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长春市汽车产销情况的调研分析——长春市发展课题跟踪调查

2012-08-15随婧婧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一汽大众一汽集团长春市

随婧婧

(国家统计局长春调查队 南关分局, 吉林 长春 130022)

近日,国家统计局长春调查队通过走访中国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公司、吉林省红日车业集团、一汽实业众捷店、比亚迪天骏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到,截止到2011年末,长春市完成工业投资共达1115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已实现试生产的一汽丰越公司10万辆整车项目,一汽大众新增加的12万辆产能项目。在目前国家调整汽车消费政策的背景下,长春市汽车工业产值仍实现了13%的增长。2012年,长春市还将启动4个整车项目,包括一汽轿股二厂、通用二期、奥迪扩能和明君商用车项目。这些不断建设投产的项目,意味着长春市将在2015年实现整车300万辆的产能。①而对于长春市的汽车销售来说,2011年则是从“疯狂”回归理性的一年。在此背景下,长春市汽车产销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长春市汽车产销现状

(一)一汽集团圆满完成“三年两改观”

据调查了解,2011年一汽集团完成销售各类车辆260.14万辆,同比增长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4亿元,同比增长26.61%。其中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两个合资伙伴的市场表现出色,成为一汽实现增量、增效的主要力量。去年一汽大众公司实现销售103万辆,同比增长19%,一汽丰田实现销售53.7万辆,同比增长5%。

2011年是一汽集团“三年两改观”的收官之年。“三年两改观”是一汽集团在2008年确定的自主发展近期目标,即力争用3年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在3年多的时间里,一汽自主战线通过自主创新体系能力的持续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主经营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完成了自主产品的更新换代,新产品担当拼抢市场主力的格局已经形成。2010年底一汽集团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汽车节能、环保、限购等技术和市场压力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汽车工业稳步增长的发展形势,确定了2011年的经营目标。全体员工经过1年努力,克服市场压力,产品销售取得了稳中有升的成绩。

(二)一汽大众高质量强劲增长,奥迪领跑国内市场

2011年,一汽大众产量为101.89万辆,总共销售103万辆,同比增长19%,其中奥迪凭借30.99万辆的销售业绩,继续雄踞中国高档车市场之首,同比增长37.4%,进一步拉大了与同类品牌的距离,一汽大众将2011年标记为新的“纪录年”。与此同时,一汽大众奥迪的产品阵容空前壮大,拥有覆盖“A”、“Q”、“R”3大系列、11大车系、20余款车型的强大产品组合;服务方面蝉联J.D.Power②“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SSI)”冠军和“中国汽车用户服务满意度(CSI)”高档车品牌第一名;品牌形象快速提升,在品牌认知、整体形象、设计风格等方面位居国内高档车首位,品牌用户喜好度连年第一。在国产车型销售方面,2011年,一汽大众奥迪不仅仅在总体上超过其他品牌国产车的销量总和,在车辆细分市场上每一款奥迪国产车型也都以接近半数的市场份额成为无可争议的王者,即便是已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奥迪A6L,在与市场上同级别全新上市产品的激烈竞争中,依旧保有每月近万辆的销售成绩。与此同时,奥迪A4L已经全面打开高档中型轿车市场,并突破此前高档B级车每月销量不到2000辆的瓶颈,据统计,2011年全年共销售8.45万辆,单月销售量平均已超过8000辆,奥迪Q5自从上市以后就不断创造单月销售的新纪录,2011年全年共累计销售了5.43万辆。在进口车型方面,2011年一汽大众奥迪累计销售5.79万辆,同比增长88.8%。自奥迪A8L上市后,月均销量已是上一代A8L的3倍之多,奥迪A5、Q7、TT等多款个性化车型也均以第1名的市场销量领跑各细分市场。

(三)长春汽车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一汽大众“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不可复制

就全球范围内来说,由中国长春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品牌同样以耀眼的“纪录”成功超越多方竞争对手,跃升为全球销量第二大的高档汽车品牌。2011年,奥迪品牌以三大高档品牌最高同比增长率19.2%的成绩首次突破130万辆,达到130.27万辆,同时在全球56个市场刷新了销售量纪录。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奥迪正从“最具价值”向“最具魅力”的高档车品牌不断迈进。无论是充满动感激情的“奥迪杯足球赛”、展现科技之美的“奥迪科技日”,还是融合跨界文化的“艺术与设计大奖”、深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奥迪品牌正以愈发丰满的形象传递着独一无二的进取魅力。正如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安铁成表示:“高质量的强劲增长是一汽大众奥迪不可复制的‘增长模式’,他们不仅是追求数量的增长,更加追求与企业和合作伙伴一起有质量的成长,追求对用户、对企业、对行业多赢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在实现销量增长的同时,一汽大众奥迪在服务网络、产品组合、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各个方面同步提升,从而形成了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强大体系能力。”

(四)长春汽车厂商仍看好2012年车市

开年截至目前,已经有多家长春车企公布了2012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目标。一汽集团公司销售目标为300万辆,一汽大众奥迪为中国市场设立了3年规划,其中2011-2013年在华累计销量达到100万辆,计划今年销量增幅达20%以上。从各车企公布的销售目标当中,或多或少能够窥视出长春车市的热点、走势和格局变化。虽然有国家宏观调控、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退出、上年基数较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但长春汽车厂商对2012年的车市仍“谨慎看好”,普遍预期今年车市有望取得5%至10%的增长。

(五)销售压力主要来自品牌内部自我竞争,销售淡旺季分明

目前长春市汽车豪华品牌集团化经营趋势明显,一个大型经销集团旗下涵盖多个豪华汽车品牌,消费的区域覆盖面也变广。以长春车市长春汇宝宝马销售为例,2011年汇宝的宝马品牌销量不错,年终超标完成销售任务,2011年他们主要的销售压力还是在品牌内部,更多的是自我竞争。2012年长春的豪华车市场随着保时捷、英菲尼迪入驻,还有第三家宝马4S店即将开业,品牌选择的多样化竞争格局将加剧。2012年的长春豪华车市场将面临洗牌。

从2011年整体的销售情况来看,八成的汽车经销商表示销售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是持平的,但是销售淡、旺季划分得依旧相当明确。被众车企寄予厚望的“金九银十”,销售业绩也稍显成色不足。

(六)长春市内单一品牌占据市场优势,竞争激烈促进服务品质提升

目前,在长春乃至东北汽车销售市场,消费者对于大众车型认可度非常高。据调查了解到,在长春市上牌的大约有45%来自一汽大众车型,这样的单一品牌市场优势实为罕见。在车型获得市场认可之后,长春市现有的9家一汽大众经销商更专注于服务品质的提升。据调查了解到,目前长春车市需求仍大量存在,总体销量还是上扬的;经销商之间的竞争激烈,消费者购车受益明显。一汽大众目前在A级车型市场优势明显,高尔夫、速腾、新迈腾在各自细分领域销售占比较高,2012年一汽大众长春各经销商会在厂家的支持下继续开展自我营销,着重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二、长春汽车产销领域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虽然长春市的汽车人才培育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人才环境受体制制约,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加上受官本位、小农经济、计划经济意识束缚,人们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多年来,长春汽车产业的人才流失严重,2011年全市人才流出量比流入量高出3倍。

(二)物流环节增加汽车生产成本

因为长春属于内陆城市,很多汽车生产材料运输需要海路转内陆,长春汽车生产成本无形中要比那些沿海城市汽车生产成本明显要高,成本压力增加。而目前长春供应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也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春目前有物流服务企业170余家,但除了大众物流、华航物流、长久物流、一汽储运的硬件设施较完备和管理水平较高外,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仓储能力差,运输设备落后,缺乏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汽车产业属于高物流产业,拥有高水平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相对的滞后,成为跨国公司和国内其他地区企业进入吉林省的一个限制因素。因此,积极发展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现代汽车物流产业,是有效促进长春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自主研发综合能力弱

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依然不足,政策扶持力度有限。尤其是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方面,传统汽车减碳、节能减排技术攻关方面,以及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严重不足。除一汽集团外,绝大部分汽车企业均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从产品来看,除解放系列载重车外,轿车技术大多主要依赖国外,自主品牌产品尚在培育之中没有投入生产。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开发仍主要依赖主机厂或购买国外技术,开发手段落后,周期较长。其主要原因是一汽集团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不足,远落后于通用、大众和丰田等跨国公司。

(四)国际资源有限生产材料受控

因国际上每年生产的高端原材料,如芯片、水泵、变速箱、高端导航、液晶屏等资源十分有限,很多国际大企业争购这些资源,这种竞争对长春开发生产高端汽车的能力带来很大限制。

三、优化长春市汽车产销状况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

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将高校、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实践过程相结合,不断积累经验,培养一支包括老中青的专业人才梯队,形成支持汽车产业和企业持续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建立长春汽车产业技术的研发高地,以吉林大学、一汽汽研等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为基础平台,建立高效、优良的科研组织和科研攻关团队,提高人才待遇,可以针对汽车产业研发人才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厚待遇。建议政府加强与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的沟通,了解和掌握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和面临困难,出台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政策。

(二)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汽车物流

根据实际情况,以在吉林省内免除汽车物流一部分过桥费等方式,对因物流增加汽车生产成本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此外还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家大牌汽车配件企业来长春周边建厂生产,从而减轻汽车生产成本压力。

(三)制定培育长春关键零部件企业、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及核心竞争力的扶植政策

目前零部件企业发展最难的在于技术创新。包括德尔福、伟世通、博世、大陆集团在内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悉数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建厂或建立研发中心,产品不仅供应中国市场,而且面向全球出口。今后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外资地位将更加凸显。长春零部件企业作为内资企业,增强抗衡能力的出路在于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但是,目前长春市零部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仅仅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国际平均的6.6%。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重点支持研发的关键零部件产品目录,对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建议汽车工业协会及有关专业分会(汽车电子分会、发动机分会等)组织企业建立关键零部件研发联盟,集中行业的优势,进行联合攻关。

[注 释]

①本文数据都来自对长春市汽车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调查,已经严格核实。

②J.D.Power即J.D.Power and Associates公司的简称,建立于1968年,是一家全球性的市场资讯公司,主要就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进行独立公正的调研。

猜你喜欢

一汽大众一汽集团长春市
登泰山
一汽大众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一汽大规模人事调整
文化九台 幸福绽放
——长春市九台区首届全民艺术节
一汽大众速腾车无法起动故障2例
一汽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
一汽大众迈腾发动机自行熄火
2013款一汽大众迈腾车控制电路(二)
“大一汽”上市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