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景物描写在《小世界》中的反讽作用
2012-08-15荣楠楠
荣楠楠
浅析景物描写在《小世界》中的反讽作用
荣楠楠
《小世界》是戴维·洛奇的学院派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引人深思的出色作品。作者利用诙谐语言,对多重人物性格进行描写,在情节中穿插景物描写,娴熟运用反差式的讽刺手法,突出作品的讽刺意味。以《小世界》中景物描写为着眼点,分析景物描写对作品讽刺效果的提升作用。
《小世界》;景物描写;反讽
导言
反讽法,又称倒反法、反语,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读者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这是目前一般的解释,但在19、20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反讽却有着不同的古典含义。作为学院派小说的代表,《小世界》是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描述了当代西方学术界的种种景象,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结构布局新颖独特,充满寓言象征,被喻为“西方的《围城》”[1]。 在《小世界》中,戴维·洛奇为了突出人物行为和言语的荒诞性,在情节描写中不断地穿插着对景物的描写,而在这些描写中,无一例外地渲染了情节和人物的荒诞,并通过夸张反差的方式来提高了讥讽的意味。
一、卢密奇学术会议
在卢密奇学术会议情景中,列举了若干位表面上虚戴光环的学者们,他们不但有刚完成了爱略特诗歌硕士论文的珀斯·麦加里格尔,而且还有声称出版了《赫兹里特》却没有见过评论的英国鲁米治大学的史沃娄教授。在情节的叙述中,作者揭露了在他们学术光环背后隐藏着的追求享乐的本能和追名逐利的野心,他们不满于平静的生活,寻找感官刺激,以至于到最后荒唐地互换妻子。在这样的人物和情节的设置下,戴维·洛奇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幅高贵的学术与破败的环境之间的反差画面:“那些呲牙裂缝、坑坑洼洼的墙壁上,留有褪色的矩形图案。”[1]“他们已经欣赏过那些破家具,探究了那些里边满是尘土、没有挂钩的壁柜。”[1]对洗脸池和卫生间的描写:“尽管不是每个池子都有塞子,或者每个塞子都有链子;有些龙头拧不开,有些拧开又关不上。”[1]而最犀利的话语则出现在对热水的描述“热水供应业像害疟疾似的”[1]。
作者一方面不断地列举与会者各自所从事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的与会者研究方向的介绍,给读者设置了学术研究的崇高形象,将读者带入对科研专家的敬意上来。但紧接着的景物描急转直下,使读者落入到一个肮脏、破败、低等的环境中。事实上,即使环境这样的破败不堪,可“会油子”(作者给予经常在英国地方大学开会的专家的统称)已经司空见惯了。在食物的描写上,戴维·洛奇同样给予了最苛刻的讽刺,例如:用斗牛和可拉门科舞女的图案来表示原装的劣质雪利酒,被大火延长时间而煮去最后一丝鲜味的每一道菜,等等。在情节的叙述中,作者将这种景物与人物的反差描绘得淋漓尽致,与会者“崇高的思想并着低俗的本质”的形象跃然纸上,讽刺效果尽显。
二、纷乱的学者世界
在第二章中,戴维·洛奇以扎普的旅行为主要线索,为读者介绍了一连串所谓的“专家”及其破碎的生活片段。在这些片段中,作者同样通过对景物的直接描写,或者通过人物想象体现出的景物描写,给予“学术”这个词以新的含义,反衬出所谓的学者们的心猿意马但又无奈的“科研精神”。以扎普的旅行为引线,作者将不同学者背后纷乱的情节画面有序地展现给读者,使读者“窥测”到了学术专家们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也使这些学者“在学术的光环下隐藏着凡俗的心”的形象栩栩如生。首先,燥热的昆士兰给予温莱特生理和心里的双重煎熬:“这天下午,北昆士兰天气极热。汗水使温莱特的手指发滑而难以握紧手中的圆珠笔,也弄湿了稿纸上他手掌按住的地方”[1],而在他的心里处于混乱的思绪中,“女孩们穿着比基尼泳装,为了晒到完整的日光浴,解开的胸罩带子飘着”,迪克斯——这个丰满的金发女郎又钻进温莱特的头脑,使他“叹了口气,重读他十分钟前写下的东西”。作者通过对温莱特的思想景物描写,由学生、女孩、迪克斯、旅行资助进而想到贝弗宽大的臀部,在思维的转变过程中,戴维·洛奇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和描写。更重要的是,他不失时机地将温莱特十分钟前写的五十几个词做了全篇列举,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无心研究却迫于无奈的学者形象。
当然,学者的队伍也是分档次的。戴维·洛奇并没有因为塑造的高级别学者而给予偏袒。在描述“国际文学理论界的元老,哥伦比亚大学和苏黎世大学荣誉教授,学术史上唯一一个在欧美同时兼任两个教授职务的人——亚瑟?金费舍尔”的时候,同样利用犀利的文笔和细致的描述来提升反差的效果。在描述这个学术泰斗的过程中,戴维·洛奇着重对比了情景形态的描写——年轻、年迈和学术的反差。“他的手和腿叉开成X形……是个老头子的身体;皮肤晒黑了,但是长满斑点,双腿精瘦并有点罗圈,脚掌结着硬的老茧。”通过上述描述,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老者的画面,而这样的画面也符合人物的社会地位:学术泰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评委员会主席。但是,镜头很快转入反差对比阶段:“他的左臂和左腿间跪着一个窈窕的东方少妇,她乌黑发亮的、富有光泽的长发,泻在她金色的胴体上。她身上只穿了一条黑色丝质的小三角裤,正在用一种带着淡香的矿物质油按摩这个男人的四肢和躯干。”[1]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戴维·洛奇把这位泰斗级的学者的一生描述为 “现代批评史的缩影”。
综上所述,戴维·洛奇在赋予《小世界》这部作品巨著地位的同时,也通过对文中性格迥异的人行为、思想的描述解释了伟大背后的庸俗。而这样的写法贯穿始终。更为人称道的是,在每一次人物和事件的塑造过程中,作者均对人物行为和形象所存在的背景做了详细的描写,犹如一页页的情景画面,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形成了“唯美—提升—实质—讥讽”的反差,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书中介绍的西方学术界中,“小世界”的生存状态和低俗实质。
[1]戴维·洛奇.小世界[M].罗贻荣,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I106.4
A
1673-1999(2012)16-0099-02
荣楠楠,女,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西方语言学院教师。
牡丹江市社科联项目“英国学院派小说的讽刺传统及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