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资源学”实践教学探索
——以池州学院为例

2012-08-15张军占谈家胜阳光宁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池州实训考核

张军占,谈家胜,阳光宁

(池州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资源学”实践教学探索
——以池州学院为例

张军占,谈家胜,阳光宁

(池州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文化资源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参观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大实践考核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

文化资源学;实践教学

《文化资源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文化资源的含义和特征,了解文化资源的配置,掌握并学会运用文化资源学的相关理论从事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1 《文化资源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队伍中受传统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教育观念,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资源学》的课程教学的重要素材,加强《文化资源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至为重要。自2006年我校历史与社会学系增设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始终把《文化资源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而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对“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理解。停留在抽象的纯理论的层面,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需要借助实践教学,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文化资源学》的教学重点是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实践教学,可使学生具体了解一地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进一步理解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意义,参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工作,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方法与措施。通过实践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

2 《文化资源学》课程实践教学

2.1 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2009年我校统一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和环节占总课时的比例不少于25%;各专业所有课程(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除外)的课内实践教学原则上占课程总学时(学分)的10-15%。2009年文管专业还未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不能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活动,只能开展课内实践教学。基于此,在2010级文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文化资源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总课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6学时,实践教学为8学时。

8学时实践教学安排只能开展一些课内讨论、参观文化古迹等实践教学活动,满足不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要求。近两年,我系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建立了池州市文化局、杏花村文化园、秀山门博物馆三个实践教学基地,有了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因此,为进一步满足实践教学的时间要求,在201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需提高《文化资源学》实践教学课时在教学总课时中的比例,建议采用“2+1模式”,即课堂教学为36个学时,实践教学为18个学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2 参观区域历史文化资源

单纯的理论教学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和实践脱节,并且容易导致学习主体隐性缺位。学习主体隐性缺位就是指学生身在课堂,但并没有进入到学习状态,没有进入到学习角色的学习主体,而是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看小说。教学上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学生成为“听众”式被动接受[2]。

池州文化资源中的傩文化、诗文化、佛文化、戏文化有着极高的史实性、文化性、旅游性等方面的教学价值[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池州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理解和认同。在参观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历史文化环境中,深深的领悟文化资源的内涵,真实感受到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特征,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现实情境和文本情境、课堂情境相比,具有完整、真实、生动的优势。文本情境和课堂情境虽然也能营造类似的效果,但“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语言、图像、声音传递的效果,难以代替现实情境本身。在参观教学中,指导老师要加强对参观过程的管理,引导学生与老师交流,开展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2.3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文化资源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池州市文化局、杏花村文化园和秀山门博物馆三个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

任课教师借助杏花村文化园,开展课程实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分小组实训,把学生分为文化资源保护、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文化资源推广三个小组,采用“小组实习——相互交流——总结提高”的课程实训模式,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通过课程实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推广能力,还可以更好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池州杏花村文化园为打造杏花村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文化精品,其正在开发与杏花村文化有关的书籍、动漫、电影等文化产品[4]。借此契机,文管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杏花村文化资源开发的相关工作中,进行实战训练。学生另外还参与池州文化局文物普查工作和秀山门博物馆二期工程的建设等,实现了校(事)企双赢,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强化了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关系。

2.4 邀请非遗传承人进高校课堂

《文化资源学》课程应用性较强,在教学中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大胆的创新教学形式,邀请非遗传承人进高校课堂。

截止目前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9项,其中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有4项,包括贵池傩戏、青阳腔、东至花灯舞、九华山庙会。池州市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数共有25名,其中,省级非遗传承人数达到了18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3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分别是贵池傩戏国家级传承人刘臣瑜、姚家伟,青阳腔国家级传承人汪正科。非遗传承人进高校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与非遗传承人的面对面的沟通,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文化资源学》的积极性,认真主动的去查阅资料,更为详实的掌握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现状。其次,大学生对区域文化资源的学习,是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创新思维培养的需要。最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区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区域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

2.5 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课堂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处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的思想,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主动的汲取知识。这种“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的理念和方法,也可被视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成分。

池州学院始终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注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文化资源学》的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每周让一个寝室准备一个教学案例或教学资料,如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成功案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现状、傩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等等。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讲解的过程也是口头表达能力锻炼的过程,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问题,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原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

2.6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实践教学不能停留于课堂讨论和参观,要广开渠道,增加实际动手操作环节,因此,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它是实践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创新思维和良好情操。教学活动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相互呼应、共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高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针对《文化资源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第二课堂活动的最佳模式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即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资源的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可以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学会使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练习撰写调查报告,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为提高实地调查的参与面,可以让学生调查其居住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开发的困境,并根据调查提出自己的合理对策,最后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调查报告。

此外,积极参与“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种方式。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文化资源学》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可依托举国关注“文化遗产日”的良好氛围,在校内外组织开展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力。

2.7 改革现行的考核评价,加大实践考核

建立科学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目前,我校的教务管理系统有固定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考核加笔试考核,平时考核占30%,笔试考核占70%。《文化资源学》是一门主体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并且作为考查课程,应该与考试课程有所区别,更应该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建议把平时考核和笔试考核按1:1比例计入总成绩[5]。

平时考核,任课教师对每次组织的课程实训、课堂讨论、参观、社会活动等实践活动的出勤作详细记载,结合学生每次实践教学的综合表现,课程实训、课堂讨论、参观、社会活动按4:2:2:2的比例加权,最后评定平时成绩,占50%。特别要注意的是对课程实训的考核评价,在课程实训过程中,学生接受了指导老师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双重指导,双方对学生实训过程的控制和考核,可实行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主、教师为辅的双方联合考核制度。教师根据学生出勤、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综合评定课程实训成绩。笔试考核,授课教师要根据理论课教学大纲,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制作一份试卷,根据学生答卷的情况,评定笔试成绩,占50%。

3 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文化资源学》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实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不能死板教条。当今,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各样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要善于借助网络平台吸纳社会资源,学习并理解《文化资源学》中的有关理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培养既懂开发又懂市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产业人才。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 (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朱泓,高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106-107.

[3]谈家胜,池州区域文化资源中的教学价值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4):27-30.

[4]张军占,池州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1(2):43-44.

[5]王瀛涛,新建高职院校实践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162-164.

G642

A

1674-1102(2012)01-0144-03

2011-6-10

2010年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1123)。

张军占(1981—),男,河南开封人,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教师,硕士,主要方向为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责任编辑:束仁龙]

猜你喜欢

池州实训考核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内部考核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