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师激励中的运用
2012-08-15罗景凡
罗景凡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师激励中的运用
罗景凡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类行为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从人的需要出发去探究人的激励因素并研究人的行为。本文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视角阐述了目前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需求理论重构教师激励机制在于提高教师待遇,激励要具有针对性,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教师;激励;需求层次
1 需要层次理论综述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要层次伦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64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人的需要基本分为五种,并且这五种需要呈阶梯状,从底层到高层分别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当底层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它就不再具有激励力量和产生行为的动力,较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其中,生存、安全和感情、归属的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通过外部条件施加影响基本就能得到满足。而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必须通过内部因素才能得到满足,并且这两种需要是永无止境的,属于高层次的需要。每一时期人的需要可能不止一种,但只有一种需要是最重要的,占支配地位并对行为起着决定作用。每一层次的需要都不会因为得到满足和较高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较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大大减弱。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和重叠。
针对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人群以及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人的主要需要都是不一样的,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马斯洛认为,一个国家的绝大部分人的需要层次结构与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受教育程度、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发达国家,低层次的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偏小,高层次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不发达的国家恰恰相反。
2 目前我国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2.1 工资水平偏低,福利得不到满足
近几年,教师的待遇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薪酬待遇仍然不具吸引力(重点学校除外)。随着物价不断高涨,教师待遇提高却相对滞后,有失教师待遇的公平性,这势必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提出,员工对待薪酬公平,不是绝对公平,而是相对公平。员工总会对自己的薪酬进行历史的比较和社会的比较,不仅把自己的投入与回报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而且还进行横向的比较,与他人的投入与回报进行对比,教师一旦感觉有失公平,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教师的福利通常主要指的是“五险一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与住房公积金。教师虽然有稳定的福利待遇,但却满足不了目前形势的需求。例如:教师特别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新进教师的住房公积金一月只有两百元左右,而目前的房价至少都是三四千,而住房的租金至少也不低于500元。
2.2 内部激励不足
赫茨伯格把影响工作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包括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措施等,相当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低层次的需要;另一类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成就、认可和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类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工作自身而言,激励因素是内在的,保健因素是外在的,与工作本身无关。保健因素具有预防的作用,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不能承受或容忍的时候,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情绪;而当这些因素很好时,只能消除对工作的不满意因素,并不会产生动力和形成对工作积极的态度,是一种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当激励因素具备时,会调动人们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
目前,学校在内部管理机制中投入显然不足。一是教师的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的方法陈旧、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有的学校为节约成本和费用,使教师的培训成为一种形式。二是忽视教师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教师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不会仅仅满足于收入报酬。内在激励可通过满足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深度越大,效果维持时间就越长[1]。
2.3 激励机制模式化
在教师激励中,薪酬的增加主要依据工龄的长短以及职务职称,而没有考虑到教师对工作的付出和贡献以及教师的能力和技能。有的学校即使考虑到教师的业绩,多半是以学生的成绩来呈现。目前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分班不是随机的,而是依据成绩分为优生班和普通班,如我们所知的“火箭班”。每班的生源不一样,而单一的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业绩,难免有失激励的公平性。而职称评定上则取决于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所发表刊物的等级,用职称评定来显示教师的职业地位,很容易造成教师的短期行为和盲目行为,使一部分教师在评定前努力钻研,一旦评上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也使一部分教师为评职称而发表文章,而不是因学术研究而发表文章,从而制造出许多学术垃圾。
3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师激励机制重构
3.1 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福利在待遇中的比重
教师的主要来源为薪酬。薪酬不仅是教师生活的基本保障,从另一角度也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身份和地位的认可。在现代管理实践中,薪酬已不仅仅指“工资”、“奖励”,更有学者提出了“全面薪酬”的概念,包括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经济性薪酬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直接支付(工资、津贴、奖金)和间接支付(福利、保险)。经济性薪酬是基础、是保障。只有当经济性薪酬得到满足时,非经济性薪酬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效果。从古至今,经济性薪酬都是不可缺少的激励方式,因此,在激励机制中,提高教师的经济性薪酬必不可少。具体实施中,可以参照公务员的待遇——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
学校是高密度性知识单位,教师的投入与产出不能直接转换成劳动成果,需要一定的周期。而福利属于延期分配,能在较长的时间考核教师的业绩。从教师职业的管理特点来看,福利是保证教师生存和安全需要的基本因素,是教师激励的保障因素[2]。在提高教师经济性薪酬的同时,可相对提高福利在教师经济性薪酬中的比重。在设计薪酬体系时,除了在校教师自动生效的福利项目 (五险一金),还可以设计一些自选福利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进行选择,如教师培训、家庭福利等。
3.2 激励机制应具有针对性
在管理实践中,没有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激励方式。虽然教师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但是由于教师个体在能力、价值观、工作经历、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不同,会形成不同教师需求的差异性,而且不同阶段教师的主要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刚就业的年青教师主要需求是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的物质需求。工作几年后,主要需求可能是取得进修和提高竞争力的发展需求;也有可能是自我认同,得到学生尊敬和社会认可的尊重的需求;也可能是帮助学生成长或自己社会地位提高的成就的需求。最后随着时间的迁移、知识的深化、低层次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从而转化为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的需求是具有阶段性的,教师也不例外,激励制度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要具有针对性。学校应充分了解教师需求的层次、结构,找到不同阶段即不同时期压倒其他需求,对人的行为起驱动力的主要需求,并分清合理需求与不合理需求。然后根据合理的、主要的需求设计不同阶段的激励方式,并要关注教师主要需求的变动,从而引导教师的个人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
3.3 加强教师培养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训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大力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和执教能力,而且也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手段。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也是一种具体的实践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但要求教师自身的主动学习和不懈努力,更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来帮助和督导他们[3]。学校有必要为教师提供一个有利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能力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如自学进修、在职深造、脱产学习等,并对培训费用部分甚至全额报销,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在制定培训时既要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整体目标的需求,促进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
3.4 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肯定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也是学校制定的各项政策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各项制度的制定让教师参与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制定以教师为主体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既是学校高层管理者收集教师建议和意见的通道,也是教师有效实施决策和监督权力的重要渠道。同时,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增强了教师的归宿感,让教师感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从而增强教师心理的满足感,激发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
[1]孙利虎.弗鲁姆期望理论视域下的教师激励现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3).
[2]朱晓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建教师激励机制之我见[J].教育探索,2010(6).
[3]李晓铭.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Application of Maslow’s Hierarchy Need Theory in Teachers’ Incentive
Luo Jingf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Maslow’s hierarchy need theory shows the common law of human behavior and mental activity,exploring the incentive factors of human behavior from the needs of peopl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eacher incen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slow’s need theory,and sets up a new system based on the need theory to improve their salaries.And incentives system should be targeted,and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and teach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 management.
teachers;incentive;Hierarchy need
G645
A
1674-5787(2012)02-0096-03
2012-02-25
罗景凡(1986—),女,四川省巴中市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责任编辑 闫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