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行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以赤壁市为例

2012-08-15湖北省赤壁市财政监督局徐昌锋

财政监督 2012年35期
关键词:赤壁市粮食经营

湖北省赤壁市财政监督局 徐昌锋

一、赤壁粮改革及成效

粮食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是个渐进的过程,多年来,赤壁市粮食企业改革始终走在全省粮食企业改革的前面。1998年,完成了国营企业改制工作后,分流2786人,是全省粮食行业国营企业改革的先进典型;2004年底,又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制,223人实现身份置换,企业得以轻装上阵。这一阶段,共实现四项改革,取得了四大成效。

(一)四项改革。改革一:进行体制改革。1998年以来,赤壁市国有粮食企业在地方政府直接领导下,历经“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消化包袱”等三个发展阶段,加快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三减”(减灶、减官、减员)、“两转”(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变企业员工身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企业摆脱原有僵化体制束缚。

改革二:优化内部结构。一是引入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一级法人、二级核算”,即市粮油购销公司为法人,分公司为内部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利润分配以分公司为单位,调动基层积极性,激活企业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内部竞争机制,改革人事聘用制和竞争上岗制。三是健全风险激励制,根据岗位的不同,员工缴纳风险金,工资按照“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原则,推行全员风险管理;四是实行会计委派轮换制,对分公司一级会计实行委派,由公司统一管理,定期轮换,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规范会计工作。

改革三:产权制度改革。在国有粮食产权制度改革可供选择的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承包租赁、抵押租赁、股份合作和产业化经营及连锁经营等多种方式,经过认真研究,笔者按照靠大联强、做大做强的原则,对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与中央储备粮赤壁直属库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新企业。

改革四:推动购销市场化。2004年国家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为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及市场化后的市场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条件。我们一方面积极推动购销市场化,赋予个私粮食经营者合法的主体地位,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其他粮食经营者成为平等的竞争主体,实现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推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继续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

(二)四大成效

1.思想上实现了转变。经过内部改革和经历购销市场化洗礼后,企业得以从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观念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懂得了学习市场经济法规,掌握市场经济知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彻底抛弃等靠要的计划经济观念,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理念。

2.体制上实现了创新。实现了政企分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导粮食企业发展,不直接参与经营,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经营体制,粮食购销价格完全由市场形成,粮食经营风险与利益完全由企业自行负责,使我市粮食企业真正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

3.机制上实现了激活。初步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一是依靠粮食生产基地等平台,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指导农民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掌握粮食资源;二是加强了与粮食经纪人的合作,实行“经营+经纪”合作机制,让利于粮食经纪人的同时,克服人员偏少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

4.模式上实现了发展。企业实行股份制后,依靠原有资源基础,发挥新增资本、人才优势,打造了一个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仓储设施更加完善、粮食储备更加合理、经营渠道更加多样的“四位一体”的具有特色的粮食购销企业。

二、企业竞争格局及趋势

目前,全市共有粮食经营主体44家。从数量看,国有粮食企业3家,私人粮食加工厂和个体粮食经营户41家,分布在全市14个乡镇;从人员情况看,粮食经营人员396人,其中:国有粮食企业人员172人,个私粮食经营者224人;从近几年粮食收购情况看,个私粮食经营者收购量从不足三分之一到现在占到了半壁江山。双方之间此消彼长,个私经营者获得了长足发展,而国有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随着形势发展,赤壁市粮食企业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私营主体从市场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发展为主要竞争者。赤壁市私营粮食经营情况,一是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高是其主要特点。二是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但有些粮食加工厂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如赤马米业有限公司。三是粮食资源丰富,作为全国百个商品粮基地市,商品粮流通量每年在8000万公斤左右,一些外地私营粮食企业已经或正在谋划在赤壁市落户。在经营环境上,面临着比较好的发展机遇期:

1.粮食购销市场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私营粮食企业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私营粮食企业发展面临着机遇、挑战。一是市场化原则为私营粮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二是挣脱了空间限制,为私营粮食企业的发展搭建了更大的平台;三是广东、深圳销区的一些较大粮食经营客户的逐步加入,与一些个私经营户合作,将促使其在优胜劣汰中,提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

2.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私营粮食企业的发展。十七大指出,在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加快发展私营粮食加工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用以鼓励、扶持和促进个私经济包括私营粮食加工业的发展。

3.内部运行机制有利于私营粮食企业的发展。从一些较大私营粮食企业看,其用人机制、工资机制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经营方式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决策机制上更加具有机动性和前瞻性等。这些优势使私营粮食企业外延扩张意识非常强。在完成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品牌创立,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即积极谋取向外拓展,争取更大发展。比如赤马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车站粮油加工厂、黄盖湖大米加工厂现在经营规模较大,竞争意识比较强,发展速度较快,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赤壁市粮食购销市场的分量越来越重,作用也越来越大。

因此,私营粮食企业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一是在优胜劣汰的基础上,发展和向外拓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规模和经营将形成新格局。二是大部分个私粮食经营企业搞精深加工,比国有粮食企业有更多的市场经营环境下的产业化经营经验,如若在管理上加以完善进步,将会自成气候。三是私营粮食企业虽不能取代国有粮食企业,但会进一步挤压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使之发展受阻。

(二)国有主体从粮食流通的国家政策执行者转变为市场主导者。赤壁市国有粮食企业包括三家,一是中央储备粮赤壁直属库,作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垂直管理,主要负责中央储备粮的轮换经营,从发展的角度看,既做天下粮仓,也做天下粮商是其指导原则,会少量参与市场一级粮源市场竞争;二是湖北赤壁国家粮食储备库,成立于1998年,主要经营储存省级储备粮,销售粮食食油。三是车埠粮油购销公司,主要经营粮油食品,粮油副产品,早籼稻,晚稻收购等产品。这三家国有粮食企业中,中央储备粮赤壁直属库是我市粮食购销最大主体,年购销量在2亿公斤,作为流通主渠道,其经营特点具有代表性。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的现状:一是改革比较到位,从体制改革员工身份转换到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产权清晰、职责明确的企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市场经营性强,企业已经完成政策性向市场化、仓储型向经营型转变,参与市场的广度、深度、强度方面实现较大跨越,成为了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宗旨的粮食企业。随着经营能力的提高,企业在全面参与市场过程中,由国家政策执行者成长为市场主导者,通过采取灵活多变市场经营策略,掌控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粮源,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稳定,保障粮食安全,推动我市粮食企业整体发展。

三、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及问题

国有粮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走向了市场化,仍肩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发挥主渠道等重要职责,比如国家最低收购价的执行主体就是国有粮食企业,相比个私粮食经营主体,国有粮食企业的“责任”既多又重,在经营中受到很多掣肘,在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粮食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主体多元化已经形成。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后,多种经济成分涌入粮食市场,参与粮油经营。民营经济迅速扩张,国外粮食企业进军中国、争夺产地原料。国有粮食企业由于经营观念老化,调控手段受限,加之人员老化,真正懂专业技术的年轻同志不多,在粮食市场中的“龙头”地位受到强烈冲击。

(二)“老人”欠账消化难。改制后,企业债务负担重,制约了企业正常经营和经济效益。除中央储备粮赤壁直属库一家企业经营效益相对好一些,其他都是负债累累,单凭经营托市粮和贸易粮,获取微薄的补贴资金和经营利润,勉强维持正常的经营管理费用,而部分支出如遗属补助、退休人员医保金、困难补助等费用还需筹措资金解决。主要原因是部分离退休人员未纳入社会化管理,“老人”问题严重阻碍了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收购资金筹集难。执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是国家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新形势下采取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一项惠农政策。但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除了收购政策性粮食,要想经营其他性质的粮食,在农发行不提供贷款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代中储粮收购轮换储备粮或贸易粮、向商业银行融资、外借和职工集资的办法解决少量资金。

(四)按国家标准收合格粮难。多渠道市场主体涌入,导致收购价格多变;粮食收购市场管理工作量加大;粮食外流严重,影响本地粮食供求平衡和宏观调控。在国家政策性收购的大环境下,谁掌握了粮源,就意味着有补贴收入。为了收到粮,就存在放宽粮食质量标准的现象,危害甚大,突出表现在:一是淡薄了部分农民的质量意识,反正是机器收割,田头数钱交货,根本不管整晒;二是增加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收储难度,为了收到粮,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有些企业不惜贴进部分收购费用;三是增加库存损失。收进来的高水分、高杂质粮,最后出库时,形成短量亏损。

(五)企业发展融资难。近年来,随着农发行信贷政策的变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油收购资金贷款难度越来越大,部分企业经营性粮油贷款已基本停贷,自主经营十分困难。近年来,省局与省农发行多次联合行文,对国有企业收购资金供应工作做出了很好的安排布置,由于粮食政策及收购资金放贷主体发生了变更,农发行对国有粮食企业贷款慎之又慎,文件精神在基层落实不了。同其他金融部门联系贷款事宜,前提都必须要办理土地、房屋他项权证,而办理土地、房屋抵押证手续繁琐困难重重,时间过长,待真正办理下来又错过了市场行情。同时过户费、房屋、土地测量费、评估费等各项费用,数额高达几十万元企业也难以承受。

四、思考及建议

当前赤壁市国有粮食企业(粮库)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如经营挂账多,遗留债务多等难题,改革难,不改革更难,早改早主动,晚改更被动,不改没出路。通过现场走访,深入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摆脱“计划”面向“市场”。通过前几轮改革,目前还在国有粮食企业(粮库)的职工都明白,依靠政府、依靠补贴过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大家还在那里等、靠、拖,职工没有奔头,企业也没有活力,只能是死水一潭,终将被市场经济大潮淘汰出局。因此,必须转变思想经营观念,自己找出路,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二)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粮食企业(粮库)改革的核心和重点还是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按照公司制改革方向进行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通过改制重组,因地制宜地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粮食购销企业,并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三)实施强筋壮骨工程,稳做市场主渠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最终目的是搞活企业,使企业做大做强。这就要求改革后的企业不仅要脱胎换骨,还要强筋壮骨,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稳做 “市场主渠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在改革中尽力发挥自身场地、设施、购销渠道、资金贷款政策等优势,通过代购、代烘、代储等方式,积极入市开展粮食购销,掌握优质粮源,增强实力。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一是出台相关减免、帮扶等政策,逐步解决企业债务包袱。目前赤壁市国有粮食企业(粮库)欠社保及职工款项较多,对于只能维持生存的企业来讲,根本无力解决,长久下去,将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矛盾,如能出台相关减免、帮扶等政策,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积极作用。二是明确从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中给予地方国有粮食部门一定比例的仓库建设和维修资金。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明确增加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拨付比例。三是在企业产权制度中,建议由政府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对粮食系统内部资产划转、整合、变更主体、投资等环节,给予减免相关税费。四是在资金供应上引入竞争机制。地方储备业务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向放贷商业银行结算利息,企业作为政策性补贴收入,税务部门应考虑政策因素,对于该项政策性补贴利息收入,是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减免相关税费。

(五)真正做大做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条件下,粮食产业化的主体是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必须依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粮食企业集团,构建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转化及配套服务功能紧密结合的产业链,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控制市场风险,保护粮农利益。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多元投资主体,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参与企业改革,以品牌、资本、技术为联结纽带,实施企业组织结构战略性调整,组建粮食企业集团或经济联合体,实现规模化发展、集团化经营、品牌化销售,走粮食产业化之路。

白美清.2012.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中国粮食经济,5。

猜你喜欢

赤壁市粮食经营
珍惜粮食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湖北省赤壁市老蜂厂养蜂专业合作社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我的粮食梦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探究与应用
走在创新路上——访湖北省赤壁市实验中学学生吴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