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一起义是探索中国革命新路的开端

2012-08-15章呈罗惠兰

地方治理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土地革命武装革命

章呈,罗惠兰

(1.江西警察学院,江西南昌330100;2.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八一起义是探索中国革命新路的开端

章呈1,罗惠兰2

(1.江西警察学院,江西南昌330100;2.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震惊中外的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用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的军事尝试,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八一起义的历史地位不仅如此,还是中共探索中国革命新路的开端。它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开始,是揭开土地革命序幕的开篇,是中国共产党人寻找中国式革命道路的起点。

八一起义;中国革命;新路探索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下,举世震惊的八一起义在南昌爆发。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决心和胆略。由此,八一起义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由大革命失败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进入创造红军新时期”和揭开土地革命战争序幕的标志。八一起义在探索中国革命新路中的历史地位,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言:南昌起义,连同随后党发动和领导的秋收起义、广州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开启了我们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时期,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一、八一起义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开始

八一起义是镌刻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以“八一”为起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长达22年的艰苦卓绝历程,在中共党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用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的军事尝试。1927年春夏之际,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中国革命,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血腥屠杀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遭遇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折。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选择是:要么令人宰割、坐以待毙,听任中国变成黑暗的中国;要么一如既往坚守自己的信念,高举革命大旗,进行武装反抗。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对此,毛泽东作了如是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八一起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八一起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斗争的决心和勇气,使千千万万的革命者在经历了大革命严重挫败后,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激励着被压迫的人们只有拿起武器,反抗国民党独裁专制,中国才能走向光明,民族才有自由,人民才有幸福。正因为有了八一起义的第一枪,才有了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大地烽火连天、群雄四起、风起云涌的二百多次武装反抗的斗争;中国革命才一扫大革命失败后的阴霾,进入了气势磅礴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才牢牢汲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领悟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谛,用武装斗争的形式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因此“南昌暴动在湘鄂粤各省工农武装暴动的总政策之中,始终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光荣的一页。”[1](P17)

2.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红军新时期的开端。八一起义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支起义部队中保存下来的一小部分,后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的最初来源之一。”[2](P852-853)为此,早在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通过决议“批准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八一”由此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日。1949年6月15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军委决定在军旗和军徽上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正因为有了八一起义,才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纪念日。南昌,也被称之为一座英雄的城市,成为江西人民永远的骄傲。

3.八一起义是划分中国革命两个不同历史阶段——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和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新时期的标志。八一起义之所以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开端,还在于“八一起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之间的分界线,是一道界碑。中国革命由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来领导,并以革命的武装斗争为主要的革命方式始自南昌。”[3](P549)一部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以“八一”为界,中国共产党人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进入艰苦卓绝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十年,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两次伟大转折,即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而第一次转折的起点就是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

4.八一起义提前贯彻了八七会议的基本精神。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无疑给当时正处在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人指出了一条新路,其意义是重大的。因此,在众多的中共党史教科书上均认定: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新胜利的历史转折点”[4](P55)。我们认为这一定论是偏颇的。从时间上看,八七会议虽然是在八一起义之后召开的,但是,八一南昌起义实际提前贯彻了八七会议的基本精神——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其理由:第一,在八七会议上作报告的新任共产国际代表罗明拉兹是在7月23日到达武汉的,他本人就参加了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的会议,因此,八七会议的基本精神无疑在八一起义中得到了贯彻;第二,八七会议原定7月下旬召开,由于时局紧张,出席会议的代表难以按时到达,会期未能如期召开,不得已才延至8月7日召开;第三,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是罗明拉兹起草并由瞿秋白翻译的,而周恩来是在7月25日“自汉赶到九江”。以上史实说明,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虽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但会议的基本精神当时仍然在武汉的中央常委瞿秋白、周恩来等是知晓的。因而,周恩来在领导八一起义的过程中已将八七会议“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提前付诸实施。因此,从时间上看,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标志应是八一起义。

二、八一起义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八一起义提出了土地革命口号,并在南下的行动中尝试以军事力量推动土地革命的开展。这从当时的历史文献中可得到印证:

1.中共中央的文献资料表明,八一起义的主要目的是发动土地革命。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致前委信中就明确指出:“南昌暴动,其主要意义,在广大的发动土地革命争斗。因此,这一暴动,应当与中央决定之秋收暴动计划汇合为一贯的斗争。”8月5日,中共中央在致湖南省委的信中再次指出:“现在南昌政变,其主要目的就是发动土地革命,与湘粤赣鄂四省的秋收暴动,其意义又是一贯的”。认定只有“把南昌政变与秋收暴动汇合起来,一致向前发展,则土地革命的胜利是有大大的希望的。”虽然这一时期,党内多数同志对开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深刻,甚至在起义的领导人中对此还存在不同的分歧,但从总体上看,八一南昌起义迈出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步,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2.八一起义发布的文献资料对开展土地革命有明确记载。1927年7月31日,即起义前一天发布的《中央委员宣言》就明确指出:“继续为反帝国主义与实行解决土地问题而奋斗”。联席会议宣言也在起义的当天强调“继续为解决土地问题,解放农民,打倒乡村封建地主之反动势力而奋斗。”8月2日,革命委员会在公布的《土地革命宣传大纲》中也明确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建设乡村政权”、“拥护工农利益”、“耕者有其田”等口号。

3.起义部队在南征途中,宣传了土地革命的意义,对如何实施“没收地主的土地”作了艰辛的努力。起义军在南征途中艰苦的条件下,不仅制定了《农民解放条例》,还在实践中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债”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斗争,并对土地革命的具体政纲逐步进行修正,以日趋接近中国革命的实际。对此,党内刊物——《红旗》在1927年11月版的第5期上刊载《北江农军远征述评》中作了如是记述:接到八一起义“实行土地革命,解放农民,建立工农政权的消息,这是在北江工农军看来是很值得参加和拥护的”,由衷地敬佩八一起义将士,肯定“他们的血,是为着工农的根本利益,为着土地革命而流的!他们的事实,将在土地革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4.八一起义开始了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尝试,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起义部队在南下征途中,就考虑了同广东东江农民运动相结合。这支部队历经曲折,最终在农村找到了立足点,一部分到达陆丰,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进入湘南后又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在实践中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八一起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如何开展土地革命作出了艰辛的努力,是应该肯定的。当然,也要看到,在强大敌人的攻势下,由于起义军处于“且走且战”的劣势状态,未有稳固的立足之地,在实践中完全付诸实施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起义军对土地革命的探索在初期偏重于宣传和具体政策的讨论与制定上。但瑕不掩瑜,八一南昌起义对土地革命的探索成果,为后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和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区域深入土地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三、八一起义是寻找中国式革命道路的起点

八一起义从爆发到南下途中,起义将士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作了艰辛的探索,成为寻找中国革命新路的起点。

1.突破了北伐道路的模式,开始在农村选择立足点。起义之初,部队决定南下夺取广州以重建广东根据地,再举北伐,这是沿袭北伐道路作出的战略选择。但起义军在汤坑、潮汕地区失利后,残酷的现实告知起义军将士:北伐道路行不通。由此,部分起义军领导者开始酝酿新的战略选择。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起义部队转战粤赣湘边,在敌人鞭长莫及的农村坚持斗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2.从单纯的军事行动中解脱出来,开始了军队与农民运动结合的尝试。起义军南下的失败,血的代价促使部分起义军领导人觉醒,逐步从以往单纯的军事行动中解脱出来。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开始向偏僻的农村作战略转移,逐步由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正如朱德后来回忆:在三河坝失败后“我们由福建退至江西,开始被迫上山,被迫进行游击战争……。从此以后即开始转入正确的方向——游击战争方向,不是采取过去占大城市的办法,而是实事求是,与群众结合,发动群众起义,创造革命根据地。战术也变了,有把握的仗就打,没有把握的仗就不打,不打就‘游。’”[2](P483-484)由于方向正确,从而使这支部队不仅保存了力量,并在湘南地区与农民运动结合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发展。

3.逐步克服了旧式军队的影响,开始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起义后,这支队伍在政治上虽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下,但依然留存着旧式军队的不良影响,尤其在南下失利后,部队被严重的失败主义情绪困扰,起义军领导人深感对部队加强整顿和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朱德、陈毅的带领下,当部队到达安远县的天心圩时,决定在此进行整顿。为鼓舞士气,朱德在军人大会上告诫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的革命失败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是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一个‘1917年’的。”[5]陈毅也鼓励起义军将士: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失败时的英雄。从1927年10月底至11月初,起义部队先后又在大余和崇义的上堡进行整编和整训。“赣南三整”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原则和措施:第一,着重思想上的整顿,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整顿党团组织,重新登记党团员,成立党支部,加强党的基层工作;第三,整顿纪律,强调维护群众利益,规定筹款和缴获要全部归公;第四,提出了游击战争的新战术。经过整顿后,部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军事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赣南三整”,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把旧式军队逐步改造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在实践中对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探索最早。八一起义是在中国革命由高潮到低潮的重大转变关头发生的,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路的探索在时间上最早,在实践中率先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不仅如此,起义军在南下的艰苦征程中,不仅在军事上同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还对加强军队建设、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扩大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如:起义之初,提出了以土地革命为起义的目的和口号,并打算用军队来帮助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这就从认识上将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联系起来。这些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后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用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的军事尝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靠自己在斗争中摸索。因此,它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还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对此,周恩来评价:南昌起义后,“没有采取就地革命的方针”[6](P173),以至在强大敌人的攻势面前孤军奋战,最终遭到严重失利。教训也是一笔财富,它告诉起义军将士们: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夺取中心城市,迅速取得革命胜利的路是走不通的,只得另辟蹊径。正是如此,起义队伍后来深入农村与当地农军会合,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最终,激流归大海,朱德、陈毅将八一起义余部带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朱毛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于赣西南闽西广漠的农村大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

[1]中共中央通知第十三号——1927年10月4日[M].南昌起义资料选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2]朱德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3]陈毅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4]盖军.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5]赵榕.跟随朱德同志从南昌到井冈山[J].近代史研究,1980.(1).

[6]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查昆岩

D231

A

1008-6463(2012) 04-0033-03

2012-03-01

章呈(1985-),女,江西警察学院讲师,从事社会历史和教育学研究;罗惠兰(1952-)女,江西南昌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土地革命武装革命
爱红妆更爱武装
M-24武装直升机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
习仲勋与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探析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