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审计教育开创者:王芳

2012-08-15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陈元芳

财会通讯 2012年1期
关键词:簿记北洋政府监督

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陈元芳

王璟芳(1877~1920年),字小宋,男,湖北省恩施市人。会计学家,会计教育家,财政与审计实务专家。清末秀才,北洋政府财政与审计总办、财政部次长。中国审计教育的开创者。

一、个人生平简介

王璟芳1877年9月3日(光绪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县城关(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早年在家乡就读,1892年时年16岁中秀才。因颇具文才,被乡人誉为“施南才子”。

1899年9月以官费东渡日本留学,进入高等商业学堂,专攻商学一科。期间,1903年1月,与他人合作创办《湖北学生界》。同年4月,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被推为分队长。5月,参加以蔡文森(号松如,江苏无锡人,日本清华学校留学生,与他人主编《辞源》)等为书记的军国民教育会,被推选为经理。1904年夏季毕业回到自己的祖国。

回国后,由清廷赏以钦赐商科举人,敕予“破格奖用”,任度支部会计司主事,开启仕途之征程。后升任支部会计司员外郎、资政院议员、钱币司帮办。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积极支持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任命为广东省财政整理特派员。1912年(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接收北京度支部事务,解散度支部,另行成立财政部筹备处,担任筹备处会办,揉合南北新旧部员办事。同年3月,参加在天津成立的国民协进会,与范源濂(1875~1927年,字静生,湖南湘阴人,近代教育家)等17人一道被推选为常务理事。9月,始任政府审计处署理总办、总办,后当选为国会议员。10月,参与筹组政府币制委员会,并出任该会副会长。

1916年7月,出任北洋政府山东省财政厅长,后任财政部次长。1910年代,还曾担任清朝度支部通阜司司长,北洋政府广东财政会办与中国银行广东分行行长,全国铁路协会交际干事等职。

20世纪初期,娶同乡、清末第1位湖北留日女子王莲(1876~1940年)为妻,夫人本姓尹,婚后改从夫姓。王莲自幼能诗文,通经史,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4年随夫回国。

1920年3月17日,因穷思殚虑,积劳成疾,年仅43岁病逝于北京。一位不可多得的经济与会计学家壮志未酬身先逝,给中国经济和会计学界留下不少遗憾!

二、理论的主要贡献

由于条件所限,就掌握的资料很难全面介绍王先生这位财政、会计学家和审计实务专家的思想观点,只能以他编写的《各省区厘金收数表》和《财政会议录》(财政整理会编印1913年),1912年草拟的《呈总理代呈总统批示暂行审计规则》、《审计处暂行章程(13条)》(以下简称《审计章程》)和《呈总理审计处采用事前监督文》,以及北洋政府发布的《政府公报》等相关资料,介绍其会计审计思想及理论贡献。

1912年,王先生在担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审计处总办时,曾阐述了下面一些审计思想。

一是改进簿记以适应审计要求的观点。他认为审计以监督会计为目的,审查会计以簿记为依据。只有簿记整齐而有明确的规则可循,审计工作才能收到监督的实际效果。他从审计工作中,分析观察了当时官厅审计所用簿记,大都沿用旧式。有的记录简略,有的记录复杂而缺乏系统,不仅容易滋生弊端,而且无法进行清查。他指出,“吾国财政之紊乱,未始不由于此。”他从近代西方法治国家,簿记有一定的组织,记录有一定的规程,簿记内容眉目清楚,即使经过数十年,“一经勾稽,莫不虚实立见”这方面得到启发,主张划一官厅簿记,并拟订各种官厅簿记的规则、格式和说明书等,来提高审计监督会计的效率。王先生的这一以改善簿记来适应审计的思想,在北洋政府未设立统一主管会计机关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创造性,且为当时的政府所采纳。

二是培养簿记人才推行新式簿记的观点。王先生认为,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改革,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究其原因,莫不在于改革者只注重制定方案、措施或法令,而没有注意到是否具备了执行这些方案、措施或法令的人,以致不少半途而废,有的则以彻底失败而收场。为此,他在提出改良官厅簿记时,就考虑到“必须有明晰新式簿记之人才”,以不至于贻误改良工作。他指出,当时“各官厅从事会计者,虽不乏东西洋留学生,然类多研究学理,不屑此种实践事务;即或为之,而人数寥寥,亦不敷用”。因此,他主张在审计处内附设一簿记讲习所,在短期内培训会计人才,以应急需,并由国务院命令各官厅,都要应用新式簿记,以利今后的审计工作。先生提出的观点,经上级采用并付诸实施后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是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关系的观点。1912年,王氏在草拟的《呈总理代呈总统批示暂行审计规则》中提出,审计本来是一种事后监督,东西各国相同。当前财政异常困难,国税收入不够偿还外债,政务繁杂,经费支出庞杂,其中浮滥开支在所难免。所以,事后固然要查核账册,事前更应监督支出用途。后来,他又在《呈总理审计处采用事前监督文》中,详细分析了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的利弊。“事前监督之利,在于防患于未然,款不虚耗。事后监督之利,在于惩创既往,人有戒心。究之,采用事前监督之制,未尝不藉事后监督;施行事务监督之制,未尝废事前监督。二者相依,如车之有辅。”他还指出事前监督的两个弊端,其一为妨碍行政机关的活动,其二为减轻了行政责任。认为必须在会计法规中妥善规定事前监督的方法,并多设例外规定,以便为行政活动留有余地。

可见,王氏有关的审计理论观点是,审计要以簿记为依据,不科学的旧式簿记,容易滋生错弊,难以检查,应当从改良簿记着手,采用新式簿记。建立新式簿记,必须要有能够掌握和运用新式簿记的人才。因此,培养人才是改良簿记、实施审计的关键。要在注重事后审计的同时,实施事前审计。要扬两者之长,避其所短。

王璟芳先生作为我国最早留学日本归来的一批会计学者,较早地接受西方先进会计思想教育和影响,他的上述审计理论观点,在中国近代审计史上也是较早提出的,对于我国近代审计理论建设、审计实务的开展和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实务与教育的主要贡献

王氏身为清政府及北洋政府财政审计官员,为当时的政府在财政、会计、审计工作,特别是在北洋政府短暂的任职期间,为“草创葵财之事”,更是穷思殚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了不少有益之事。

一是倡导与推行簿记改良。身任北洋政府审计处总办的王先生,是从有利于实施官厅审计工作的角度来倡导和推行簿记改良的。他在担任审计处总办伊始,面对“各官署所用簿记,类皆沿龚旧式,简单者失之疏略,复杂者亦茫无系统,弊混易滋,清查无术”的局面(方宝璋,2006:396),深感当时簿记工作的落后与不规范,非改良不可。即着手拟订各种官厅用簿记之规则、格式及说明书之类,呈请颁布施行,使各官厅先行试用,作为旧式簿记向新式簿记的过渡。经过北洋政府批准的《通官厅用簿记》相对清政府官厅用簿记,规定了会计科目与预算项目相一致,体现了会计是实现预算控制和一种重要手段;改革了账簿格式和登记方法,改账簿直式的上收下付为横式登记,变汉字数字记账为阿拉伯数字记账;统一了内部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和使用办法;形成了科学的官厅簿记组织系统。从而,使中国官厅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较好地改良,迈开了中国官厅会计改革第一步,在中国近代官厅会计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初创国家审计机构规章。1912年首任总办的他草拟并呈送的《审计章程》,经国务院转请总统核准执行,这是我国历史第1个审计机构设置方案。《审计章程》设计了审计处的隶属关系,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及任免。《审计章程》规定,在审计院法公布之前,暂设审计处,隶属国务院总理。其总职责是“掌管全国会计监督事务”,内设5股17课,以中央各部数量、业务繁简程度作为设课的依据。审计处设总办1人,为审计处最高行政首长,由大总统任命。审计处人员由股主任、课长、助理、庶务员、书记员及速记员组成,配设审计员25人。各股主任和课长由审计员中选任。审计员由总办提名,国务总理审定,大总统任命并刊登政府公报。此外,他还拟订了《暂行审计规则》(1912年),为后来北洋政府制订颁布的《审计条例》奠定了基础。

三是“草创葵财之事”。王先生在审计总办任内,于审查与核销收支计算书、审查支付命令、监督国债、审查新旧官吏交接、审查证明意外事故引起的经济损失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据北洋政府印发的《政府公报》第16期第351记载,审计处自1912年9月28日开办起,到同年12月31日,在短短的3个月内,审查支付命令、核准签字者共127件,约合8 555 723元,拒绝签字者共15件,约合424 062元;经审计处暂准签字,仍令补备未完手续者共13件,约合1 387 190元。(方宝璋,2006:395)可见,国民初年,王氏与其同事们所承担的财政与审计事务之繁重,责任之重大。

四是参与筹组币委员会,统一币制。1912年10月,王师奉临时政府财政部长陈锦涛之命,与章宗元(浙江吴兴人,字伯初,近代法学家、经济学家,时任署理财政次长)一道,筹组币制委员会,在会长章宗元的领导下,制订“币制纲要”统一中华民国货币,建立起统一的金汇兑本位制。

五是发起并组织北平交易所,推动旧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民国建立后,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公债、证券、期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应的交易活动要求也应运而生。1918年春,由孙中山先生倡议,经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王璟芳先生与他一道发起并组织了北平交易所,“这是由国人设立的正式进行公债、证券,期货交易的交易所。”(张宗成,1996)北平交易所的建立,较好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北平公债、证券及期货交易进一步的繁荣与发展。

六是开创中国审计教育之先河。审计事业的发达,需要精通审计理论、掌握审计技术的人才,推动着审计教育的进步展。对此,王师有比较清醒的认识。1912年,他以审计处总办的名义特向政府呈请于审计处内设立簿记讲习所,培养专门人才。“此簿记讲习所虽非专事审计教育,但其旨在划一簿记、为开展审计创造条件,故从设所宗旨出发可将审计处簿记讲习所视为中国审计教育的前导”。(李宝震、王建忠,1989)后来,北洋政府审计处被审计院所取代,即由审计院设立的审计讲习所,传播审计知识,为中国审计教育的起点。可见,我国早期的审计教育当自北洋政府审计处所没簿记讲习所为始,王师对我国审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草创与奠基作用。

七是创办《湖北学生界》,巩固和发展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成果。1903年2月,还在日本留学的王氏与湖北留日学生刘成禺、尹援一等创办《湖北学生界》,每月初一发行,32开本,每期100余页,前后共出8期,自第6期更名为《汉声》,最后一其为《旧学》为增刊。杂志分为论说、学说、政治、教育、经济、实业(工、农、商业学)、军事、理论、医学、史学、小说、时评、国闻、留学生记录等栏目。该刊除在武昌、上海和日本横滨分别设有国内外发行所外,还在国内鄂、沪、京、津、浙、赣、川、苏、晋、粤和直隶等地设立了30多个代派处,销路宽广。它以“输入东、西学说,唤起国民精神”为宗旨,站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立场上,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独立,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宣传民族民主主义。对当时知识界,特别是湖北学界、军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王璟芳,为北洋政府“草创葵财之事”,倡导和推行中式官厅簿记改良,初创审计机构规章,统民国一币制,开创我国审计教育,奉献了自己的心血与智慧,留下了令后人称赞的会计与审计业绩。

[1]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人物》(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戴逸主编:《中国近代史通鉴(1840~1949辛亥革命)》,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3]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

[4]赵友良:《中国近代会计审计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李金华:《中国审计史(第2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李宝震、王建忠:《中国审计简史》,中国审计出版社1989年版。

猜你喜欢

簿记北洋政府监督
什么是簿记建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公文管理机构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监督宜“补”不宜“比”
北洋政府组建吉黑江防舰队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