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
2012-08-15王群芳
王群芳
(安徽新华学院 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合肥 230088)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
王群芳
(安徽新华学院 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合肥 230088)
“演讲与口才”是培养当代社会所需人才具有较强表达技能和素质的一门实用性课程,是以语言为突破口,开发学生的表达、思维、交际等潜能的综合性课程。为此,高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口才能力,为就业实习服务。
就业;演讲与口才;教学改革
就业能力是个人成功就业、维持就业、获得晋升以及自我更新的能力。有人研究表明“近年大学生就业人数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是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的共性难题。”[1]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非常关注员工的综合能力。在面试这一环节,口语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演讲与口才”教学突显实践性、实用性,能够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竞争素质与能力。为此,笔者围绕市场就业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才能力,在“演讲与口才”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调整教学内容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重视交际、乐于交际和善于交际的思想观念和技能技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言语交际的重要作用,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言语交际;学生掌握日常言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日常言语水平和社交场合中的言语交际能力;学生形成明辨是非、分析言语活动优劣的能力;通过演讲和口才的训练,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适应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就业,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
(一)加强学生面试口才教育
求职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生目标的选择。求职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竞争实力,也需要有特殊的口才应对策略和技巧。
学生在面试的时候,考官通常会在面试中提出很多问题,以探测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一般会提出以下问题:谈谈你自己的情况;你的人际关系如何;你有何特长;你的缺点是什么;如果你遇到了挫折将怎么办;公司需要经常加夜班,这会给你造成不便吗;你觉得哪一类人最难相处;你希望的月收入是多少。
笔者以此在班级进行模拟面试,学生们积极踊跃,回答得很棒,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例如问题(1):你的缺点是什么?
学生甲:我有些急躁,有时候有些沉不住气,少不了和别人摩擦。
学生乙:为了把事情做好点,有时候我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不过我已经努力,我以后会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
问题(2):你是否有失败的时候?
学生甲:我想我很幸运,我从未失败过,成功还将会永远陪伴着我。
学生乙:工作犹如赛马,我从马上摔下来过,但我知道问题出在哪。于是,我爬起来又骑了上去,终于成了不错的骑手。
对于不同学生的回答,笔者有时做必要的点评,有时也会请其他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在模拟面试中,可以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在观摩别人面试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在求职中,自我介绍尤为重要。笔者根据教学需要列举精彩的自我介绍案例,供学生们借鉴。例如,在一次综艺晚会上,台湾艺人凌峰登台时说:“在下凌峰,这两年,我们大江南北走了一遍,男观众对我的印象特别好,因为他们见到我有点优越感,本人这个样子对他们没有构成威胁,他们很放心,他们认为本人长得很中国,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了。一般说来,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良好,有的女观众对我的长相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球黑。但是我要特别声明,这不是本人的过错,实在是父母的错误,当初并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就把我生成这个样子。但是,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现在的男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你看上去很漂亮,看久了也就那么一回事,这一种就像我的好朋友刘文正这种;第二种你看上去很难看,看久了以后是越看越难看,这种就像我的好朋友陈佩斯这种;第三种,你看上去很难看,看久了以后你会发现,他有另一种男人的味道,这种就是在下这种了。鼓掌的都表示同意了!鼓掌的都是一些长得和我差不多的,真是物以类聚啊!”[2]凌峰的这段幽默的开场白,不仅生动形象,别出心裁,而且表现出一种大智若愚的通达和乐观开朗的超脱。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幽默可以以社会许可的方式表达被压抑的思想,通过幽默,个人可以不需要恐惧自我或超我的反击,自由表达攻击。相声演员牛群有一次作自我介绍:我姐姐叫牛步,老爸希望她一辈子像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大哥叫牛路,就是希望他人生之路要像牛一样扎扎实实;二哥叫牛铎,就是牛脖子上的铃铛;到我这儿,老爸省事儿了,一想已经养活一群了,甭管再生个什么东西,就叫“牛群”吧。“牛群”是大号,按老家习惯,我还得有一个小名儿。里称名,外称号,留着小名儿爹娘叫。我的小名儿漂亮:小牛儿。巧的是,我又生在了牛年。我经常觉着自己就像一头牛。[3]牛群做的这个自我介绍非常生动形象,会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第三个例子:《流沙河自白》:“这家伙瘦得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秋风里。别可怜他,他精神好得很,一天到晚,信口雌黄,废话特多。他那鸟嘴1957年就惹过祸了,至今不肯自噤。自我表现嘛,不到黄河心不死!说他是诗人,我表示怀疑。”[4]这段文字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自我挖苦,幽默生动,给学生很多启示。常用的辞格很多,其中许多可以运用于动态口语,以增强口语的生动性。因为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口语表达流程,针对不同的对象和环境,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口语修辞方式,可以收到较理想的口语表达效果。
(二)充分讲解面试礼仪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提及率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重视求职面试礼仪,从每个细节打造自己的形象,需要长期的修养磨练,笔者认为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教育:
第一,时间观念。守时是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提前10-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效果最佳,可熟悉一下环境,稳定一下心神。面试迟到或是匆匆忙忙赶到都是不合适的。面试迟到,不管什么理由,也会被视为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给面试者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第二,注意求职服饰。面试是一种正式场合,求职的服饰穿戴关系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应当认真对待。笔者认为求职者的着装应与面试环境相协调,做到既高雅端庄,又大方得体,给人以和谐感、明快感、整体感。在求职礼仪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着装要与时间(time)、场合(place)和目的(object)相适应,简称“TPO原则”。其次,全身服饰颜色的色系必须限制在三种之内,简称“三色原则”。在遵循“TPO原则”和“三色原则”的前提下,应聘者的着装又会因各人自身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第三,注意形体语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7%取决于措辞,38%取决于音质,55%取决于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面试中,恰当使用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将为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讲话以外,无声语言是重要的公关手段,主要有:手势语、目光语、身势语、面部语、服饰语等,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来传递信息,它们在交谈中往往起着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效果,是职业形象的更高境界。形体语言对面试成败非常关键,有时一个眼神或者手势都会影响到整体评分。
第四,避免语言含混不清。语言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谦虚、诚恳、自然、亲和、自信的谈话态度会让你在任何场合都受到欢迎,动人的“公关语言”、艺术性的口才将帮助你获得成功。可是如果考官问面试者:“你觉得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有的面试者答:“可能……”或“大概……”。这样的回答提供的信息含糊不清。切忌反复使用一些口头禅如“那个”、“那么”等,或者连用“嗯”、“呃”等语气词,这些词语会给人一种不简洁、啰嗦的感觉。
总之,礼仪问题在大学生求职中比较重要,服饰打扮、举止言谈,无一不在影响着形象,决定着前程和命运。举止得体,面试成功,就会获得工作机会。
(三)大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文化素质是全面素质的基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重道远。不论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还是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都要落实到行动上。笔者在教授口才学教程的时候,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素养。
“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口才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一个人口才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聘者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为此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文学作品欣赏”等课程,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面试的时候,求职者儒雅的气质和不俗的谈吐,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支撑。不是掌握了口语表达的人,就可以称为有口才,口才是人的综合才能的表现。
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因地制宜地举很多古今中外口才方面的例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拓宽文化视野。
在介绍口才的对象性原则时,为了说明说话要看对象,具体来说言语表达受对象的身份、职业、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处境、心情等因素的制约。笔者列举了周恩来的例子: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向外国宣传中国不好战,决定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为此准备了16页说明书,周总理建议换成了请您欣赏一部彩色的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此举果然奏效,周总理的高明就是体现了口才的对象性原则。
在介绍“幽默口才”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说明幽默诙谐的特征在于“形象生动”,笔者列举了张大千的一个例子: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家人设宴为他饯行,邀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千含笑解释道:“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5]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不已。张先生的这段语言形象生动,回味悠长。
在教授口才中运用类比法时,笔者引用《召公谏厉王弭谤》的例子,说明召公非常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将弭谤的危害解说得很形象。笔者又引用爱因斯坦的例子,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他回答:当你在一个火炉前坐1个小时,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当你坐在你喜欢的人身边1个小时,就会觉得时间很快。这就是相对论。
列举古今中外经典案例,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想,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人智慧和能力的反映,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和睦、生活幸福、精神愉快的重要素质。全方位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训练非常必要。
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企业发展需要,笔者认为“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不断探索适合当前发展形势的教学方法。笔者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教学原则,它有利于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一)典型实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演讲与口才”课程内容广泛、实用性强的特点,笔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模式,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大量的教学实例。同时笔者也关注各种媒体,搜集大量紧跟时代步伐的视频、音频资料。
在教授《求职口才“智答举隅”》这部分内容时,如何提问,怎样回答,没有一定模式,关键在于灵活应变,机智对答。例如:有位考官出了这样一道题:“本公司在北京分部召开酒会,想请国务院总理也来参加,请提出你的方案。”
学生们讨论后,建议应聘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酒会的主题必须紧紧围绕当前舆论热点,如高科技、风险投资、反腐倡廉、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将酒会的宗旨提高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2)将本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形象宣传提高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3)与总理身边的秘书人员搞好关系;(4)邀请总理打算接见的境外大企业或社团首脑参会,安排他们在酒会上见面;(5)邀请国内著名企业代表参会;(6)邀请北京各大媒体到会采访报道。
其实,大凡提出这类考题,考官并不在于你回答的内容多么实用,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想像力,处理问题的思路对不对头。
(二)开展课堂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针对一些敏感问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在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准备之后,分组进行课堂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课堂讨论采用师生互动对话方式,这与教师的个人传授式相互补充。
例如:2009年9月成都孙伟铭醉驾被判“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007年湖北襄樊贫困大学生因没有“感恩”表示而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药家鑫事件,等等,这类将学生专业、校园生活与社会热点合二为一的话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谈论兴趣与参与热情,引发课堂讨论热潮。因此,每次课上,笔者会请两位学生各自复述课前已挑选并整理好的社会新闻材料,随后在全班范围展开自由发言与讨论。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实践教学是“演讲与口才”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作为教师,时时要记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口才的积极性,时刻让他们感受到口才与自身未来的求职、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讲授“即兴演讲”这一单元时,笔者告诉学生:广义的即兴演讲包括答记者问、法庭上控辩双方的唇枪舌战、外交场合的据理力争等。处处有即兴演讲,例如在婚礼上主持人的即兴演讲:新郎姓张,新娘姓顾。他们还没有认识的时候,新郎是东张西望,新娘是顾影自怜;后来,新郎张口结舌地去找新娘,新娘左顾右盼地等情郎;再后来,新郎就明目张胆,新娘也无所顾忌;于是,今天他们要开张过日子了,感谢大家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惠顾光临。这段即兴演讲生动形象,很好地切入了新人的姓名。
即使上完即兴演讲这个专题以后,每次正式上课前,笔者还会抽出一些时间请学生作即兴演讲。例如,下雨天的时候可以请学生描述不同的雨景;母亲节时表达对母亲的感谢;观看了国庆阅兵仪式后说说感受;华园十年校庆之际,谈谈内心的感受;担任临时导游,对某地景色作一番解说引导;真诚地赞美身边的同学、老师等。学生们对身边人、事、物、情、理等有所感触而临时发表一番演讲,尝试到发言成功的大部分学生会对口语表达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束语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让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学生人尽其才,用人单位才尽其用,就要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演讲与口才”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现在的成长需要,正如韦月姝老师说:“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又要结合当代企业的实际需要。做到围绕就业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6]笔者在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口才能力,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1]冯 羽,狄 煜.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审视和系统构建[J].职业时空,2011(1):151-152.
[2]欧阳友权,朱秀丽.口才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
[3]高正文.连载:调查牛群[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
[4]流沙河.这家伙,流沙河的自白[J].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9(6).
[5]佚名.你是君子,我是小人[J].启迪(上半月),2008(11).
[6]韦月姝.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10(3):46-47.
G642
A
1673-1794(2012)06-0123-03
王群芳(1978-),女,安徽寿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与传媒。
安徽省教育厅社科项目(2011SK506);安徽新华学院教研项目(2011JY030)
201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