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程改革的视角看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提升

2012-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大学生

沈 贤

从课程改革的视角看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提升

沈 贤

摘 要: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的重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健康教育的需要,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要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锻炼能力,以学生为本,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向上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大学生;锻炼能力

沈贤/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苏苏州215104);苏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江苏苏州215009)。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课程评价体系等。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与国家改革纲要相一致,高校体育也在加快课程改革,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加强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并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寓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将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和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

1.1 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校体育课在整个大学生教育中要适应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也是全体公民素养的全面提高,都要依靠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观念和方法,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增强体质上,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拓宽体育锻炼的范围,重视体育在竞争、友谊和合作等方面的精神追求价值,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和工作环境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1.2 健康教育的需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了身体健康的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这些界定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大学生的体育课教育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中,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网络上,电脑、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使很多大学生“安静”起来,即使在体育课上也懒得动,这种症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体育教育要充分地利用好体育健康课,让学生在锻炼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品质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终身体育的需要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习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锻炼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单指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了体育活动,而是更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活动能否使其终身受益,其体育教育的思想能否贯穿于人的一生,追求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有机统一。高校课程改革更加提倡平等的教育和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有利于激发运动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真正超出学生时代而延伸。在未来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真正发挥好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开发,使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真正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意义。

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重在提升大学生的锻炼能力

2.1 转变学生的观念

2.1.1 树立锻炼意识,增强锻炼能力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学生运动参与目标是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其体育锻炼程度。大学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意志力相对较为薄弱。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要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在体育健康课上,严格按照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课外,更要关注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有没有形成,这就要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学生能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拓展体育锻炼的空间。高校体育教师任重而道远,要做到转变学生的观念,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锻炼的技能。

2.1.2更新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高校体育的改革重在让学生更新观念,是终身体育的需要。高校体育改革纲要中的运动技能目标是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树立健康教育的决心。高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使学生有了正确的锻炼意识,能培养学生的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提升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2.1.3 增强体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校体育的改革重在树立学生的社会全面发展意识。高校体育课是要满足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把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体质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当今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还要提升到身体健康锻炼上面,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这就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调节其情趣发展,丰富他们的生活,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培养书呆子。因此要从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和谐的发展入手来实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并使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为社会的更加稳定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

2.2.1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大学生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习体育锻炼的技能是无限的。对于他们将来走入社会之后,能够进行自我锻炼,这才是高校体育课的重要目标。培养人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本体功能,体育的功能和教育效应是多层面、多方位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重在让学生得到一种解放,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种解放。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如正在开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的辉煌成绩等网络资源,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体育美的欣赏和爱国情感,适时进行各类体育技能的教育。

2.2.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体育课程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锻炼能力,构建一个灵活多样、自主性强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弹性化、自主化和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能够把个性和共性有效地兼顾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花时间去学习、模仿、运动,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锻炼能力。具备锻炼能力的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够向自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有了锻炼技能的学生才能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2.2.3 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塑造健康人生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做好主导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往的大学体育课程教育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体育课程,功利性较强,大学生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为了应试而已。在体育课上学生只是“劳动工具”、“运动工具”而已,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目前有些高校体育教师混淆了主体性教学与“放养”式教学的区别,把以往严格教学课堂,变成了几乎是松散的、自由玩耍的“天堂”。要改变这种状态就是要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体。教师要钻研教材,多角度多方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有了主体人格的学生是健康快乐的,在课堂上能展现自我的风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和教师都双赢的,学生收获了主体人格,收获了健康体魄,还收获了健康人生。

3 小结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适应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的观念进一步明确,课程结构呈开放性、内容呈广泛性,课程教学方法日趋科学化,课程评价趋于理性化。高校自身也要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积极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对电子产品的过分依赖,走向户外,走向健康。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高校体育教师要从健身、娱乐、康体、休闲等角度综合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的观念的转变。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锻炼能力,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的空间,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实效性。有了体育锻炼的技能,学生自然就走到操场,展现身体锻炼的魅力,提升人格的魅力,恢复自身的体力。要让学生在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让学生学会运用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从事其他事情,才能干好工作,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1]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8)

[2]孙洪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趋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5)

[3]姜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6,(12)

中图分类号:G642

B

1671-6531(2012)10-0117-02

:郭一鹤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