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建构分析
2012-08-15荆翡
荆翡
连云港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建构分析
荆翡
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析连云港文化资源特质的前提,从专业化文化资源和多样性文化资源两个方面对连云港当地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梳理剖析,提出针对不同特性的资源开发建设的发展模式
模式;专业化文化资源;多样性文化资源
按照文化的性质专业与否划分,连云港市的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专业性文化资源和非专业性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如果开发得当,都可以为该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所使用。在江苏沿海开发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高融合性、高回报率、低污染的“四高一低”特征的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为以连云港为代表的江苏沿海开发城市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运作成功还能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研究构建连云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对沿海开发战略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扩大连云港的城市影响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分析连云港文化资源特质的前提下,笔者认为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遵循以下思路。
一、连云港市专业性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
(一)区域内内生的专业性文化资源遵循特殊资源型模式开发
在种类庞杂的文化资源中,一些资源往往因为其独有性、稀缺性而独具特色,拥有这些资源的地区也会因此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化地区。如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首发地的上海,将其独有的石库门建筑旧街区改造成了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新天地文化步行街;而那些由废弃的弄堂工厂、老厂房改造而成的田子坊、63号设计创意工厂、上海M50等时尚创意园区,吸引了众多知名设计创意企业进驻,成为上海新时尚文化的地标。再比如湖南的凤凰,西藏,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都以其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而成为游客眼中民族风情游的首选,并且借助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上述案例中的这些地区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创意行业的典型代表区域,与其所开发的专业性文化资源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区域内的内生的专业化文化资源,往往能够成为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并以其独有性抢占市场份额。
连云港市内生的专业化文化资源包括山海文化、西游记文化、镜花缘文化以及东海水晶节、连云港玉兰花会、中国赣榆徐福节等大型活动,这些资源都是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选择留下来的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所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其他地区无同等资源替代的优质资源。面对这些文化资源,我们应遵循特殊资源型的模式发展,为其开辟产业化发展的“绿色通道”,在保持资源原创性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的营销理念为其创意性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使这些文化成为连云港文化产业建设的名牌产品。
(二)区域内外生的专业性文化资源遵循政策聚焦型模式开发
与前文所述的区域内生的专业性文化资源不同,一些文化资源是在地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借助政策推动形成的,因此这类区域内外生的专业性文化资源更多地依赖于政策的支持。比如,作为五金名城的浙江永康,近年来依靠政策推动形成了“到名园看名企、逛名城购五金”五金特色工业游;中国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小商品批发交易地区——浙江义乌,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依靠政策帮扶形成了生产性文化创意工业,以及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举办的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展会——文博会。这些外生的专业化文化资源能够在区域内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当地政府多年来的支持和帮扶是密不可分的。国内外经验显示,区域内外生的专业化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并且能够迅猛发展,均得益于政府全面、科学的规划引导和大力推进。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连云港市区域内外生的专业化文化资源,如与信息、网络技术、高科技关联度高的产业门类,应作为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同时借助动漫园建设的契机,重点发展动漫网游、工业设计、新媒体等行业,并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巩固和提升演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会展、现代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工艺美术等产业门类的发展;政府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结合连云港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为区域内外生的专业化文化资源提供政策支持。
(三)区域外嵌入的专业性文化资源遵循市场选择型模式开发
一些来自区域外的专业化文化资源在客观上成为连云港文化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区域内特定的专业性文化资源和外来的产业结合,往往会造就本地区的特色文化的专业化。这些文化资源因具有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遵循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规律的特征而广受文化市场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对于这些区域外嵌入的专业文化资源,应该选择遵循市场选择型模式发展。
以连云港为例,“汪奇魔”魔术、魔幻剧“梦境西游”、“连云港之夏”夏季文化旅游节等都是区域外嵌入的专业化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中有从本地文化中继承发展而来的元素,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区域外文化的精华,以本地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或创作素材,依托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市场化的营销手段、立体化的宣传策略,通过不断演进,成为当地文化舞台上一支生机勃勃、不断进取的力量。对这样的文化产业资源,政府应该考虑为文化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个人的文化创造提供一个充分竞争的舞台和良好的环境,以及开放、优惠的扶植政策,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依托这样的模式形成具有专业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
二、连云港市多样性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
(一)区域内内生的多样性文化资源遵循自然演进型模式开发
对于一些区域内生的多样性文化资源,比如经过市场化运作、能够开发成旅游纪念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使其遵循自然演进型模式发展。经济的发展和产品多样化的现实使得文化产品的消费出现了生产定制化和消费个性化的特点,区域内生的多样性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自然演进型的模式恰好迎合了消费个性化的要求。以连云港区域内的内生多样性文化资源为例,对诸如剪纸、木雕、海州拓片、水晶补画、贝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使其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相结合,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的同时,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开发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的主题产品,生产出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段消费者需求的特色旅游纪念品,这样的做法不但能够提升本市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景区知名度、实现连云港文化的对外宣传,还能够为更好地挖掘、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二)区域内外生的多样性文化资源遵循功能定位型模式开发
区域内外生的多样化文化资源包括了由区域外传来的文化形态对本地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资源和完全从区域外传来、在本地获得新生的文化资源,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童子戏、苏北琴书,苏北柳琴、渔鼓、苏北大鼓、汪奇魔杂技魔术、洪派陈氏太极拳、刘氏自然拳、吕剧、跑驴等文化资源。对于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遵循能性定位模式。所谓功能定位,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潜在目标消费需求的特征,对拟提供的产品具备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做出具体规定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产品。区域内外生的多样性文化资源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变化,有的因为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而濒临灭绝,有的则因融入了时代发展的新元素而获得全新的生命。究其成败根本,就在于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否与市场需求适销对路,是否满足了受众对文化消费产品性价比功能较高的要求。
连云港的文化工作者可以考虑在文学创作、电影、电视剧制作、戏曲、动漫、音乐、雕版、绘画、出版甚至广告作品的创意和制作的过程中,从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得题材或灵感,为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注入新鲜血液,使文化遗产资源进入现代创作和设计之中,从而获得全新的发展。这样的模式能够推进连云港城市功能的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就有可能在本市呈现出多业并举、共同繁荣的局面。
(三)区域外嵌入的多样性文化资源遵循环境主导型模式开发
连云港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陇海铁路终点(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宿迁市沭阳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涟水、盐城市响水两县相连,因为具有这些便捷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吸引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外来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本地区,并在形态上形成了几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西游记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广电影视城、淮盐文化博览园、动漫产业园、连云港环球嘉年华公园、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文化项目,这些项目属于区域外嵌入的多样性文化资源,此类资源的发展应该遵循环境主导型的模式进行建设和发展。
对这些区域外嵌入的多样性文化资源的建设,应该选择具有相应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地块进行开发,通过外资的注入,以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便捷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发展前景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多业共同发展的状态,促进其他相关产业,如旅游业、高科技行业、专业服务的设计和咨询业等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连云港的区域外嵌入的多样化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遵循文化资源特性,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模式及发展规划,就能够巩固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
[1]陈少峰,张立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基础教材:文化产业商业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顾江.文化产业研究(第2辑).经济转轨中文化产业发展市场、模式与规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4]伊莱恩·鲍德温.文化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G112
A
1673-1999(2012)16-0142-03
荆翡(1982-),女,山西阳泉人,硕士,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告学教研室讲师。
2012-05-21
2011年度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苏北模式建构——以连云港为例”(11LKT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