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族文化保护中的媒体参与——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2012-08-15韩拥兵李敬洲
韩拥兵,李敬洲
(西南政法大学 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 401120)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等因素对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民族文化不仅是各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而且对于推动国家整体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媒体参与宣传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唤醒本族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有利于其为社会所普遍关注和研究,这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石柱县土家族民族文化现状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长江文明和巴楚文明的交界地带。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土家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文明,被学者们称为“文化沉积带”和“文化聚宝盆”。石柱土家族文化既包括龙河悬棺、太白崖、大河老街、西沱古镇、秦良玉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以“啰儿调”“摆手舞”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石柱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比较严峻,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民族文化面临不少危机。
1.土家语影响力下降
有研究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土家族居民实际上并未将土家语作为第一沟通工具。一项题为“土家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在197位被访者中,只有48%的人认为自己会说土家语。课题组发现,这部分人认为的“土家语”只是石柱地区的汉语方言。有研究资料表明,目前石柱地区会说土家语的人已经不到总人口的1%,多为偏远农村的高龄老人,随着这些老人的离世,土家语在石柱地区的传承将成为一个难题。土家语的式微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原因,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域面积较小,土家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土家族和汉族居民杂居程度较高,在社会交往中普遍使用汉语作为交际语言,久而久之,土家语逐渐不为人们所经常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土家语没有文字作为记录工具。土家语是一种没有文字支撑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土家人称天为“墨”,称地为“理”,称土也为“理”,称风为“热暑”,云为“麦浪翁”,雾为“索帕”,下雪为“舒舒者”等。在土家语音系中,一个音素和一个符号不能够一一对应,记音难以准确,这就决定了其传承方式是传统的家庭代代相传,从而大大限制了语言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美国语言学家布隆费尔德认为,文字是一种外在设计,就好像利用录音机一样,借以保存过去语言的某些特点供给后人观察,指出了文字和语言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实际上,长期以来,汉字是土家族保留记忆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
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在人们世界观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说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看待客观世界的态度。土家语承载着土家族文化交往的职能,在土家族历史文化的纵向传承上起着关键作用。在“唇齿相依”的语言文化结构中,一旦语言的影响力日趋式微,那就意味着一个单一民族的文化体系也面临着危机。
2.土家族风俗习惯渐被淡忘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是土家族文化最朴素、最纯真的体现,也是土家族文化重要的承载方式。然而,目前石柱土家族民族风俗习惯却渐不为人所知。这是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从历史上说,石柱县土家族风俗文化受到过数次冲击,民族传统文化受到过一定的破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家族人口开始大规模地流动,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本依靠“家族”“村落”等传统社交圈保存和继承的文化体系出现了断裂。例如,在“你一般会庆祝以下哪些节日”的问答调查中,200位土家族居民中选择庆祝“牛王节”的有3人,选“赶年”的有23人,选“社日”的有6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选择庆祝“春节”的有184人,选“国庆节”的有170人,选“端午节”的有172人。由此可以看出,土家族传统的节庆活动几乎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摆手舞是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先人们创造的舞蹈,这种起源于农事生产的朴实的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土家族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土家族原本人人能歌善舞,是一个放下锄头即可舞蹈于田间的民族。但现在,摆手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与土家族语言和摆手舞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土家族的音乐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
3.土家族文化的现代化面临困境
土家族文化保护面临着十分艰巨的局面,其最大的障碍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失去了存在和孕育新力量的土壤,不少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处境“尴尬”。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文化的根源,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不断劳作创造了土家族辉煌的民族文化。然而,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大发展和消费主义文化的泛滥,原本淳朴封闭的土家族文化渐渐在这场历史大潮中失去了发展的重心,日渐被边缘化。以土家族的吊脚楼为例,在过去,树木是建造房子的主要材料,吊脚楼有高高的“脚”,这样不但可以防止湿气和虫蛇的侵袭,还可透风纳凉。在吊脚楼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建筑和装饰艺术也独具特色。现在,吊脚楼在石柱土家族地区已经很少见,以水泥和砖作为建材而修建的房子不但坚固保暖,而且防火,住起来也比吊脚楼舒适。另一个例子是土家族的传统服饰,与现在的时装相比,尽管土家族服饰花样繁多,但是由于其制作工艺多、成本高,也渐渐被年轻人放弃了。
二、大众媒体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
以历史的眼光看,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传播。每一种文化所包括的知识、信仰、宗教等元素都是基于人际传播得以形成并代代相传,借助于社会传播被大众所熟知。因此,菲斯克(Fiske)认为,传播是文化生活的中心,任何文化缺乏传播活动必然死亡。
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大众传媒制作的一些富含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如《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等影片以其鲜明的、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获得一代又一代人的认可,而这些影片也为传承与发扬彝族、白族的民族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1]另一方面,相对于主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传媒技术的落后,这种弱势地位极有可能在“传媒时代”不断加剧。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在媒体信息的“狂轰滥炸”下,对于外来事物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有的甚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心理,逐渐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并不断恶化,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可能会削弱,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可能会中断。
媒体有五项主要功能,即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与教育大众。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能没有媒体的积极参与,应该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具体而言,媒体参与的功能在于对内熏陶和对外宣传。一方面,我们知道,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深刻的因素就是其自身的文化。媒体应该对当地的民族文化素材进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形式让更多当地的民众了解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逐渐修复残损的民族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媒体要担负起对外宣传的责任。一种文化,绝不能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地域空间里,更不能抱残守缺,只有通过和外界的交流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通过吸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此外,通过对外宣传,让本地之外的更多的人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因此,媒体的积极参与能够帮助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实现传承、重构与弘扬。
三、媒体参与保护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途径
1.充分发掘传统媒体的作用
有学者在对石柱县的媒体传播情况进行调查后认为,石柱本土媒介无论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其影响力都有限,话语权的行使状况并不佳[1],这对于保护和弘扬石柱的土家族文化非常不利。石柱县由于行政级别的原因,无法创办日报,本地创办的《石柱报》为一份4开4版的小报,每期发行量为1万份左右,主要刊登本地的政治、经济和综合新闻,主要是在政府人员内部流通,在当地影响力不大。石柱县虽拥有自己的电视台,但由于石柱地处山区,居民多分散居住,电视信号的接收率仅有35%左右。在全县54万人口中,有线网仅覆盖了4.5万用户,再加上本地节目制作水准不高,居民大多选择收看重庆电视台的节目或者外省市电视台的卫星频道,因此其影响力也有限。此外,石柱的广播体系还未建立完善。这说明,石柱县传统媒体传播格局还没有建成,媒体的影响力尚待提升。因此,石柱县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快覆盖全县的广播系统建设。石柱县地处山区,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广播这一大众传媒形式能最及时、最便捷、最有效地将外界的信息传达给广大土家族居民。因此,应该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组织建设覆盖全县特别是覆盖农村的广播系统,按照统一标准,政府出资,乡镇、村(社区)管理维护,规范运行的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确保广播体系的顺利建成和充分使用。对于资金缺乏的地区,可以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效整合资金、技术、政策、人才队伍等资源,尽快实现广播“村村响”“户户响”。在广播形式上,石柱地区可以大力扩大中波覆盖范围。因为调频广播虽具有音质清晰、架设简单的优点,但它仅适合在人口密集区使用。就覆盖范围而言,中波具有更大的优势,适合在山区使用。
第二,提高本地电视节目制作水准。虽然石柱地区的电视台属于公益性质,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但是它和其他卫视频道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因此,石柱电视台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鉴于当地居民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依然有一定的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可以从本地传统文化入手,进行挖掘、整合、加工和创作,以此加深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鉴于青少年群体对土家语较感兴趣,当地电视台还可以将土家族语言运用到电视节目制作中。这方面国内已有先例。延边电视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制作朝鲜语的电视节目。在2006年,浙江景宁县广播电视台也推出了一档有极强民族针对性且完全使用畲语播音的 《畲语新闻》。这些有益的尝试都可以为石柱当地的电视节目制作提供经验借鉴。总之,当地的传媒工作人员要力争打造出一个或者几个具有影响力的招牌栏目。这些栏目应反映石柱土家族的历史文化,以增强当地人对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这样既可以提升本地电视台的影响力,又可以有效防止有线信号覆盖之后观众的集体流失。
第三,充分利用重庆市的媒体资源。重庆市拥有比较丰富的传媒资源,仅电视资源方面,重庆广电集团就拥有卫星、影视、新闻、科教等11个基本频道,还拥有5个付费频道以及一个有线指南频道和一个国际频道。因此,石柱县政府应该努力争取上级的支持,争取获得重庆市优质传媒资源宣传和弘扬土家族文化,例如,当地电视台可以积极和重庆电视台合作,制作一些关于土家族文化的节目并利用重庆电视台的频道进行播出。
2.努力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虽地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但是,新媒体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此区域。当今社会,新媒体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利用新媒体手段宣传和弘扬石柱土家族文化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1)建立土家族专题文化网站
目前,关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网站主要有三个:即重庆·石柱网、重庆石柱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和石柱旅游网。可以发现,这三个网站对于石柱的历史及文化的介绍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情况,内容雷同且基本都是以文字形式予以呈现,缺乏专业性和趣味性。鉴于此,建立一个关于石柱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专门性网站就显得很有必要。
首先,当地有关部门应主导网站的建设。这个专门性的网站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高标准建设,还需要形成长期的工作机制,确保有专门工作人员对网站进行维护,并更新内容。其次,应以宣传文化作为特色。为了区别于当地的政府和新闻类网站,该网站要做到以特色求生存,以文化宣传为中心工作。最后,要将网站内容分板块展示并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宣传。比如,可以将网站分为石柱土家渊源、土家人物、土家文化遗产、土家旅游、土家饮食等板块。然后,根据板块需要采取相应的展示形式。例如,石柱土家族渊源板块,最好以文字形式讲述某些历史的来龙去脉,内容要讲求专业性和严谨性,客观全面地展示石柱土家族文化。而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如龙河悬棺、大河老街等就需要通过视频的形式予以展示,因为视频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石柱土家族的物质文化遗产。总之,要通过民族传统文化网站建设,让石柱本地人和更多的外地人能够了解石柱土家族文化。
(2)利用手机报宣传土家族文化
因为手机具有极高的使用率,所以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信息传播形式具有很强的覆盖性。发挥手机报的作用,弘扬石柱土家族文化,需要当地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充分利用已有的手机报资源。石柱手机报自2010年1月8日正式开通至今,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受众,手机报的一些内容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受众的积累和办报的经验都是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其二,要增加有关民族文化的内容。《石柱手机报》已经开设有时事政治、生活资讯、大众民生、文化娱乐、健康知识、现代教育、实用技术等版块。在此基础上,可以开设民族传统文化介绍板块。在土家族传统节日前后,可以刊登专门文章介绍节日来源和习俗等。这样既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也有利于本地居民更好地了解土家族传统文化。其三,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呈现手机报内容。在发布土家族传统文化相关信息时,语言讲求生活化,讲解方式要故事化,这样更便于受众接受。此外,适时地进行互动也很有必要。比如,通过手机报开展土家文化知识问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受众的积极性,也能增强他们对手机报的认可程度。
(3)利用微博宣传土家族文化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又一支生力军,在经历2010年的“中国微博元年”之后,已经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在北京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更是翻了一番,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 微博应用之“火爆”,由此可见一斑。 ”[3]
在新浪微博中,“石柱旅游”作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局的官方微博,拥有2万多名粉丝,这也是石柱官方微博中粉丝拥有量最多的一个。但总体而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政府机构中使用微博的并不多,受关注程度也尚需提升。尤其是在宣传石柱土家族文化方面,这些微博所发挥的作用还较小。因此,石柱县可以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开设专门宣传石柱土家族文化的微博。区别于一般的政务微博,此微博以宣传和推广石柱土家族文化为特色。石柱县可以为这个微博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的报道提高此微博在社会上的知晓程度,以便为下一步进行宣传打好基础。第二,将广播、电视台、网站甚至手机报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并再次发布。微博表面上看有140个字符的篇幅限制,但由于链接功能的存在,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发布平台。将广播、电视台、网站甚至手机报的宣传素材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再次发布,能够进一步扩大这些内容的传播范围并增强宣传效力。第三,形成有效机制,确保长期运行。微博开通之后,应确保有专人进行管理和更新,确保微博的影响力。建议此微博的运行由当地的传媒工作人员负责,因为他们既懂得新闻宣传的一般规律,也对当地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加强媒体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1)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在宣传和弘扬土家族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关系。民族意识走向极端,不仅不利于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交流,而且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完善;民族意识过于薄弱,则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广大媒体从业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才能正确和妥善地处理好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关系,为宣传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作贡献,维护民族大团结的局面。
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一是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培养其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要提高媒体从业人员对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工作的认识并形成责任机制,对宣传任务进行分配并定期考核,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三要通过广泛宣传优秀媒体从业人员的事迹,增强当地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鼓励其深入偏远山区,挖掘和保护土家族的优秀文化。
(2)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新的宣传工具层出不穷。如何保证在新的宣传形势前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媒体从业人员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对于石柱当地的媒体工作人员而言,主要是要增强文化鉴别能力、学习能力和借鉴能力。
石柱土家族人民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但哪些文化需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哪些则需要实现现代化,这是当地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因此,当地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辨别优秀文化,并进行文化比较的能力。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对传媒从业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进行培训,使之系统了解石柱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此外,还可邀请当地分管民族工作的领导开设专题讲座,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进行解析,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文化鉴别、文化认识能力。
石柱县的媒体从业人员要提高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方式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增加对新兴传播工具的了解,从深层次认识和把握其传播规律;要积极接受专业培训,有条件的人员可以定期到高校或者相关机构接受培训,以提升新闻传播技能。
此外,石柱当地传媒工作人员要积极了解学界和业界的最新动态,借鉴国内外优势传媒的先进经验,将其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以及好的做法和本地文化宣传工作的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形成适合本地情况的传播方法。
[1]龙丽双.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
[2]张诗蒂.重庆市石柱县民族文化传播样态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3]唐绪军.认识微博善用微博——关于微博的观察与思考[J].中国报业,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