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普世价值”的论争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2012-08-15侯倩
侯 倩
(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哲学研究
从 “普世价值”的论争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侯 倩
(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时下所论争的意识形态领域内所谓的 “普世价值”,实质上是当代西方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去意识形态化的价值渗透。只有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稳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理性判断、积极反思并科学回应各种针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发展问题的挑战,最终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普世价值;意识形态斗争;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近年来,国内外对所谓的 “普世价值”的论争显得尤为突出和激烈。这一方面体现了由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强所带来的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形势下不同意识形态领域之间斗争日益凸显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厘清 “普世价值”的实质,并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进行与时俱进的反思,无疑对当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关于 “普世价值”的论争
关于 “普世价值”的论争由最初基于概念的模糊不定所引发的不同见解,在经历了不同维度和向度的解读和论争之后,最终形成了关于普世价值的绝对论和相对论两种主张。
其中,在普世价值论争中形成的价值绝对论者对普世价值的存在与否更多地是将普世价值作为应然意义上 “普遍适用”的理解。基于此种理解和逻辑,必然会导致在对普世价值绝对论中极化的或肯定或否定的观点。比如,持肯定观点者 (郑永年为代表的学者)基于人类存在着超越于一切差别的“人性”而将普世价值归结为一种客观存在;而持否定态度者 (以司马南、罗伯特·卡根 (美)为代表的部分学者)从价值观产生并依托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否定价值的 “普适性”。而在普世价值论争中形成的价值相对论者在此问题上则更多地是将普世价值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范畴、“事实的普遍”来看待,认为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有相适应的不同的价值理念。因此,持此种观点的学者(李延明以民主为例证为代表)更多地将普世价值等同于 “普适价值”,从而否定了普世价值绝对性,更多的趋向于普世价值的相对性。
然而,当前学界论争热点之一的 “普世价值的概念是从上个世纪西方国家 “普世伦理”的概念中演化而来的,更多的意在强调价值观念对民族国家、宗教、文化的绝对超越及对人类社会的普遍适用性。实际上,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论争涉及对价值共识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看法,即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相对复杂隐蔽的斗争。从词源和词面意义看“普世价值”是指超越宗教、信仰、国家以及民族的具有 “普适性”的价值观念,而这样的 “普世价值”若脱离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显然难以存在。特别是一直以来西方国家所宣扬的包括民主、自由、博爱等在内的 “普世价值”,实质上是西方国家和社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实施的去意识形态化的价值渗透。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掩盖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质;另一方面在内容里抹杀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具有相当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因此,厘清 “普世价值”的实质,并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适时进行与时俱进的反思显得相当紧迫和必要。
二 “普世价值”的论争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启示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当前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命题,厘清 “普世价值”的实质,从普世价值的论争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深入解读并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
面对新形势下西方国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发起的新挑战,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立足社会实践,深入解读并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运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认真反思并科学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并符合其所处时代的现实要求。同样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用时代化的方式不断克服其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才能永葆其强大的生命力。当下所论争的“普世价值”正是反映了当今全球化浪潮时代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革,各种包裹着抽象人性论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思潮,正附带着西方国家利益以各种新的形式在世界文化交融中活跃着。这种意识形态斗争或思潮,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日趋具有隐蔽性和世界性的特点。由此,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面临挑战与诘难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因此,结合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切实的时代解读和文本解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在当今新的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从目前研究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中,学界基本上达成了以下共识:即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读必须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并且根据社会生活实践的现实需要进行创新性的解读,从而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尽可能真实地呈现马克思主义的本真面貌;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来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并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挑战,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积极回应现实世界的诉求,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只有与社会实践及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地发挥其现实的威力。因此,面对当今及以后针对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歪曲和否定,只有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具体实际,才能在西方包裹着抽象人性论变种的各种主义或思潮中捍卫、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站稳唯物主义立场,科学判断、反思并回应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各种挑战
“普世价值”是西方包括 “意识形态终结论”等在内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在 “普世价值”存在与否的论争中,无论是持价值绝对论观点还是持价值相对论看法,我们都应该站稳唯物主义立场,厘清各种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思潮的动机和实质,阻止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进行的歪曲、否定和攻击。
就普世价值的论争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不同观点,意图厘清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动机,需要我们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去深入分析普世价值的性质,方可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结论。如果采取多元相对的态度来分析普世价值那么对普世价值的认识就会脱离其本质而陷入不可知论的困境和混乱,最终会倒向唯心主义的漩涡。西方所宣扬的 “普世价值”无疑是企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改变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从深层次的角度看,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的论争关系着 “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由此可见,西方去意识形态化的 “普世价值”论争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政治现实企图,它预示着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企图从未松解,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为此,站稳马克思主义唯物立场科学判断、反思并回应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各种挑战已成为当今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任务。
当前,西方所宣扬的包括普世价值在内的种种立足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变种,其实质属于唯心主义范畴。面对新时期各种形态的唯心主义,要科学判断其实质和动机,需要我们坚定唯物主义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作深入分析在面对西方借口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各种形式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时,如果不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深入分析,则会陷入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境地。因此,我们需要站稳马克思主义唯物立场,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加有效地解释广大人民所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使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历史方向感,从而能够自觉分析并积极应对来自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挑战,从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勇于并善于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西方所宣扬的 “普世价值”是作为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话语体系的表达,是企图从意识形态层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蓄意攻击,以此代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并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分歧和斗争,本质上是不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和对立。西方对发展中国家所宣扬的各种意识形态形式,根本上是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思想渗透。要揭示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动机,自觉抵制西方去意识形态化的当代产物,科学回应西方包裹着抽象人性论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歪曲、否定和攻击,我们首先需要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并致力于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导价值观,是中国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依托。它在我国社会精神价值系统中处于引领地位,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内在推动力。包含 “一种思想、一个理想、两种精神、八大荣辱观”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已渐趋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正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生命力的现实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所形成或提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包括 “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构建的现实写照。尽管如此,我们只有立足当下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不断把高聚合和凝练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时代主题和特征加以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推进,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影响力,才能使其更加深入人心,使其成为中国社会的信仰追求,从而切实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才能用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力回应西方各种意识形式的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才能切实拆穿种种借口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而对他国宣扬西方民主自由等在内的具有所谓 “普适性”的价值观,最终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综上所述, “普世价值”的出现及论争是我国在全球化进程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对西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时,在政治思想、信仰等方面所出现精神震荡和危机的表现。只有稳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结合时代特征和具体实际,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以此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勇于并善于运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性判断、积极反思并科学回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提出的各种挑战,最终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实现对社会思潮的时代引领。
[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于炳贵、郝良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J].哲学研究,2009(4).
[4]汪亭友.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吗?[J].政治学研究,2009,(2).
[5]徐崇温.“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02)-24.
[6]李延明.评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9).
[7]侯惠勤.“普世价值”的理论误区和实践陷阱[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9).
[8]高立伟.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角度看“普世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4).
[9]宁德业.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反对“普世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9).
[10]马晓彬、刘建伟.“普世价值”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10,(4).
[11]肖兴国.不能超越具体的历史条件侈谈所谓的“普世价值”[J].邵阳学院学报,2010,(4).
On Updating Marxism from the Debate about “Universal Value”
HOU Qian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Zhejiang 321004,china)
The so-called “universal value” which is controversial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is essentially th de-ideological value penetration imposed by western countries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We shoul closely combine the era features with social practice,actively construct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 characteristics,firmly strengthen the directing status of Marxism in China,and correctly interpret the essentia spirit of Marxism so as to update it.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rational judgment and active reflection o problems in updating Marxism and confront the challenges thus brought about.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ad th contemporary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with updated Marxist science.
universal value;ideological struggle;discourse system;upgrading Marxism
B018
A
1674-3652(2012)01-0028-03
2011-12-01
侯 倩,女,山东沂源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