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

2012-08-15

财政监督 2012年24期
关键词:预算法财政收入

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基本确立

历经十年左右时间,中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基本确立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体系框架。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央170个部门及所属1.4万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本级、330多个地(市)、2800 多个县(区),超过 44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央99个部门,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20多个地(市)、2500 多个县(区)、超过 34万个执收单位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此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等体现国家重大政策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中央专项资金,也都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

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资金由过去各单位分散管理转变为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财政资金运行调控能力显著提升;财政资金运行由“层层转”变为“直通车”,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国务院规定将家庭财产作为认定低保对象基本条件

近日,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完善低保对象认定条件。除户籍状况和家庭收入外,增加家庭财产作为认定低保对象的基本条件。二是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凡认为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都有权直接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低保申请。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县级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审批。严格执行低保审核审批公示制度,规范公示的内容、形式和时限。全面推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三是建立核对机制,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准确、高效、公正认定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将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退出保障范围。四是健全监管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评估、监督低保工作。公开低保监督咨询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会议还要求加强低保工作能力建设,充实基层力量,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预算法二审稿三大亮点

目前正在公开征集意见的预算法,将政府各项收支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的预算管理。这对应二审稿中的第四条,指出预算分为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此项工作仍在进行当中,还有不少政府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

二审稿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将“预算公开”写入预算法中。具体对应第11条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除外”。同时,还指出“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审稿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在内容上相较现行预算法有了很大的扩充。如对政府更改预算的行为,现行预算法只针对“使原来收支平衡的预算,超过总收入”,以及 “使批准的举债数额增加”这两种行为,认为是违背预算法的,要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追究行政责任”。二审稿中,政府部门更改预算的行为,已经扩展到12项,即列出的12种行为都被认定是违背预算法。

GDP质量水平 京沪浙居前三

近日,北京大学等单位发布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独立创制了 “中国GDP质量指数”,采用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5大系统,从理论上对GDP如何反映真实财富、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水平等问题进行分析、回答。报告指出,在近20年的成长中,特别是在2005年以后,中国GDP质量指数的增长速率明显加快。这说明我国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GDP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报告称GDP质量水平居前十位的省份分别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海南、辽宁。

企业经营困境越发明显 银行不良贷款率或将上升

在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很大一批企业已经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出现倒闭风波。以浙江为例,不久前,浙江省人大财经委调研发现,浙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高、订单进一步减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仅温州一地,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其中,民营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受到了内外交困的环境冲击。

目前,很多地区的民间借贷陷入停滞,很多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停止业务,个人贷款方面也开始回收资金并拒绝放款,民间惜贷严重。危机是按照企业——民间金融——银行这一顺序规则传递的。不难看出,民间借贷危机正在引燃银行原本隐藏在背后的不良贷款。从全行业来看,不良贷款呈现反弹的趋势似乎已成必然。中银国际的报告预计,今年二季度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环比将由一季度末的0.93%上升至0.95%左右。央行在近日发布的2012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受经营环境和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行业和企业的景气度下降,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部分机构逾期贷款占比明显上升。目前浙江已经出现了亏损的银行。这或许会造成业内的恐慌。

地方财政收入高于GDP增速结构性减税有空间

截至目前,26个省份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情况:除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财政收入增速低于本地的GDP增速,其余省份大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远高于当地GDP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2.2%,扣除物价因素与7.8%的GDP增幅基本一致。但为何地方财政收入会远高于当地GDP增长呢?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占税收总额70%的流转税增速高于GDP的增速,而流转税作为主体税种的选择符合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税制符合工业作为实体经济基本形态的经济结构这一具体国情,也符合中国作为“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大国的现实。

虽然按照经济学原理,税收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随经济的减慢而减慢,相应财政收入也会放缓。我国却存在税收指标问题,即由上级向下级下达税收指标,一般是增长性指标,一层层往下追加任务。另外,结构性减税也有较大空间。财政部负责人曾指出,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应相适应,但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在数量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两者不完全同步是正常的。

中国人口结构红利取代数量红利

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35亿人的工作、薪资和技能》显示,中国在未来10—20年将面临着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困境,结构人口红利将取代总体的数量人口红利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上述报告称,“根据目前受教育情况和需求增长,到2020年,全球高技能劳动力的潜在短缺量约为3800万至4000万,发达经济体为1600万至1800万。其余约2300万的缺口将出现在中国,约占全国需求量的16%,尽管到2020年中国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将出现大幅跃升。”近期的就业矛盾并不能掩盖中国总量人口红利弱化的趋势,相对的,结构人口红利将更加重要,而高等技能劳动力才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力军。上述报告还称,随着我国新生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退休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新劳动力大军的成长速度在不断降低,报告指出,中国在接下来的20年间劳动力增长率或将降低几乎一半,至年均0.5%。报告同时也预测,在同一时期,年龄超过55岁且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 (包括激增的退休人士)总数可能达到3.6亿,其中40%是来自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劳动力市场。所以,“中国尽管享有 ‘技能红利’,为维持工序平衡,也需要颇费一番周章。”

发改委提出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

发改委近日印发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保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要稳定在96%以上。农业内部结构需要更加合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农村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2:1。农民就业结构更加合理,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规划同时提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步缩小,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水库移民与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国务院再促中部崛起 七大战略着眼激发内需

近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七项主要内容,新增内容包括:因地制宜推广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加快长江、淮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高等级航道和重点内河港口建设;推动晋中南、皖北、赣南、湘南地区开发开放;探索建立沿长江大通关模式,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

根据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8年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仅为40.3%,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要提高到48%。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认为,中部地区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扩张期。

猜你喜欢

预算法财政收入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新预算法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关于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的思考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探析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收入完成预算情况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