为是20世纪语言学界的一场革命,影响非常大,但是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UG作为一种理论也不例外。UG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而是有关语言知识本质的表征理论,UG解释的是语言知识的表征形式,而不是语言知识的习得过程。UG无法解释在习得语言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及社会语境等产生的影响。而且其研究范围一直都在语言的句法结构上,语义、语音及其它方面却很少涉及未被引起普遍语法理论的重视。
3.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局限性。基于二语习得的普遍语法在实证研究上大多采取和母语习得一样的方法,即让受试者通过直觉来进行语法判断测试和诱导模仿。这样的研究假设似乎很有验证性,可是实际上通常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结果,因为二语习得者的直觉相对不稳定,也没有那么可靠。
[1]Bill Vanpatten&Jessica Williams.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2007.
[2]戴曼纯.UG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
[3]戴炜栋,周大军.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外国语,2005,(6).
[4]胡德慧.解读与思考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4).
[5]侯平英.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
[6]刘春燕.基于UG的二语习得研究:优势、欠势及走势[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5).
[7]李芝,戴曼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9,(5).
[8]齐媛媛.普遍语法在语言习得中的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9]孙爱良.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育教学,2009,(9).
[10]王文斌.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第二研究——原则、参数、实验与方法[J].外国语,2001,(3).
[11]吴益民.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12]许菊.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J].外语教学,2006,(1).
[13]杨烈祥.二语习得研究从普遍语法到认知处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责任编辑:郭一鹤
H09
B
1671-6531(2012)08-0086-02
冯霞媛/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学士(江苏南京21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