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导致的过敏反应
2012-08-15张海英
杨 静,张海英
(1.北京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北京 100071;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门诊部,北京 100094)
理论上说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抗过敏药也不例外[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以及人们精神紧张度增加等因素,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随着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常用抗过敏药导致的过敏反应也屡有报道。作者查阅了近年国内期刊文献,将几种常用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情况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此类过敏反应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基本情况 13例患者的年龄为23~65岁,其中男7例,女6例;l例曾有地塞米松过敏史。
1.2 患者用药情况及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1.2.1 葡萄糖酸钙 患者,男,40岁。因四肢、胸背、颈后发生风团而就诊。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滴注约20min时,患者感到全身不适,恶心、瘙痒加重,继而全身皮肤潮红,此时风团遍及全身,且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30次/分),血压82/60mm 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0.1%肾上腺素针0.5mL、异丙嗪针25mg皮下注射。20min后,胸闷、气短消失,皮肤瘙痒好转,呼吸24次/分,血压110/73mm Hg。患者自感乏力[2]。
1.2.2 马来酸氯苯那敏 患者,女,32岁。因搬运重物扭伤腰部,外用关节止痛膏后出现局部过敏反应,首次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4mg,2h后出现畏寒高热,继之全身瘙痒,伴背部大面积红斑和水疱。红斑范围由原来的7cm×10cm扩大至15 cm×22cm,8h后继续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4mg,红斑和水疱波及全身。患者在此期间未用过其他药物,也未曾食鱼、虾等食物,考虑为马来酸氯苯那敏引起的过敏反应,即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改用葡萄糖酸钙2g每天3次,维生素C 0.2g每天3次,同时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1h后痒感减轻,全身症状好转。继续口服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C,1周后红斑全部消退,水疱结痂,痒感消失[3]。
1.2.3 阿司咪唑 患者,男30岁。因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为预防出血倾向,给予维生素K1注射液20mL,肌内注射。30min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出汗,继而全身可见淡红色斑丘疹,且皮肤瘙痒,即停用维生素K1注射液,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2.5mg,肌内注射,上述症状好转,口服阿司咪唑片10mg,50min后上述症状加重,且呼吸轻度困难,立即给予吸氧,50%葡萄糖注射液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慢注射,上述症状逐渐缓解,斑丘疹及皮肤瘙痒有所好转。随后予以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4mg,3次/日,治疗3d,斑丘疹消退[4]。
1.2.4 异丙嗪 患者,女,49岁。子宫肌瘤切除术后2d,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500mL加10%氯化钾10mL出现双下肢瘙痒、荨麻疹,随即更换输液器及液体,肌内注射异丙嗪25 mg。约15min后,患者自诉恶心,随即烦躁不安,伴大汗、四肢抖动。查心率90次/分,血压70/40mm Hg,四肢湿冷,立即静注多巴胺5mg,经抢救2h后症状缓解,心率80次/分,血压110/70mm Hg,30min后症状消失,病情逐渐平稳[5]。
1.2.5 地塞米松 患者,女,65岁。因上山游玩回来后不久,发现四肢的皮肤表面出现数个大小不等的红斑,有明显的瘙痒,即来就诊,确诊为荨麻疹。给予5%葡萄糖250mL、葡萄糖酸钙20mL、维生素C注射液3.0g、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输液过程中患者病情好转。回家后不久,患者因发热、全身皮疹再次就诊,并伴有轻度的胸闷及呼吸短促,追问其病史,患者曾有地塞米松过敏史。立即给予中流量吸氧、异丙嗪25mg肌注,5%葡萄糖500mL,维生素C注射液2.0g静脉滴注,1h后,患者全身红色丘疹颜色变淡,病情逐渐稳定。之后每天注射5%葡萄糖250mL、葡萄糖酸钙20mL、维生素C 3.0g,4d后患者皮损消失,基本治愈[6]。
1.2.6 氯雷他定 林旭和陈艳才[7]报道曾遇到2例氯雷他定致过敏反应的患者。1例为男性,35岁,因出现喷嚏、鼻痒症状,前往药店就诊,予以氯雷他定10mg口服,1次/天,3d后患者出现双上肢腕关节及双下肢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立即停用氯雷他定,加用地塞米松、维生素C、芦丁、钙剂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缓解,2周后痊愈。另1例患者为女性,28岁,因皮肤瘙痒,自行购买服用氯雷他定10mg,1次/天,2d后患者出现颈面部大面积风团,鼻塞,立即停用氯雷他定,加用钙剂、西替利嗪、维生素C治疗2d后患者症状消失。
1.2.7 西替利嗪 患者,男,55岁。因患慢性湿疹,给予皮康霜外用及口服药物维生素E 0.1,2次/天、盐酸西替利嗪胶囊10mg,口服1次/天,用药4d后,有心慌、气短症状,且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停服所用药物,3d后临床症状消失。上述情况怀疑为西替利嗪所致,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让患者再次服用该药10mg,1次/天,36h后出现心率增快105次/分,其他生命体征平稳。对出现心率增快症状给予12.5mg倍他乐克,口服1次/天,至心率恢复75次/分,安全出院[8]。
1.2.8 特非那定 患者,男,45岁。因不明原因的头晕、乏力、继而晕厥,约3~5min醒转,入院后立即给予多巴胺、间羟胺、地塞米松等,收缩压升至90~100mm Hg,自觉头晕减轻。患者自述有慢性皮肤过敏史,间断服用特非那定,有数次类似头晕、心悸等症状发作,但程度不重,一般数日内症状即消失,此次于1周前又出现较严重皮肤过敏,至发病前1h,每日口服特非那定60mg,3次/天,皮肤过敏明显好转,但此次发作有晕厥及反复胸闷、心悸等表现,在排除过敏性休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肺栓塞、水与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后,考虑为特非那定致心脏毒性。住院期间继续给予多巴胺等升压药物、营养心肌、改善代谢、防治肾功能不全等治疗,1周后痊愈出院[9]。
1.2.9 苯海拉明 李玉芝[10]报道了4例因苯海拉明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23~52岁。用药原因包括:荨麻疹2例,染发后致皮肤过敏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mg,给药后均致过敏性休克。在用药后立即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在用药后5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用药后20min发生过敏性休克2例。4例患者均采用纠正休克、抗过敏性治疗,立即吸氧,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静脉推注肾上腺素,补充有效循环血量,予多巴胺等抢救治疗和护理。经抢救后,4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3例在30min抢救成功,1例患者经抢救1h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10]。
2 讨 论
2.1 以上9种药物为临床常用抗过敏药物,抗过敏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但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目前人们对药物矛盾效应普遍缺乏认识,有时会误认为药物引起的过敏是病情加重或药量不够,而擅自加大药量,结果导致更为严重的过敏发生。因此,必须尽快普及药物矛盾效应的知识,以免误诊、误治。
2.2 临床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至关重要,以便根据个体差异,准确用药,否则,将贻误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
2.3 对于慢性皮肤过敏反应应尽量口服给药,避免肌内注射。本文发生4例过敏性休克均为肌内注射给药。
2.4 用药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药,改用其他种类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并积极做好抢救等准备工作,预防此类过敏反应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
[1]石海云.药物过敏应如何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44.
[2]毛国庆.10%葡萄糖酸钙致过敏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1074.
[3]王凌娟,吕强,石青,等.马来酸氯苯那敏加重皮肤过敏反应1例报告[J].职业与健康,2005,21(4):611-612.
[4]戎瑞雪,王晓霞,曹志然,等.阿司咪唑抗过敏治疗引发超敏反应1例[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24(1):36.
[5]赵振寰,荆伟丽,杜春艳,等.异丙嗪致休克1例[J].山东医药,2005,45(1):46.
[6]芮伟,孙玮.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反致过敏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8):39.
[7]林旭,陈艳才.氯雷他定致过敏2例报告[J].四川医学,2010,31(2):276.
[8]王宗兵,王继红.西替利嗪致心动过速1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6,28(4):55.
[9]马丰庆,张建军,王洋,等.特非那定致严重心脏毒性1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192.
[10]李玉芝.苯海拉明致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8,24(9):907-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