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报刊导向功能说略

2012-08-15刘乃汤王轶群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办刊报刊导向

刘乃汤,王轶群

(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安徽 合肥 230061)

中学报刊是直接为中等教育事业服务的,她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中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并通过对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的把握,指导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她不仅给千万中学生带去知识和力量,更重要的是她能启迪中学生上进,引导中学生的追求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产生一种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这些都决定了中学报刊在整个中等教育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由于她这种特殊地位及其特定的读者对象的需求,中学报刊在内容上注意普及性和实用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绝不能忽视她的导向性。

1 导向是中学报刊最基本的功能

由于中学报刊担负着广泛传播和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等基本任务,中学报刊的导向功能,首先集中表现在贯彻落实教育的指导思想上。现代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求为之服务的中学报刊在这方面必须发挥明确的引领导向作用。

其次,现代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变化,也要求中学报刊必须强化导向功能。从现代德育和智育内容的变化来看,中学报刊的办刊人员要对现代德育和智育的内涵树立清醒的认识,才能始终端正教育思想,在办刊工作中处理好双基的学习、培养和发展智能的关系,从而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

第三,从教育实践来看,随着中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中等教育的性质、任务、政策、体制等方面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新的带有普遍性的情况和问题也不断产生,而其中有些就涉及到是否正确贯彻落实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面,值得中学报刊的办刊人员自觉梳理导向意识。采取何种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这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中长期以来很难解决的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中学报刊的办刊人员在办刊过程中颇感棘手、但也最感兴趣的问题。中学报刊也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第四,从当前教育的大环境来看,还存在着各种对普通教育工作的干扰或消极因素,如过多强调功利,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过分重视个人价值,等等。这些消极因素,妨碍着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些影响也会在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从而需要教育工作者和中学报刊为其明是非、辨真伪、指方向。这就要求中学报刊必须自觉树立导向意识,强化中学报刊的导向功能。

第五,现代社会和未来的发展,要求当代中学生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的行为意志,要打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如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机智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等。这些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此外,从实际情况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再只是关心书本的学习,他们对社会和未来的关注正与日剧增。中学生的这种需求,不仅为中学报刊开辟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天地,而且为中学报刊,尤其是综合性的中学报刊更好地发挥这方面的指导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简言之,直接为中等教育服务的中学报刊,既面临着中等教育工作和中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重要问题,也面临着新时期所产生的诸多新目标、新现象、新问题,对此,中学报刊应以一种时代的义务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深入调研,高屋建瓴,正确引导。中学报刊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导向功能的实现,抓住中等教育的性质、任务,紧跟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核心,才能立足教育全局,把握办刊方向,办出品位与质量。

2 针对性是实现中学报刊导向功能的关键

中学报刊导向功能的实现,并不是单靠发几篇言论就可以奏效的,更重要的是要设法体现在报刊的整体之中,贯穿在从封页到内容、从文字到插图的一切表现形式上,通过整个报刊引导读者。众所周知,报刊是由一篇篇文章、一幅幅图片组成的,提高报刊质量的核心工作应是提高稿件的质量,而衡量稿件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应是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是指稿件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对准中学生读者中普遍存在的思想倾向、学习难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启发诱导,以便贴近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

在人生指导方面,中学报刊应注重抓住人生的基本主题,通过开办一些人生求索方面的专栏,指导中学生探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克服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成为意志坚强、奋发向上的社会成员。同时,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确定报刊中栏目的形式和稿件的内容。比如,中学生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他人的影响,在不断寻求人生的价值和真谛。他们憧憬未来,但也喜欢哲理,爱读名言,如果中学报刊能以有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蕴含的人生观内容,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艺术地表现出来,使文章有事有理,熔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炉,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其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广泛的吸引力,那么,中学生就会喜于诵读,乐于接受。

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既要针对中学生的学习实际,侧重各科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进行分析或阐述,着重抓知识规律的总结和归纳,使中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和区别;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针对中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这方面应注意三点:其一,要抓学科知识的内在的质,即向读者提供具有核心地位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概念;其二,抓有生命力的、有启发性的、能够成为新知识点生长点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其三,在突出知识规律的同时,注意强调知识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注意渗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领悟他人是如何进行知识创造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具有再生力量的、经过优化的知识结构,学会了学习,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随时提取所需要的信息。中学报刊只有很好地抓住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抓住学科知识的内在的质和知识的精髓,抓住中学生应当发展的方向,中学生才会逐渐体会到中学报刊的价值所在,这样的报刊也才能引领中等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方向,引领中学生的发展方向。

相对而言,中学报刊中德育内容的针对性是较难做得好的,但是,对综合性中学报刊来说,德育内容的针对性还是可以不同程度地加以实现的。笔者认为,在这块栏目文章的编辑方面,重要的是要使文章渗透情感,必须针对中学生的情感需求,将情感作为联系作者、报刊与读者的纽带,从而使作者、编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为了使文章渗透情感,要求这类稿件应通过描写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或通过记叙感人至深的事例等形式,来达到打动读者心灵的目的。

其次,读者从中学报刊上受到的德育还应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中学报刊可以采用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宣传优秀中学生,宣传科学家严谨治学、勇于进取的精神等方式,也可以开展一些专题讨论,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引导中学生展开讨论或论辩,达到辨是非、明事理的目的。也就是说,中学报刊应更多地通过一些生动活泼而又实实在在的教育形式,突出报刊的针对性,提高其吸引力与感召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学报刊在对中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教育和引导方面,应当尽力追求这种境界。

3 吸引力是强化中学报刊导向效果的催化剂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作者和编者总希望读者乐于阅读,并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要使文章打动读者,关键在于内容要能吸引读者。文章有了吸引力,就可以把读者的各种思路集中起来,统一于新的思考,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增强读者的求知欲。这里所说的“吸引”,是调动读者的主动性,避免使其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吸引力不仅起集中思路的作用,它本身还具有导向的作用,能使刊登的文章与读者实现思想同步。思想被集中、被引导后,能否继续深入,迸发出思想火花,还取决于吸引力的强度。笔者在办刊实践中体会到,中学报刊无论是在德育方面还是在智育方面,文章内容的吸引力都是强化中学报刊导向效果,从而使中学报刊能够发挥良好教育作用的催化剂。在各方面都强调改革与创新的今天,中学报刊的德育和智育编辑工作也肩负着改革与创新的重任。面对现代德育和智育的新内容,为了增强中学报刊文章的吸引力,必须在新、近、趣这些基本要素上下工夫。

新,即追求美的意境,新与时代同步,使人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新与旧对立,其有长足的生命力;新与未来相通,使人向往追求;新与思维连贯,给人以启迪。当今,我国正处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总有许多新的探索、新的思想观念、新的方法涌现出来,中学报刊应及时捕捉新的信息,规划新的选题,设置新的版块,安排新的内容,使刊物有时代气息。其次,既要考虑绝大多数中学生读者的实际水平,又要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否则,就难以引领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会使文章失之浅薄,失去生命力,从而也失去了报刊的导向作用和普遍意义。第三,文章的内容要常讲常新,常写常新。即使是老问题、旧知识,也要从新的提法、新的构思、新的角度、新的写法来写出新意。

近,即贴近读者。近,就是文章叙述的内容与读者靠得拢、贴得紧,是中学生需要的、关注的、切身的、有直接联系的,是中学生感到亲切、实在、可信,容易把读者的感情融化在文章之中。这就要求文章内容的主次、取舍、素材的采集都要着眼于“近”。近,还意味着差距小,可供读者借鉴、效仿,而不是悠悠久远,不着边际;高入云端,难以登攀。比如,讲巨人的伟业就不如讲当代青少年的成才轨迹和典型事例更受欢迎。这是因为,举手可夺的目标较之远不能及、高不可攀的目标更具有吸引力。

趣,即使人产生兴趣。从心理学看,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使人产生求知欲望,从而形成求知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就是求知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正是求知的最佳情绪和心境,是收到最优求知效果的必需要素。激发中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是中学报刊应当达到的境界。

对于德育类的文章而言,有了正确的论点、丰富的素材、充分的论证,但能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要进一步借助于文章的趣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比如内容要活泼生动,语言要洁美,取才要风趣,适当选取寓意较深的褒贬故事、成语、典故、寓言等,以活跃读者情绪。

知识学习类的文章,也要注重趣味性。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联系最富有魅力,也最能激发中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当中学生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掌握或发现了这些千变万化的、然而却有着固有规律的联系时,他们的兴趣才真正会进一步表现为无穷的乐趣。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永恒的并呈现由局部到整体、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状态,办刊人员应有目的地引导读者从知识体系的内容入手,不断发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以保持渴求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要尽量用形象的描述来提示抽象的概念和内容,使学生乐于理解和接受,并给他们以一种美的感受。

综上所述,中学报刊应把正确的导向放在第一位。可以说,导向是中学报刊的灵魂。它决定着中学报刊的内容、形式和品位。而这种导向既是多方面的,又是十分具体的;导向的实现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非抓不可的。尤其是综合性较强的中学报刊,由于涉及面广,内容繁多,既要抓好每一类内容的导向,还要设法使各类导向形成一般合力,从而体现一个报刊的整体导向功能,这就更为不易。本文仅就中学报刊在德育和知识学习方面并侧重德育方面的导向问题谈一点浅见,更多的内容尚未涉及。事实上,作为一本综合性的中学报刊,只有设法实现和发挥报刊的整体导向功能,使刊物有品位,有理性,有力度,有韵味,营造出一种催人奋进的气氛,才真正能够持久地赢得读者。笔者期待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更加深入。

[1]刘堂江.注重教育期刊的战略战术研究[J].中国报刊月报,1998(9):38-39.

[2]陶志浩.围绕“精”字做文章[J].中国报刊月报,1999(5):19-20.

[3]王智娜.教材教辅与学生创造力培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1(4):10-12.

[4]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5]于友先.坚定信心,深化改革,把新闻出版产业推向新的更高发展阶段[J].中国出版,1999(10):5-8.

猜你喜欢

办刊报刊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偏向”不是好导向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