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国立高雄大学访学感思

2012-08-15王鹏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台湾通识教育交流

王鹏程

台湾国立高雄大学访学感思

王鹏程

摘 要: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台湾国立高雄大学管理学院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研修,在丰富而充实的访学活动中所获良多,并对台湾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台湾;访学;交流;通识教育

王鹏程/山东科技大学经管系副教授,硕士(山东泰安271000)。

2012年3月至6月,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台湾国立高雄大学管理学院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研修。研修的主要形式是听课、与任课老师交流讨论、参与讲座等,访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颇丰。台湾国立高雄大学的教学与管理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带来了许多启示。

一、大学招生采取系部招生制

以高雄大学管理学院为例,管理学院下设4个系,以系部为单位招生,不再设具体的专业。在台湾,现在已有部分大学采取学院招生制,即招生时先录取到学院,在大一、二年级学习学院通识课程和基础专业课程,到大三之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系部。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因报错系部而遗憾终生的情况了。内地的大学至今仍仿照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即在学院或系部下细分专业,然后按具体的专业招生。这对学生倒是专业培养了,可是目前社会上却已没有了计划经济时期“专业对口”的用人分配制度,社会对本科生的需求多是宽泛的“通才”,学校对学生“专而窄”的培养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总是有偏差,这个矛盾在大陆非常严重。

二、以宽泛的通识课程为大学基础教育

学生选课有很宽泛的通识课程范围,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本人下载了高雄大学管理学院通识课程名目,仔细查看,发现竟有161门之多。通识课程五花八门,大概分为艺术类、历史类、文学欣赏类、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类、法律和政治类、两岸关系类、宗教类、心理学与伦理学类、先进技术领域简介、运动休闲和健康保健类等等。从学校聘请的老师身上也可以有所感受,我就曾遇到过长发飘飘的“艺术家形象”的男老师,也遇到过当大学老师的女僧人。

另外,学生选课可以跨学院,只要有兴趣就可以选其他学院的课程。比如你是管理学院的学生,完全可以选一门电工学、机械制造、中医学等课程选修,只要学生喜欢、修完且通过了考试,本学院就承认学分。

三、课程教学实施任课教师负责制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本人在4个月中完整地听了4门课程,所接触的4位老师运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最后的成绩评定方式也各有不同。比如Y老师,经常组织小考,若是加上期中、期末考试,一学期考试次数大概有七八次之多,每隔一两周就有一次的课堂测验,而最后的期末考试只是考最后学的几章内容,更像一次单元考试。学期成绩总评则是所有考试的加权平均分,细想一下,也许这样来评定一个学生的课程成绩,比最后主要靠一次期末考试来“定终身”应该是更公平一些吧。S老师平时善于讲授案例,经常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专业内容,也不怎么测验,只选择期中和期末考试,但每次上课都点名。还有一位C老师,讲授证券投资分析,干脆就没有通常意义的考试和测验,她让学生们做“报告”来代替测评。根据教学进度,她安排在期中和期末两个阶段,每次都拿出3周的上课时间,由学生们自由组队来做行业分析和股票技术分析的报告,每组至少两个同学,四五个同学也行,自己选行业和公司进行分析,然后写报告,在安排好的报告时间,各组派两个或三个代表上台做报告,向大家陈述自己的分析,老师听后则现场进行评价和总结,我觉得效果很好。另外一个老师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们放电影、放英文的纪录片或者是其他和专业相关的影片,学生们看后需要写体会。总之,教师对一门课的教学处理有很大的自主权,形式上不拘一格。

教师对上课内容的处理也有很大不同,有按部就班讲教材的、有善于案例分析的、还有经常联系实际随意发挥的。上课时间也自己掌握,有的老师上课也不怎么按点,迟到是常事,当然拖堂也属正常。据台湾新闻报道:淡江大学的一个教授给学生上课,本来是晚上8点到10点的课,结果教授讲得兴起,给学生补课拖堂到夜里12点,把学生们累得苦不堪言。对教授的这一行为,社会反响褒贬不一。

四、重视英语与互动式教学

在高雄大学访学,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老师们经常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授课人提出要点和问题,其细节、论据或是答案则主要来自于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对一堂课或者对某一知识点的认知和学习,自然会更令学生们喜欢和接受。老师在课堂上寓教于乐,既让大家学了东西,又让大家快乐接受,课堂上彰显民主氛围。我发现在高雄大学的课堂上,学生提问题或者回答问题,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就行,说话之随意在刚开始时我还非常不习惯,甚至理解成是不是学生对老师不够尊重啊,可老师们都不以为意。听课数周后我也逐渐习惯了。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平等相处、和睦交流,彼此谁也不高谁一等,师生之间不拘泥于形式。

另外,我所听的几门课所用的全是英文原版教材,且都是英美经济学家的名著。老师的课件基本上也全是英文,课堂测试试卷也是英文的。据了解,每个系都有部分课程采取全英文讲授。每次听课,看着学生们翻看着厚厚的类似于词典的英文原版书,我就忍不住感慨。好像台湾的大学生就没有类似于内地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也用不着非要规定唯有通过了国家四级才能获取学士学位。如果把学生们拉出来考试,我相信高雄大学的学生应该个个都能通过内地的英语四级或六级吧!内地的大学生可以直接阅读英文原版书的能有多少?这里学生英语的应用程度,对内地学生而言,即使通过了所谓的六级也是达不到的。

我不禁深思,其实在山东科技大学使用英文原版书当教材也未必就是达不到的,尽管这对老师的压力将是非常大的。若是从进入大学开始,就鼓励学生学习和应用英文原版书籍,这一定比为学英语而学英语、为考试而学英语效果会好很多!学习英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学了很多年还是不能有效的使用,真是值得反思。在高雄大学图书馆里,有相当一部分英文原版书籍,至少有几十份英文、日文、韩语等杂志和报纸供学生们翻阅,看着学生们翻看外文杂志如同翻看汉语书一样,我经常感慨,不知内地的大学何时也能达到这种水准。

在内地的普通高校里,能否先选择几门专业课进行英语教学试点呢?然后逐渐增加试点的课程,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教授在一线给本科生上课

管理学院设有4个系和1个应用经济研究所,各系招收本科生,研究所则是培养硕士和博士的地方。研究所里只配备了几个老师,负责研究生的常规工作和教学。每个系大概都有10个老师左右,其中1-2人为正教授,3—4人为副教授,其余则是助理教授。系部的教授和助理教授虽然都兼带硕士或博士生,但都以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为主。据了解,高雄大学给老师们规定的工作量,每周至少9课时,分3次上完。9课时其实意味着要讲3门课,教学的压力实在不算小。并且在管理学院,带研究生等不计算工作量,不能抵补课时,所以教授的上课压力和助理教授是一样的,我觉得这对本科生来说真是一件好事。在内地,一些大学因为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而饱受诟病,有的大学生甚至四年大学下来不曾遇到过一个教授,学生意见很大。

六、采取学生 “小助教”制度

教授、副教授或者助理教授都有自己的“助教”,通常都是由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或者是高年级的学生担任,为老师上课服务。比如,上课前帮助老师调试多媒体;课堂小测验时监考;批改作业;帮助老师搜集整理资料;为低年级的学生专业辅导等。这些小助教一般是勤工俭学性质,学校发一点补贴,并且还定期评比,每学期都评出优秀助教发奖金,本学期评出的优秀助教每人发了1万元(新台币)奖金,以此来调动助教们的工作热情。这种制度非常好,不仅可给教授们节省许多时间,而且对当助教的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大家互惠互利。

七、本科生不用写毕业论文

大学生毕业,不用通过写毕业论文和所谓的论文答辩,而是通过了其他考核方式就可颁发毕业证和授予相关学位。大陆的大学,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教育,也不论是什么专业的毕业生,好像写毕业论文已经成为了一种“定式”,甚至有一些大学竟然要求本科毕业生写出2万字以上的论文来。我不否认写毕业论文的优点,要是真能执行得好,通过一篇毕业论文来检验一个本科生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水平,这肯定是一种不错的手段。但是,目前内地大学较为普遍的实际情况是,学生论文抄袭严重,利用网络资源复制粘贴,大家抄来抄去,把很严肃的毕业写作当成儿戏,而学校又把关不严,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成了追求形式。而台湾的大学则比较灵活,既有大学要求学生写论文,也有要求写调研报告或实习报告,更多的大学干脆放弃了毕业论文方式。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写论文与否对其本身的水平究竟影响多大?值得思考。特别是一些专科生,本身的理论水平就很有限,让他们写研究型论文,很难让人感受到实际意义。

八、在职教师采取七年轮岗制

据了解,在台湾的许多大学里,大学老师每工作7年就安排一年轮岗。所谓轮岗,是指老师在这一年不安排日常工作,包括上课、指导学生实习等常规工作,利用这一年时间外出访学、去企业挂职、休假、专心做研究等。7年作为一个周期,让老师们“休养生息”一年。这种制度对教师的业务提升非常有帮助,也是值得内地大学借鉴的一种方式。

中图分类号:G527

B

1671-6531(2012)10-0053-02

:贺春健

猜你喜欢

台湾通识教育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