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2-11-03庄小红
庄小红
(华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1021)
□社会学研究
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庄小红
(华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1021)
作为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福建 “十二五”时期发展壮大的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重点领域。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显著作用。本文基于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的基础条件,归纳总结目前人才交流合作的三种形式,分析人才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高层次人才;电子信息产业;交流合作
一 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的基础条件
(一)政策保障
闽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历史悠久,作为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福建省政府一直鼓励台湾企业来闽投资设厂,促进闽台电子信息产业朝实质性领域开展合作,特别是近两年,福建省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文件:如2010年1月,福建省下发 《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 《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 《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等三个文件,对引进的台湾专家享受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相关政策待遇和特殊政策支持等作了规定[1];同年4月,福建省9部门下发《关于做好引进台湾地区高层次人才有关工作的通知》,就做好引进台湾地区高层次人才有关工作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现已成功引进一名台湾高层次人才担任福州软件园管委副主任。 《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2009-2011年)》和 《福建省2011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布也为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和指导意见。
(二)人力资源的互补性
台湾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不仅有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且有一批熟悉国际惯例运作的高素质人才,掌握比较规范的公司管理手段,了解国际化公司运作的惯例,而福建的人才优势更多集中于基础研究型人才,人力资源成本低,这也是闽台人才特点各异、各有所长的人力资源现状所决定[2]。然而,随着两岸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高新技术发展,迫切需要两岸高层次人才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闽台人力资源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加强交流与合作将对两地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三)已有平台 “牵线搭桥”促交流
近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一系列大型的活动平台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国 (境)外专家成果展暨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4·8台交会 (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洽谈会等,极大地推动了闽台电子信息产业的成果转化;相关的两岸论坛也极大促进了闽台电子信息产业的对接与升级,如2011年主题 “云计算人才项目”研讨会暨项目对接会、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福州-台中科技产业交流合作论坛等大型论坛;此外,厦门市建设 “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这是大陆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有利于闽台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二 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的现状
(一)基于传统投资方式的人才交流合作继续延续
闽台电子信息产业人才交流合作的传统方式,主要是通过台湾企业来闽投资建厂,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台资企业,如中华映管、冠捷电子、东南汽车、友达光电等,积聚了不少的台湾研发人员和管理人才,并且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在福建省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提升和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和升级的需要,将有更多的台企来闽投资,也将吸引更多的台湾人才来闽发展。
(二)基于产业园、交易会平台的人才交流合作成为重要载体
通过闽台合作建立产业园区来招揽人才,如厦门火炬科技园、福州软件园等科技产业园区,并且与台湾新竹、台南、台中高科技园区实现对接合作。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台湾中小企业创业园、泉州黄塘台商创业基地、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洛江台资集中区和台湾学者创业园等,成为闽台人才积聚区。此外,随着一系列大型活动平台的日益成熟,各类交易会、展会、论坛已经成为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三)基于行业协会平台的人才交流合作渐成新趋势
两岸民间组织的兴起,特别是行业协会作为闽台电子信息产业对接的重要桥梁,汇聚了大量管理、技术人才。福建省8个地市成立了台协会,福清、石狮、海仓等台商密集区还成立了分会。大部分台商和管理干部参加了协会,使之成为台湾人才汇聚的平台[3]。
三 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的单向度
近年来,福建省出台了大量的人才新政,但效果并不理想。如表一所示,台湾人才对福建省出台的相关人才政策并不十分了解,只有不到四成的嘉宾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相关的政策;此外,对于政策的了解渠道也较单一,如表二所示,40%的嘉宾主要是依靠民间团体的内部宣传,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等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官方渠道媒体的宣传远远不够。因此,虽有良策,但倘若无法让政策对象知晓,那么再多的政策也无助于闽台人才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
表一 对大陆出台的关于两岸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表二 了解相关政策的渠道
(二)重结果,轻过程的理念
在与台湾嘉宾的访谈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务实、讲究过程与细节,而这也是闽方所极度欠缺的。宏图的构建、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但仅限于大框架的搭建,没有更具体的方案、步骤,不亚于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即使台湾的公司、人才希冀在大陆有良好的发展,也会因为无从下手而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理清头绪,告诉对方应该按怎样的程序、步骤得到想要的结果。
(三)引进人才的心理障碍——“生活机能的缺失
“引进人才不仅仅只是引进生产力。”台湾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如是说。表三、表四、表五显示尽管台湾人才对目前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前景充满乐观,但他们来闽工作的意愿并不强烈,尤其考虑到要远离亲人朋友,并且在闽的就业环境也远不如台湾的便利与舒适。在台湾,有便利的交通、购物便捷 (特色多且服务贴心)、饮食多样、优质平价的医疗资源、日常生活中便利商店全球密度最高,独特多元的文化交融,这些都形成了台湾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一个 “生活机能”如此完善的地方,人才的集聚效也非常显著①台湾工业总会蔡秘书长:如何善用ECFA创造新机遇:两岸合,赢天下[R].海峡商会论坛主题演讲,2011-06-12.。因此,薪水高低并不决定台湾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来闽工作的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 “生活机能”是否完善,让台湾人才在闽也能住得舒适与便利。如此,才能真正排除台湾人才来闽工作的心理障碍。
表三 如何看待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前景
表四 来闽工作的意愿程度
表五 不愿意来闽就业的原因 (多选)
(四)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共享薄弱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两岸对接平台主要局限于大型的活动平台,如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5·18海交会以及两岸信息产业的相关论坛等,闽台产业园的对接也仅限于少数园区,缺少常态化的闽台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的信息化平台,双方的供求信息不对称,闽对人才的需求如何让台湾知悉,台湾人才的需求如何让闽知悉,都值得进一步思考。因此,有必要建立闽台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共享库,列出闽的人才需求清单,让台湾人才能够及时获悉闽的人才需求,最终达到闽台人才供求平衡。
四 完善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环境
政府履行其职能,出台政策法规,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法律保障与支持;政府服务于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与生活环境;政府管理人才,但仅限于搭建人才活动平台、建立人才信息库等基本职能,最终实现人才引进由政府转向市场,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1.开放包容好心态,无界用人人才留。对于人才的引进、交流与合作,政府是否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尤为重要,特别是政府建设开放平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政策保障和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生活、居住环境,犹如城市的基本运行系统,煤气、邮、电、水、交通等基础性设施的或不可缺而城市的具体建设应该交由各个主体,政府应避免不必要地干预。因此,人才也是如此,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引进人才,让人才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受到不必要的约束,不去干预人才的成长才可能真正留住人才,让人才发挥最大的价值。
2.政策宣传多渠道,双向反馈效果佳。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陆续出台相关的人才政策,对于推动闽台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但应拓宽政策宣传渠道,使政策 “出闽达台”,让更多的台湾人才知晓政策,如借助闽台信息产业民间团体的双向交流来加强政策宣传;为台湾社区性大学举办的类似系列ECFA讲座提供信息、资金、人力等支持;加强与台湾媒体的联系,寻求更多的闽台媒体合作伙伴,如旺报 (台湾第一份完全报导台湾大陆交流合作的报纸),让台湾人才更加了解大陆特别是福建省的政策法规、发展情况及需求信息等。
3.生活机能需完善,吸引人才不困难。福厦沿海地区虽是首批国家九大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但其发展程度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后两者在吸引人才上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与它们配套有较完善的生活机能密不可分。因此,福建省政府需要在构建便捷的交通、优质的医疗服务、方便的购物环境、良好的社区文化等生活机能上下更多的功夫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才能更好地排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4.人才引进三部曲,呼朋引伴聚人才。 “人才引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由房客变主人最终成为房东的过程,由一个人带动吸引一群人。”台湾一家顾问公司的尹建国执行长如是说。一方面,引进人才在心理感受上起初为客,然而 “引进人才不仅仅是引进生产力”,对于引进方来说不仅仅是 “收租”,利用人才创造利润,而是在引进的过程中,让人才产生归属感,逐渐成为主人,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房东,使其享有额外收益的同时也带动更多地创业与投资;另一方面,由人才引进房客变房东的这一过程,呼朋引伴,吸引更多的人才与团队,实现产业人才的集聚,同时也满足了生活机能的需要,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
5.前期政府来引路,走向市场终有时。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单纯依靠政府或市场都不可取,只有政府、市场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可能更好地促进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政府更多地起到人才服务与管理的功能,如建立人才储备库、人才信息中心、搭建人才交流合作活动平台、为民间人才交流合作提供资金、信息支持等,提供人才引进 “一站式”服务、简化引进程序和流程等;而人才引进、交流与合作最终需要走向市场运作,由猎头公司、人力资源机构等第三方来完成,政府的责任在于规范市场,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二)加强闽台人力资源机构合作
作为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在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文所述的台湾地区与人力银行成功合作的案例将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启示。因此,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机构的作用,建立闽台人力资源合作机构,实现闽台人才有效流动,是促进闽台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1.颁布专门法规范机构运作,政府评级与监管机构。台湾的人力银行相当于大陆的人力资源机构,享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通过颁布专门的 《私立就业服务机构许可及管理办法》来规范人力银行的运作,并对其负有评级与监管责任,而不干预人力银行的具体业务。人力银行发挥着政府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企业用户的角度,人力银行的价值在于将人脉管理、介绍制度和人才定位全部整合起来;站在求职者的角度,人力银行的价值在于创造一个工作搜索引擎让求职者使用,提供更精准、迅速的媒合服务。
2.政府信任开清单,机构配合促执行。台湾政府与人力银行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成功案例“花博会”、台北市政府为举办 “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特别成立花博营运总部。为因应花博会庞大且多元之专业性业务需求及加强执行质量并使所有工作得顺利进行,透过相关采购法办理人力劳务采购,请1111人力银行招募学有所长之专业人力以协助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及会后花博纪念园区之运作,使本案得如期完成所有工作项目。
台北市政府开出清单列明所需的各类人才,其中由1111人力银行派驻至营运总部的人力素质将会是项目执行成效之关键,因此人力的素质是招募时的第一关键因素;1111人力银行则优先留用拥有相关经验的优质人才,并以教育训练加强人员职能缺口;建立花博营运总部完善的派遣人员进用计划、教育训练作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业、督导管理机制,以提升派遣人力之工作职能与效能。在政府与人力银行的通力配合下,花博会最终圆满落幕。①台湾1111人力银行王秀兰特别助理提供的相关资料。
3.建立闽台人力资源合作机构,促进闽台人才有效流动。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积聚了大量的人才人才相对饱和甚至过剩,如何吸引台湾人才来闽就业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机构这一第三方机构的牵线搭桥来实现。例如福建省政府可以实施 “千名台湾退休IT人才引进计划”项目,把具体的条件需求详细告知闽台人力资源合作机构,政府与人力合作资源机构形成委托契约关系;人力资源合作机构根据政府的要求来筛选人才、派遣员工,人力资源合作机构与雇员形成雇用督导关系;由此,政府借助人力资源合作机构的这一平台,能更高效便捷地引进所需人才。
(三)充分发挥闽台行业协会的作用
1.推动人才资格鉴定,促进人才双向流动。福建省是最早对台湾居民来大陆进行职业资格考试的地区,这不仅为台湾人才来闽就业、创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促进了闽台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而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利益的代表、行业的表征,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行业协会来进一步推动闽台人才资格的鉴定,其中闽台行业协会的合作是前提,建立闽台行业协会的常态化联络机制,闽行业协会应主动联系,如可到台湾同业公会进行参观考察访问等;共同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人才资格考试和人才鉴定程序等。由此,通过闽台人才资格的互认从而促进闽台人才的双向流动。
2.实施人才培训,促进人才提升。行业协会在闽台人才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承担起本行业人才培训的职能,特别是加强闽台行业协会的互动,充分利用台湾同业公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建立闽台电子信息行业人才培训基地,聘请台湾电子信息同业公会高级管理人才开办讲座,定期举行闽台电子信息行业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电子信息行业人才的素质,通过人才的培训与交流,可以大大减轻人才引进的压力。
(四)大力支持闽台高校、研发机构合作
1.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支持省内软件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 “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实训基地;支持培训机构开展软件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发挥职教集团积极性,推进 “万名软件适用人才培训工程”;鼓励省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与有技术优势的地区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直接吸引当地的人才;鼓励各类高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培养企业所需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2.闽台合作,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在福州、厦门等地建立两岸信息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开放台湾有实力的人才实训机构来闽办学或与在闽高校合作举办专业培训班 (如IC设计、半导体制造工艺等),开放省内技术骨干到台湾参加实地培训。
3.鼓励台高校在闽设分校
分别在福州、厦门等地引进一至两所台湾优质高校来闽设立分校,通过闽台高校合作办学,引进台高校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专业、师资、技术来培养闽的后备专业人才。
(五)企业重视人才,减少人才流失
1.了解人性需求,避免 “人才惯性”。 “人才惯性”指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是人才流动成本,人才离职是人才流动的基本原因,而人才与他人相处的融洽度是其离职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中人与人关系最重要的莫属上下级关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人才来说,是否能受到上级的尊重,上级是否能够尊重下级的意志与想法,了解下级的需求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深入了解人才的基本需求,正确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创造宽容、平等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积聚人才。
2.重视人才培养,减少人才流动。人才的流动是一个输出(台湾人才)——平衡——培养——再输出 (大陆人才)的过程:早期台湾人才进驻大陆,在这期间有一个适应期,台湾人才适应大陆的企业文化,大陆员工也适应台湾的企业文化,最终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本土员工的培养,提升本土员工的能力,再输出本土员工以胜任更高的职位与挑战。因此,企业需要有长眼的眼光,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为人才的晋升创造更好的空间,如可以建立青年骨干人才培育机制,有计划地培育一批企业管理、经营和技术青年骨干人才等,使人才能够扎根企业,降低人才的流动性,避免由于人才流失所导致的巨大损失。
闽台只有以 “更谦虚的态度、更务实的做法更积极的合作”①台湾嘉惠集团总裁乔培伟.后ECFA两岸在现代化服务业合作的契机[R].海峡商会论坛主题演讲,2011-6-12。才能实现双方共赢,促进闽台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人才更多更深更广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闽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苗月霞,构建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实验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5).
[2][3]尤小波,加强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思考[EB/OL]http://tw.people.com cn/GB/21879.htm.
G316
A
1674-3652(2012)01-0056-05
2011-11-10
庄小红,女,福建福清人,主要从事非营利组织、行业协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