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王梅华
○王梅华
(东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浙江 东阳 322100)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概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简称为“新农合”,主要是指由政府组织、扶持、农民自愿参加,由个人、集体及政府等多方集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的基金筹集主要是由个人缴费以及集体扶持、政府资助方式来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始于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在“十一五”规划要求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2010年的覆盖面已经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新农保的施行是为了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降低农民的医疗负担。虽然国家从2003年试点开始,已经在逐渐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新农合的基金财务管理上还比较薄弱,基金筹资水平也比较低,农民生活保障水平普遍不高。倘若没有加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将不利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所以,加大对基金财务的管理,降低基金财务的风险,提高基金的使用率,将为新农合制度长远、健康发展带来更多的保障,为农民健康带来更多的福利。
二、新农合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金筹集、参与力度有待加强。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基金筹集方式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新农合的基金筹集是保障制度推进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措施,从基金的来源而言,主要有三方面:政府、集体和个人。主要是先由农民个人进行自愿参保,缴纳参保费,之后通过各级地方财政根据参保情况依次配套,向中央财政提出申请补助资金。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农民对新农合的整体情况不甚了解,对参保流程也不甚熟悉,这样容易出现部分地区参保率不高的现象,该地区筹集的资金总数过少,从而基金风险过大。
第二,在基金的使用方面,基金的分配机制不够健全。新农合制度推行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基金的管理机构组建的时间不长。有些工作人员是从其他单位的会计单位调到新农合基金管理单位,这样容易导致工作人员业务的不熟悉或是因为岗前培训不够,致使整个财务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使基金在使用中表现得极不成熟。而且,基金监督制度没有及时跟上,容易使基金管理上存在过度使用、虚假使用等问题,导致基金的透明度低下,信誉不高。在基金的结余方面上,出现基金大量结余情况。新农合的基金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不恰当的使用和分配,导致大部分基金结余或超支。基金支出管理提倡收支平衡,结余留用。有些地方政府刻意克扣部分支出费用以达到收支收支平衡,使基金出现“惜付”,导致农民对新农合产生不信任感。同时,也有部分医疗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对农民采取过渡用药,小病大治,有意延迟农民主住院时间,以牟取更多利益。这样一方面加大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新农合基金支出,使基金透支。
第三,部分地区信息化管理不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是针对全国各地农民来实施的,随着新农合覆盖面积变大,参保率增高,所要求的基金财务管理水平也逐渐提高。而我们知道,在我国大部分贫穷地区,信息化建设是相当薄弱的。在基金会计核算方面和财务管理上必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较大的风险。因为随着业务的扩大,很多信息不再是简单的人工操作,而是需要精度较高的计算机和实用性强的软件来实行。此外,在有些地区虽然引入了计算机软件等,但因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没有发挥该设备的作用,也是信息化资源的一种浪费。这样导致新农合基金的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
第四,财务管理监督不到位,绩效考评和奖罚制度不完善。新农合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地方结报点的监督没有严格把关,定时定点检查,对资金的使用监督力度不大。这样容易导致部分人员违法,投机取巧,假意实行医疗补偿,报销不在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甚至有些医院开出门诊补偿,统一由合院拨付给乡政府,再由政府发放给农民,但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致使这些资金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收。随着新农合的推广,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来管理基金财务。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由于缺乏适度的绩效考评和奖罚制度,导致工作人员整体的工作效率下降,加重管理成本,也使基金的财务管理变得懒散,长期以往,将使基金财务存在较大的风险,使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解决新农合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相应的对策
第一,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基金筹集、使用和结余管理。在基金筹集方面上可以改变原来的筹集顺序。先提高地方政府财政基金的投入,增加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再向农民筹集资金,提倡农民积极参保。这样的筹集模式能加大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感,也能顺应民意,扩大投保范围。此外,缴费方式应适当的简化,减少不必要的收费方式,降低收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基金使用上,新农合的分配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考虑农民消费习惯、区域经济水平、农民贫富差距等各方面因素,适当的调整医疗补助资金,向贫困山区及特困人群倾斜,减轻患病农民医疗费用,使农民体验到新农合的保障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费用问题。防止农民出现“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基金结余管理上,基金使用一般要求收支平衡,预防支出与收入比例过大,但是实际运行中要保证完全的收支平衡是很难的,新农合应针对现实情况下的基金大量结余或是超支出问题制定一定的防范措施。
第二,加大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网络普及进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普及在于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基金财务管理的质量及效率。随着新农合越来越被农民群众接受,资金的筹集和会计审核过程需要更精密、更快速的进展。而通过电算化的管理,能够保障相对于的资金方面的信息。使信息更加的规范化和完整化,预防日后清帐或检查时出现混乱现象。同时,在定点医疗中心投入会计电算化管理也是保障农民及时报销的有效手段,能减轻手工结算的大量工作,有效地进行医疗以及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基金财务管理带来更多的便利。
第三,提高对基金财务的监督管理作用,构建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在基金监督管理方面,一定要切实地监督到位。对于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来说,一定要适时地进行医疗技术以及收费标准的检查,及时排查不合格用药、治疗现象。使定点医疗机构更加的规范化,让农民能够真正意义上获利。另外,要提高基金网络监控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随时监控基金运行的过程,跟踪各个地区医保动态,确认医疗费用报销是否严格到位,提高监督力度。在绩效考评方面上,主要是为了调动各级各区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并实行奖罚制度。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对监督管理到位和医疗基金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高,积极性强,业务完成较高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扬和一定的资金或物资奖励。另一方面对绩效考评结果较差、监督力度不够的部门或单位给予批评和一定的惩罚,可以采取淘汰制形式,警惕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第四,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提高参保率。农民群众大部分对新农合医保体系了解不完全。长久居住在乡村的农民尤其更加排斥政府收费行为,生怕“钱有去无回”。这样整体的参保率是无法提高的。唯有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采取职员下乡动态调查,开展创新性活动,并由各地官员配合宣传,尽量落实每家每户都知晓新农合制度体系,让农民真正意识到切身利益的重要性,主动参保。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告知农民应当如何进行参保以及就医看病后如何报销流程,一方面是农民对新农合有一定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基金筹集、使用和结余的工作量。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乡镇财政支出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保证资金的补助能全额到位。所以,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参保率,而且对基金财务的管理也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新农合基金的规模不是很大,但随着物价上涨,医疗费用也在逐渐增长,这就更加要求新农合要有完善的基金财务管理体系,降低基金风险,完善理财规划,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长远、科学的发展下去。
[1]徐南: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探索[J].农业经济,2011(10).
[2]傅继英: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0(7).
[3]王晓洁、王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