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传播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

2012-08-15胡建阳

关键词:馆内师生图书馆

胡建阳

论新传播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

胡建阳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带来了新的改变,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传播环境。这种新环境在高校图书馆内的师生阅读行为中显现,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并对阅读行为效果产生了影响。

新传播环境;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网络;手机

图书馆的基本工作内涵是采购和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并对它们进行分类、编目和入库上架,然后根据读者需要外借,从而实现自身的服务功能。与此同时,图书馆通过自身开辟出的地形空间和配套设施,可为读者提供就近就便的阅读环境,使读者置身馆内进行图书阅读,这就是图书馆的阅读行为。依此类推,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即指高校的师生员工在校内图书馆提供的馆内环境中进行图书阅读的一种行为,它能使师生读者处于一种共同的氛围中浏览及阅读图书资料,心里感受到阅读时的集体共鸣和庄重,且借阅图书资料方便、快捷,必要时读者之间还可以进行相关交流。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是一种普遍行为和现象,且以学生居多,阅读对象有馆内图书、报纸、期刊,教材,或师生读者自带的相关读物。为此,图书馆必须提供能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的场地、桌椅等设施。图书馆阅读构成了高校师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常规工作内容,它对于高校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出现的新传播环境基本内涵及特点

同以往的图书馆阅读行为所处的环境相比,当今高校图书馆出现了一种新的带有传播色彩的阅读环境。这种新传播环境目前集中体现在因网络媒介和手机媒介介入到高校图书馆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环境。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媒介迅速普及并覆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给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事业的运行带来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发展面前,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日常生活通过网络技术来做重要的运行支撑已成为一种常态。相应地,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运行实现网络化也十分正常,何况图书馆是一个以信息服务见长的工作部门。而网络的优势也在于快速、丰富、多样化地传递交流信息,所以,高校图书馆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是一种必然和必须。因为网络的有效介入,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服务手段实现了快速和多样化,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条件也由此得到了实质性的改观。

那么,在当下的高校图书馆内进行阅读,校内师生的这种行为就面临或者说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环境,这种新环境由网络技术而带来,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明显特征,从而形成了读者阅读的新传播环境。师生读者在图书馆进行阅读时,可以不必像往日只是面对传统式样的纸质读本,而可以选择图书馆提供的电脑工具进行网络化的电子方式阅读或浏览。此时,读者置身的阅读环境已经由昔日的桌椅阅览室变为了硬件环境更好的电子阅览室,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更舒适、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

另外,移动电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使高校的师生读者在进入图书馆进行馆内环境下的阅读时,形成了因携带手机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人际传播环境。这种传播不同于读者与读者之间面对面的有声直接交流,而是通过手机途径进行的有声对接或者无声形式下的短信交流。当然,这种交流的一方或双方不一定就是图书馆阅览室特别环境中的师生读者,而往往是阅读中的读者一方主动给馆外 (多数情况下)或在馆内的另一方进行手机联系,要么就是他接收来自馆外(多数情况下)或馆内的另一方打来的手机电话或发过来的短信。因为这种手机联系方式的普遍性介入,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同昔日相比,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往日那种安静和一般情况下互不相扰的馆内集中阅读氛围,已被读者们较频繁的原地或出入室内外接发手机信息的动作行为所干扰。也因为手机的介入,一些读者(主要是学生)进入图书馆阅览室的阅读行为已不再是集中针对图书和报刊。由此可见,手机作为传播工具的出现与普及,使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二、新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特征表现

人是环境的产物,外界环境对于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力。高校图书馆形成的新传播环境对校内读者(特别是各类学生读者)的馆内阅读行为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使这种阅读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其一,受社会变化和图书馆新传播环境的影响,当今高校中在馆内阅读的读者心态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往日那种进馆只为了置身在清静的阅览室认真阅读一本心仪之书、一份杂志、几份报纸的心态,现已变得浮动和不太专一、集中。面前的网络、随身携带的手机潜在着无以数计的各种信息,只要开着机,读者的心绪多会被撩动起来,难以抵御新媒体的多样化信息符号的诱惑。对手机传播工具而言,由于它能时时可收到来自他人的声音或短信,这对阅读者的心理会形成一种信息打扰。

其二,新传播环境引发读者阅读动机的泛化,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丰富的信息服务功能,可使读者多样化的信息查询及阅读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读者入馆时的阅读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师生为了科研、为了考研、为了论文写作、为了课程考试、为了完成作业、为了总结材料、为了调剂心绪而欣赏文学作品、为了悦目而细看绘画和摄影等等。这些多样化的阅读目的在当今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环境里大多能够实现。所以,他们怀揣各种动机入馆阅读已变得很自然。

其三,无序的快餐浏览式阅读成为常态。这在高校学生身上表现得更明显。他们当中许多人入图书馆阅读,往往动机是泛化的,目的是欠清晰的。他们面对电脑屏幕,随意性地点击键盘或移动鼠标,对网上的各类信息表现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浅层浏览,阅后随即变换页面,有时甚至表现得漫不经心。这种电子阅读方式表现出短、平、快的行为特征,对网上信息较少细细品味与欣赏,它同传统的面对书本专心用眼、行行过目和心领神会的阅读行为形成明显对照。

其四,阅读方式多样化。由于网络、手机这类新媒体传播信息方式能够实现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内的师生在阅读中使用它们时,表现出来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几个信息小页面同时呈现在电脑屏幕上,他们可以给予各个关照。比如可以一边戴着耳机收听音乐,一边浏览着网络页面;一边浏览着网络页面,一边又进行着网上QQ或微博聊天;一边接着手机电话,一边用心看着网页上的信息,等等。这些多样化的电子阅读行为使得读者们眼、耳、口、心常常并用,动作色彩明显。

其五,辅助性阅读成为一种新景。传统的阅读方式只是作为阅读对象的图书资料伴着笔和纸,以方便读者标注或记录。而进入图书馆新传播环境后,高校师生读者则可以将传统的图书资料带进电子阅览室,对在阅读中需要查询的疑问、解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给予帮助和解决,新媒体能成为传统阅读行为中的有用辅助工具。同时,读者在馆内借阅临时性的传统读物时,也可以通过图书馆设置的电脑查询系统及时获得想要的相关信息,使借阅和退还手续变得方便而快捷。另外,手机的拍照功能也可使读者面对书中或电脑网页上的信息需要保存时得以拍摄存录下来,手机也成为一种方便的辅助性阅读工具。

其六,由于上述新状况的出现,在当下,新传播环境给高校图书馆的阅读行为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如阅读心态上的漂浮与消遣化、阅读动机上的过多泛化、阅读行为方式上的动作频频,甚至阅读环境与氛围上的杂音出现。这些干扰因素的存在,对于阅读效果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三、积极应对新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中的新情况

第一,新传播环境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一种必然结果,对此,不管其利弊如何,高校图书馆都应当正视,而不是回避。尤其在当今正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作为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部门,高校图书馆更要关注自身信息传播环境的新变化,认真给予研究,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在变化的环境中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二,就高校图书馆内的阅读而言,网络的介入无疑为这种阅读行为带来了更多的正面影响,使得读者的信息获取、信息保存、意见表达和信息反馈都变得方便、快捷、更得体。所以,网络对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的支持功能应该充分肯定,它带来的新传播环境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当然,对网络媒介带来的新的阅读特征,作为读者和图书馆的双方,都应给予重视,要看到电子阅读中出现的多重效果(包括其不足的一面)。而对于图书馆的传统阅读方式,尽管它遇到新传播环境的冲击,但也不能一味否定掉,而要考虑到它仍有生命力的一面,且给予适当保留,以满足校内不同读者的阅读行为选择。

第三,手机媒介确实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的一大形成因素,这是以往图书馆内所没有的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现象,而现在却影响到了师生的馆内阅读行为。总的来看,它的消极面似大于积极的一面。因此,为维护好必要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应制订出一定的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对因手机造成的阅读环境干扰给予一定限制。作为读者一方,则应加强自律,在阅读的公共环境中调控好自身的通信工具,不因手机的欠恰当使用而影响到他人的正常阅读。

第四,除了新媒体出现带来的物质环境改变外,高校图书馆更要关注和加强研究馆内阅读软环境的新变化,因为这种变化来自人自身,更难把握和调控。在一种消闲、漂浮式的氛围中进行阅读,不会有较理想的心境和阅读效果。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和阅读物质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广大师生读者应端正阅读心态,纯正阅读动机,提升作为高校文明人的修养,方能在当今社会较普遍存在的功利与浮躁之气中,于高校这座象牙塔内找到一种难得的读书心境,使自己的内心通过阅读获得一种洗礼、净化和充溢。而这才是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所要追求的理想效果。

第五,从传播学视角对新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进行探讨,在当今信息社会应有其理论新意和实际运用价值,它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实际工作和理论思考两个层面上都可作些有益的探讨与总结,这对于高校图书馆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面前进一步做好师生馆内阅读服务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1]王余光,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

[2]王洁.大学生的功利化的学习倾向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7).

G252.0

A

1673-1999(2012)10-0166-02

胡建阳(1964-),女,湖南宁乡人,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00)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2012-03-01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2011年科研课题“新传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研究”。

猜你喜欢

馆内师生图书馆
印象·福州新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图书馆
逛图书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