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两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012-08-15王明霞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实效性

王明霞

高校两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王明霞

摘 要:从实践活动角度探讨和解决两课实效性缺失的问题,会发现两课教师主观能动性蕴含着教育者永无止境的创造性、创新性,能够保证教育者确立其在两课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引导两课实践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满足两课教师需要、提高个人素质、建立公平正义的评价机制等举措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两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能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两课教师;主观能动性;实效性

王明霞/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教师(浙江杭州310023)。

由于两课教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教育者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对于教学效果来说至关重要,而其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是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的必要条件。人是实践的动物,人的实践本质蕴含着主体永无止境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这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基础来自于实践主体主观能动性。实践主体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和运用,不仅使我们生生不息地去认识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而且能够确立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和特殊地位,因此我们通过从实践论的角度探究两课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对我们提高两课的实效性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实践论视阈中两课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可能性

首先,两课教师主观能动性源于人的本质。主观能动性是由人的实践本性内在派生出来的永不枯竭的创造力量。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马克思指出:“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因此“从一定意义讲人的创造性活动体现了人的本质”[2],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在于其是包含意识的作用在内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主体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之一”[3],“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4]人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使人的行为表现出巨大的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的能动性中的创造性因素,马克思说:“创造是一个很难从人民意识中排除的观念。”[5]当前的两课中恰恰缺失的就是教育主体这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和充分发挥,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性,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两课实践的实效性缺失。如果两课教师作为两课实践主体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立足现实,两课的预期目标的实现也就成为应然。

其次,两课教师主观能动性源于教师在两课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两课教师在思想政治实践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两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实践的主体,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是“一定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师和引导教师”[6]。两课教学实践活动和其它教育活动的不同在于两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质发生影响,更需要教育者的自身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只有教育者充分发挥了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身体力行地去感染学生,两课教学活动才能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两课教学作为人的一种主体性实践活动,教育者是这项实践活动的发起教师,亦是整个实践过程的主导,其在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正是根源于其作为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没有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消极、机械化的一种两课教学实践,就无法实现两课的目标。因此两课教师能动性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两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两课教学的实效性的实现。

两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是人的本质的使然,而且能使教育者在两课实践中发挥创造性、创新性,确立其在两课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引导两课实践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应该着重探讨如何采取重要举措,调动和发挥两课教师主观能动性,提高两课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二、在两课教学实践中调动和激发两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举措

1.重视两课教师需要的满足,以此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是人的本质实现的动力,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需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7]。因此满足教师的需要是其发挥能动性的必要条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往往忽视了满足两课教师正常的合理的需要,这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

首先学校在管理过程中采取提高工资待遇、物质与精神激励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两课教师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与安全需要。邓小平曾经提及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不能脱离物质利益的满足。邓小平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就是唯心论。”[8]目前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化,高校中两课教师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两课教师的教学特殊性,所以承担两课教学的部门自行创收少。相对于其它拥有专业的学院,特别是社会热门专业的学院,两课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这也使得有些两课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着消极情绪,影响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也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现在国家教育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要求各高校党委要直接领导两课教学,保证两课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各高校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在实际贯彻执行中还是存在一些疏漏。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两课教师的工资待遇,满足其最基本物质安全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两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继而提高两课的效果。

其次,学校要制定相应政策提高两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实现其对归属感、荣誉感等自我完善更高层次的追求。“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9]教师往往自尊心都很强,他们渴望得到学生和同仁对其教育付出的认可,也看重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希望获得公平、公正的评价,这也成为其能否继续发挥能动性和自觉性的动力来源之一。但现实是,由于当前高校的评价考核体系等等原因,两课教师在很多学校不被重视。由于两课教学的部门没有市场创收,待遇普遍低于其他专业的教师,低于行政工作人员,甚至有些学校管理机构对两课教学存在着偏见,导致两课教师有种被边缘化的感觉,缺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力。为改变这种局面,高校在评优、课题申报等政策制定时应适当的倾斜两课教师,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其社会地位,以调动两课教师的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必要时可以设置专向课题研究经费,通过宣传、奖励等手段,激发两课教师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欲望,建设和谐育人环境,提高两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通过再教育培训、宣传等措施提高两课教师个人素质。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科学技术、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使物质财富的创造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处在社会转型期,在强大的物质利益面前,人们经历一场精神的困惑。两课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衡,部分教师出现职业道德的滑落,表现在:德智分离、知行分离、义利分离。这些道德缺陷极大地制约和扭曲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此,在高校管理中,学校相关领导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长远的战略的眼光,将两课教师的素质教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实际工作中,大力加强两课教师的思想教育,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增强两课教师责任感、使命感,树立顾大局、识大体的职业操守,培养和提高教育者对两课内容、目的的认同感。由于两课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教师个人素质就会直接影响教师对两课教学内容目标把握程度。先是教师主动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内化于心,达到主观上的认同,在实践中自觉找到相应的有效教学方法,认真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因材施教,如此两课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

3.建立公平正义的激励、制约实践评价反馈机制。这是对人的主观因素的一种倡导和强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对人的行为给予认可或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建立是在实践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在实践认识的基础上,主体对输入大脑的实践反馈评价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与整合后,评价以往的实践活动,并调控将要实施的实践活动。主体如果价值主观判断得出消极的结果,认为自己的实践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的社会评价,将直接挫伤其实践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两课教师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们更在意评价约束机制的公平正义的程度。他们对自己付出的回报,既要绝对公平又要相对公平。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两课教师会把自己社会付出和所得社会回报进行比较,也会和其他同仁比较,甚至也会和非两课教师类比。走出校门后也会把自己实践所得回报和社会其他行业人员比较,如果发现自己付出和所得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就会挫伤其主观积极性,影响接下去的教学实践和工作付出,降低两课的有效性。据此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应该本着公平正义原则对两课教师的付出做出适当的评价,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学校应本着公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改革和完善现有激励政策,探索适合两课的激励约束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能很好地调动两课教师主观能动积极性。

三、结论

两课实践活动中的教育教师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师在两课过程中是否具有创造性、创新性,也决定着两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进而决定着两课的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两课教师合理正当需要的满足,公平、正义、有效的激励约束评价机制的建立,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等有效措施发挥两课教师教学的积极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2]陆树程,夏东民.生命伦理发展与当代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兼与甘绍平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2004,(12).78

[3]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84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0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9

[6]:张耀灿、陈万柏.两课学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94.146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中图分类号:E251

B

1671-6531(2012)11-0005-02

:郭一鹤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实现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的分析与研究
打造高效思品课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