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

2012-08-15张艺卓

关键词:多极化格局大国

张艺卓,吕 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试析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

张艺卓,吕 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宣告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从力量对比来看,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然而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新旧格局交迭中的过渡状态,国际政治新格局必然向多极化发展。同时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又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的国际秩序等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国际政治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旧的两极格局终结了,然而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正处在从旧到新的转换中。在过渡时期,经过多种力量的发展和各种力量相互之间关系的调整和重新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点。

一、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并向多极化发展的特点

随着前苏联的轰然倒塌,冷战结束。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格局既具有单极的特点,也具有多极的特点。首先,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他国无法相比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其先进的高科技军事武器与军事力量处于世界超级地位。汉斯·摩根索认为“实力决定目标”,美国正因其强大的实力,冷战后积极推行干涉主义,表明希望建立一个在它控制下的世界秩序,赋予了世界政治以某种“单极”的特点。而另一方面,世界上的几个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等,则主张在国际政治中要有多个声音,多种力量,追求国际政治格局权力均衡,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这些大国力求建立和推动世界政治的多极化的愿望,使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意图和强权政治受到多方面挑战,从而表现出一种多极化的趋势。对于这一特点,亨廷顿作出了精炼的概括:“美国显然更愿意建立一个它作为霸权国的单极体系,而且它也经常这样行事,好像这种体系已经存在了似的。另一方面,诸大国更愿意建立一个多极体系,以便它们单独或集体寻求自己的利益,而无须受到实力更强的超级大国的限制、胁迫或压力。”[1]

可见,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并向多极化发展的特点。单极化是美国力图加以维护并强化其霸主地位的现实,而多极化则是其他强国争取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然而近几年,相对来说,美国的实力有所下降,甚至其霸主地位也有所动摇。2008年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爆发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对美国的金融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其房地产业、汽车产业等经济支柱产业也陷入困境,金融危机也重挫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美元霸权地位遭受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第二次冲击。根据2011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黄皮书报告显示,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经济发展持续低迷。从2001年9·11事件到2010年,有部分专家学者将这十年称为美国“失去的十年”。十年间,美国深陷全球反恐战争的泥潭,阿拉伯世界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矛盾日益加深、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出现裂痕,亚洲和拉美乘机也得以快速发展等等。这些年不仅是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国际事务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区域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多种联合的尝试,极大地推动了多元化发展,诸如东盟在全球区域集团化的进程中,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挑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总之,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美国的“一超”地位明显下降,然而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国际政治格局正处于一个新旧更替的过渡时期,未来的国际格局将向着多极化发展。

二、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当今世界政治的特点之一是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发展的首要因素。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家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世界各国、国家集团和地区的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联系愈加紧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导致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急剧扩展,为欠发达经济体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面对改善的历史性机遇。但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强化了现存的有利于发达经济体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欠发达经济体依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也面临进一步式微的可能。[2]这有利于当今国际力量对比态势的延续,即在世界市场体制下的国力竞争大大强化了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效应,在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经济增长中心多元化以及新兴强国不断涌现的同时,也带来了贫与富、强于弱的进一步两极分化。世界政治的发展、国际事务的处理,说到底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世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复合相互依赖效应极大地影响了各大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模式。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使得各大国际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约与协调的能力和意愿更加强化。国家的经济利益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制约着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使他们的关系一般不致脱离和平和发展这一主流。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极其重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现象。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地区内各国为了更好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的产物。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还具有显著的国际政治效应,如欧洲一体化最终带来的政治效应将巩固欧洲作为世界独立一极的地位。基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盟集团的发展,表明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新内涵,多极化的经济基础日益形成和巩固。

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当前的国际政治多元化是在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它又反过来推进各种经济力量的发展和经济多元化的深入。

三、大国关系的调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并继续进行深刻的调整,朝着多元化、建立和平稳定外部环境的方向发展。大国之间探索与构筑新型伙伴关系或建设性关系是一个鲜明的特点。中、美、日、欧、俄各大国首脑和政府要员频繁互访,力求协调彼此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合作。中俄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996年,双方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了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合作。在中美关系上,1998年,中美进一步确认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它们在经济上加强了合作,积极推进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在政治、军事上也加强了一体化的趋势。东欧各国经济向西欧靠拢,争取加入欧盟。独联体各国在经历了大分化后由于经济、政治上的需要又趋向联合。俄罗斯也调整了外交战略,实行更加务实的多元化的外交,加强了同亚太国家的合作。在亚洲,东盟的地位大大提高,在解决地区冲突,促进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进入新世纪之后,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使各国关系又有新的变化,为了对付国际恐怖主义这个共同敌人,多国在反恐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进行合作。然而在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这使得大国关系又出现了新一轮新变化。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批评、抵制和反对。

以上事实表明,冷战后大国关系进行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各大国都力求建立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关系,从公开发表的文件来看,这种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发展合作,不相互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这有利于大国关系的稳定,有利于世界和平,共同发展,对于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国之间还存在诸多分歧和矛盾,诸如新干涉主义等。

此外,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也不断加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方面、在核军控和核裁军方面,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等国际事务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国际社会中,一方面仍然存在众多威胁和平的因素,例如一些大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利用“人权”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更加频繁,甚至发展到以武装干涉的手段来推行自己的战略图谋的地步。“阿拉伯之春”虽然给部分国家的民众带来了基本民主权利,但是也造成了权力真空和国内形势的混乱。同时,这场由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社交媒体推波助澜的运动,也引发了我们对影响国家安全的新形式的关注。自冷战结束以来,恐怖主义的凸显构成了世界局势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南北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南方国家因其薄弱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条件持续恶化,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在南北经济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经济的全球化不断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因而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顷刻之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维护世界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己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紧迫课题。发展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战争和不稳定因素在特定时期内有可能表现突出,但是霸权主义要改变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力不从心。[4]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同时也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总之,国际格局的趋势是向着多极化发展的,尽管其过程也必是曲折复杂的。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因素对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大国以国家利益为原则,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虽然当今世界存在着众多威胁和平的因素和引发动荡的根源,然而和平与发展仍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必定成为其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而且立足于亚太合作基础上的中国必定会为地区和平乃至整个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6.

[2]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0.

[3] 李景治,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4.

[4] 陈岳.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Z].内部文稿,1999/14.

D50

A

张艺卓(1990-),女,本科,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

猜你喜欢

多极化格局大国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小人物的大格局
任意空间阵列多极化MIMO信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