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2-08-15安徽省黄山市物价局
安徽省黄山市物价局 汪 峰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财政部门加大了非税收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依法理财的意识不够强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简单的收支记账范围内,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理念相差甚远。单位领导认为财务管理是单位或财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要能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可以不计成本多少,更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经费不足,可以向财政争取解决,导致经费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二)部门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与实际支出相差较大。目前部门经费预算中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偏低,与实际需要存在一些差距。二是预算执行中经费追加较为频繁。由于有些工作任务临时增加或项目编制不完整、不准确,造成经费追加,影响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三是预算编制方法有待改进。虽然采用“零基预算”,但受“基数预算”的影响,收效不明显。四是预算绩效考评有待强化。目前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仍不完善,事前、事中监督水平有待提高,考评结果与预算编制还不能做到有效衔接。五是预算透明度有待提高。一些社会公众关注的“三公”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还不够细化,影响社会公众的理解。六是结余资金未纳入部门年度支出预算安排。有些单位年终结余多达数千万元(部分是对上争取的没有限定用途的项目结余),为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将这部分结余不纳入预算编制,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近年来,在财政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但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
一是部分单位财务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目前行政单位大多未设置财务机构,财务人员多为兼职,严重影响了财务人员取得从业资格的积极性。
二是往来款项核算不准确。年终报表反映,有些单位往来款项的余额高达上千万,有的账龄长达5年以上,严重占用了财政资金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准确。
三是票据使用不规范。有些单位在支付劳务报酬时,使用单位自制的工资清单(或白条),未取得税务部门开具的票据,造成税款流失。
四是项目支出核算不准确。有些单位未将项目支出明细化,无法掌握项目的实际支出,影响项目支出的正常核算。
五是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有些单位存在固定资产无专人管理,使用、维护手续制定不完善,登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有实无等现象经常发生,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六是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有些单位将需采购的物品进行肢解,或以政府采购手续麻烦、时间长、影响工作进展为由自行采购,逃避政府采购。
七是办公消耗品管理不严。有些单位在购买和使用办公消耗品时,无购买清单和领用人相关登记情况,导致办公消耗品使用浪费现象经常发生。
八是大额支出附件不全。有些单位在支付大额支出时(有的款项高达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仅附一张或几张领导签字的凭据,不能真实全面反映支出的实际内容。
(四)会计监督机制不够科学。虽然大多数单位均制定了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但受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财务人员仍无法有效地进行内部会计监督,只能对票据的合法性进行事后监督,难以对具体事项进行事前和事中监督。另外相关监督检查部门限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单位财务监督检查范围不广,检查力度不够,加上检查方式不能适应当前监督检查的工作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查的工作效果;对查出的问题没有深入跟踪督查,未能将检查结果与部门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导致监督检查往往流于形式,监督检查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二、规范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发生,固然有体制尚未健全的原因,但与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不无关系,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切实履行。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增强单位依法理财和诚信纳税意识。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后被动的反映、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的主动监控。这一职能的实现,首先需要单位领导的支持,要赋予财务部门相应的管理权责。单位领导要加强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积极创造必要的条件,保障财务管理职能的正常行使。其次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的反馈和利用,从中发现和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三是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部门加强对单位领导关于依法管理、绩效管理及行政单位纳税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和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科学理财和诚信纳税意识,让其充分支持财务人员开展工作,为财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
(二)加强预算管理,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预算单位应强化全局意识、协调意识和效益意识,努力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领导预算管理的认识,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单位资源的有效整合,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参与意识,增强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三是要把预算控制指标层层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评,确保预算严格执行。
(三)强化各项财务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一是建立、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落实厉行节约,严控“三公支出”。严格外出学习考察管理和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控制接待经费支出,简化公务接待,杜绝挥霍浪费现象。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明确专人对单位固定资产登记造册,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固定资产流失。针对有些单位人均电脑数量偏多且每年仍大量购置高配置高价格的电脑等现象,财政部门要制定行政单位人均电脑、相机等办公设备数量和标准的相关制度,制止过度购置固定资产的行为,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急需的工作上。四是强化财务分析。单位定期编写财务分析,将财务收支情况、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及时向领导反映,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做好财务公开工作。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单位的预决算支出数据,尤其是关注度较高的“三公支出”,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质询。
(四)强化监督,建立跟踪问效制度。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的权威性。一是单位财务管理要将原来的事后监督逐步向事前、事中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减少不规范财务行为的发生。二是财政、审计等部门每年应选择涉及资金额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的部分单位进行检查,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建议财政部门应对用款单位一次性支出达到规定金额(可参照政府采购模式限定金额标准),必须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财政、审计等部门将近年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内部通报的形式印发给各单位,供领导和财务人员学习借鉴。若是共性问题,需向政府反映逐步解决;若是个性问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对屡查屡犯的,应严肃追究责任。
(五)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一是严格抓好财务人员进出关口,对于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财务人员,坚决调离财务岗位,从源头上保障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财政等部门定期开展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更新业务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樊汝春.2009.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会研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