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视角下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特点及内在机制探析
2012-08-15林松
林松
产业集聚视角下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特点及内在机制探析
林松
按照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人力资本可以被划分为一般型、技能型、技术型、企业家型等多种类型。其中,技能型人力资本对于生产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聚背景下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年龄特点、非正式的交流途径、群体的数量优势以及企业和服务机构的大量集聚等各个方面。依据这些特点,产业集聚区内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机制主要包括“干中学型”积累机制,“内部裂变型”积累机制以及“中心扩散型”积累机制等。
人力资本;产业集聚;积累机制
一、引言
产业集聚,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同一产业或者相关产业生产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现象。目前以企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各种产业集聚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部省份都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实践证明,要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区的自身特点,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必须在产业集聚区中实现各种人力资本,尤其是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以满足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本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不仅是一个影响产业集聚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目前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的、比较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分析产业集聚背景下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特点,探索产业集聚区内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能够为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依据。无论在微观的企业层面或者在宏观的区域经济层面,都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
人力资本概念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现有的研究文献已经从不同方面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分类。从实际情况看,产业集聚区的人力资本问题往往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以河南省为例,产业集聚区缺乏大量熟练的技能型人力资本问题就表现得相当明显。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有必要对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概念及特点进行界定。
首先,按照西奥多·W·舒尔茨的定义,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的重要特征,即由人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等因素所决定的人力资本能力的差异性。因此,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进行区分,是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如果以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依据人力资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我们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划分为:一般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其中,一般型人力资本是指仅具备基本劳动技能,完成简单生产任务的企业一般员工;技能型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能通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合理使用完成特定活动的企业技能型员工,他们是综合能力构成中最突出操作技能的人力资本。与其它三类人力资本不同,技能型人力资本往往工作在生产一线,偏重于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具有与自己的工作对象紧密联系的较强的专业知识。而技术型、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则主要偏重于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及技术改造创新等。长期以来,相关文献比较重视对技术型、企业家型等类型人力资本的研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则缺乏应有的重视。但实践证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技能型员工,这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本的积累与积聚
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也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外在地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内在的积累与外在的积聚两个方面。为了深入分析和理解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从理论上认识清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形态,也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即自身价值的增值属性。人力资本的积累就是通过自身的以及外部的持续投资,使自身的资本价值不断提高。这种价值的提高在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劳动者身上,即表现为劳动技能的不断增强,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状况的不断改善等各个方面。人力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投资主体使被投资者的自我价值不断实现增殖和再增殖。
其次,人力资本的积聚则是指人力资本的个体由于受到利益、环境、文化、生活习惯甚至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现象。这种集中现象可以用人力资本特有的“极化效应”来描述。所谓极化效应,是指在极点上(一般表现为城市或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由于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本产生极大的需求,对周围地区的人力资本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周围地区的人力资本被吸引到极点上来,形成大量的外部人力资本集聚的过程。
可以说,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人力资本个体自身价值不断增加的过程;而人力资本的积聚则是分散的人力资本个体在空间上不断集中的过程。缺乏人力资本自身价值的持续积累,人力资本的积聚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集聚的真正意义。相反,如果没有大量人力资本的空间集聚,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和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人力资本的积累与积聚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
四、产业集聚区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特点分析
产业集聚区内存在大量彼此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服务机构,它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既给园区内的人力资本施加了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也为他们自身价值的不断积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在此背景下,产业集聚区内技能型人资本的积累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年龄特点及大量企业集聚,提高了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和效率。技能型人力资本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又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大部分技能型员工都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阶段,他们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强,思维活跃,勤于思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使技能型员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技能型员工往往渴望了解新事物,不惧风险,因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舒尔茨认为,迁移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人力资本的流动作为迁移的直接表现形式,同样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通过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工作、生活、学习与交流,技能型员工能够更快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加先进的专门技能。产业集聚区集中大量企业和服务机构,这为技能型员工的区域性流动提供了巨大便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他们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的成本。同时,产业集聚区内的骨干企业往往代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的先进生产水平,能够掌握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这也使技能型员工在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方面具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与分散、独立的个体相比,以上这些因素使产业集聚区内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和效率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第二,庞大的数量和群体性特征,增加了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机会和渠道。与其它类型的人力资本不同,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比较庞大的群体规模。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越来越失去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基本劳动技能的一般员工数量在企业员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而技能型员工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则不断增长。随着群体规模的不断增加,技能型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同行业的其它员工,在双方的不断交流和沟通中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我国劳动力的集聚经常呈现比较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即在产业集聚区内的劳动个体之间往往存在各种特殊关系,如亲戚、战友、老乡、同学等等,他们通过这些关系构成一个联系相对紧密的集合体。产业集聚区内工作的技能型员工同样也具有这一特点。和一般型员工相比,技能型员工由于经常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会更加注重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增加获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渠道,从而在岗位竞争中占据比较优势。因此可以说,技能型人力资本在产业集聚区内的大量集聚,使其实现自身价值积累的机会和渠道都明显增加了。
第三,非正式交流途径拓展了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空间。通过非正式途径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现象在产业集聚区内表现得更加突出。在产业集聚区内,由于企业之间距离都较近,许多企业员工在下班以后会选择在一起聊天、喝茶,或者打球等活动来减轻工作的压力。与一般型人力资本不同,技能型员工在这种闲暇时间的相互接触之间,通常也会涉及到一些生产方面的话题或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同或类似的工作岗位、比较接近的受教育水平,甚至共同的家庭背景,都为这种非正式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促进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互动性。大量的实践证明,许多专门技能要求很高的工作“窍门”往往不是在正式的课堂学习或车间工作中获取的,而是在聊天、聚会、集体旅游等非正式途径中得到的。这些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深埋在社会之中,不易从正式渠道获得。通过非正式渠道交流,这些知识得以快速有效地传播,满足了技能型员工的学习需要,加快了技能型员工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为企业员工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提供了巨大便利。通过手机上网,飞信,QQ聊天等通讯工具,各种信息在群体之间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技能型员工在遇到专业问题时,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方便地获取有关信息。这无疑大大拓展了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空间。
五、产业集聚区技能型人力资本内部积累机制探析
技能型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组织管理、企业家的才能,都必须经过技能型员工在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技能型人力资本在企业内部的快速积累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产业集聚区内,与其特点相适应,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干中学”型积累机制
“干中学”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罗提出的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但该经济增长模型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本思想,即学习是经验的不断总结,而经验来自行动。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参加劳动和作业,在劳动中模仿或者接受其他人的示范、教导、帮助而获得人力资本积累,使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干中学”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的关键。产业集聚区内,不同层次的技能型员工大量集聚,为“干中学”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实践中,产业集聚区内“干中学”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的“传帮带”方式。即企业在相同或类似工作岗位的人员配置上,实行“一老带二新或一老带三新”的人员搭配方式,让水平较高的技能型员工与若干水平较低的技能型员工一起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使后者通过学习、模仿、询问等方式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从而实现自身的资本积累。这种方式下,知识的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联系比较松散,双方并没有特定的责任和义务,人员也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其二,“定向培养”方式。对于某些操作程序复杂、专门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企业挑选有发展前途的年轻技能员工,通过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或技工,对其进行专门的定向培养。同时,企业对指导技师提供津贴或者补助。相比前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企业、知识传授者、知识接受者三者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传授的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具体、实用。“干中学”机制下,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不须脱离工作岗位,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工作中进行,而且产业集聚区内技能型员工的数量规模也有利于 “干中学”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但是,这种机制下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相对较慢,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或者几个生产周期才能显现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效果,难以满足企业在短时间内对技能型员工的大量需求。
(二)“内部裂变型”积累机制
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掌握关键技术或者核心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或者管理人员,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满足于原来的工作环境,便离开公司独立创业。他们的这种行为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来说会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原来的生产企业不得不从外部雇用其它适合人员,以填补员工离开造成的岗位空缺,同时还要提供职业岗位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另一方面,新成立的企业也必须吸收新员工并提供岗位培训的机会,以使其适应新公司的发展要求。这两个因素都有可能使原来不具备专业技能的一般型员工或者其它技能型员工得到充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实现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同时,对于选择离开原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才来说,选择自主创业也会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市场竞争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主动接触、学习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这种学习无疑会使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本实现进一步增值。因此,裂变型积累机制的关键在于高级技能员工或者管理人员创业活动的不断涌现,他们的创业活动通过一种自我繁衍的有效机制,使产业集聚区内的相关人力资本得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实现对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这种有效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也会吸引外部人力资本进入产业集聚区,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区内的人力资本规模,从而为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本积累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中心扩散型”积累机制
目前我国许多产业集聚区从分类来看都属于“龙头带动型”,即产业集聚区是以一个或者几个在行业内占据较大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为“龙头”,以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信息咨询以及零部件生产为内容的众多中小型企业为辅,共同组建起来的一个松散的生产集合体。在这种类型的产业集聚区中,龙头企业居于中心地位,负责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产品的总装以及销售等核心环节,而将其它环节上的一些生产任务以外包的方式交由其它企业完成,并为之提供产品标准、生产工艺,甚至培训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这种形式下,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就是在分散的各个外围企业内完成的。技能型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是和那些“传授者”处于一个工作环境,而主要是通过自己学习完成知识积累。在遇到较大困难时,也可以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或者经所在企业允许直接去“龙头”企业接受培训。和前两种方式相比,“中心扩散型”积累机制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人力资本积累的效率较低,但是由于“龙头”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相当多,各个生产环节会涉及到较多的技能型员工的参与。因此,这种人力资本的积累方式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让大量的技能型员工受益,从而显现出资本积累数量上的优势。
六、结束语
产业集聚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集聚。集聚区内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是和它自身的积累特点密不可分的。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聚和积累对于产业集聚区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许多区域性产业集聚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尤其缺乏支撑其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因此,深入分析产业集聚区域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的特点和规律,认识技能型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将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本快速增加,使产业集聚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毛军.产业积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张国民,张咏,陈进.产业集群演化和发展中的人力资本作用研究[J].企业活力,2011(5).
[4]张小蒂,赵榄.“干中学”、企业家人力资本和我国动态比较优势增进[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
[5]马振华.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研究[D].天津大学,2007.
[6]王安民.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增值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7]徐光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F014.2
A
1673-1999(2012)16-0057-04
林松(1972-)男,河南新野人,硕士,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61)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2012-06-04
2011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 “加快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本优先积累的途径及政策研究”(1124004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