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探讨

2012-08-15徐静林

关键词:老同志管理工作人员

徐静林

新时期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探讨

徐静林

随着当前“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存在管理模式陈旧、管理难度日益加大等弊端,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解决这些弊端,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充分认识离退休工作对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二是构建高校离退休管理新模式,由目前的学校独立管理逐渐过渡到由社区和学校共同管理;三是以人为本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建章立制,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拓展管理工作新思路。

高校;离退休工作;管理模式

高校离退休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步伐的加速,高校离退休人员队伍迅速扩大,年龄结构和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而传统的离退休工作存在模式陈旧、管理粗放、方式单一等不足,已不能满足今天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利用高校的优势,站在理论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去研讨和分析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各项问题及对策,已成为学校离退休工作的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逐渐步入了人口老龄化,高校的老龄化情况也不容乐观,高校的离退休人员数量也在迅速地增长。我国大部分高校建立于解放初期,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所以近几年高校的离退休人数就不可避免地呈快速上升趋势。以笔者对自己所在学院的调查为例,目前学院离退休人员106人,占学院在职员工人数的47%,而且人数每年在不断地递增。目前的离退休人员中,90岁以上的有3人,80岁以上的有7人,70岁以上的有 52人。长期住院的6人,老人独自居住的83人,居住在外省和国外的11人。离休干部5人,平均年龄84岁,全患有慢性疾病,其中长期住院的1人,自理有障碍的2人。同时,我国高校普遍经历了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演变过程,学校变迁频繁,退休人员的种类繁多,情况复杂。离退休人员分为离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行政、退休工人四大类。这些人员中文化程度悬殊,年龄大小差异,身份高低不同,其中有些老同志还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生活经历坎坷复杂。面对这么一支情况千差万别的离退休队伍,要统一管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随着离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不仅增加了离退休管理的工作量,而且不同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和任教、任职背景的离退休人员,也给离退休管理工作带来结构性的变化,传统的离退休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这一变化。

二、当前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观念老化

尽管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很大,但是应当看到,在离退休人员管理方面,我们的许多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改革前。受计划经济年代“学校办社会”的影响,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对高校的依赖性很强,他们一旦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想找原单位帮助协调和解决。加上离退休老同志中体弱多病和去世人员在不断增加,学校领导要花很多时间奔走在医院、家庭慰问病人、去殡仪馆参加老同志告别会、慰问去世的家属等事务上,从而分散了领导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陈旧

管理观念老化主要反映在管理模式上,当前我国高校离退休工作管理主要还是延续改革前的陈旧模式,高校各自为政建立离退休管理部门,不仅兄弟学校之间互不来往,而且高校与社会养老机构之间也缺乏沟通和经验交流,离退休管理“社会化”仍处于摸索阶段。高校这种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给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带来沉重的包袱,严重影响了高校快速发展的步伐。

(三)管手段单一

尽管高校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观念和模式的制约,当前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手段仍较为单一,还停留在单纯的福利型、服务型的方式上,难以适应离退休人员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需求。由于部分老同志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些体弱多病的老同志长期住院或卧病在家,生活不能自理,困难逐渐增多,而离退休工作管理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难以提供更周到的服务。部分人员退下来之后,离开了原住地,散居于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国外,造成散居家庭多、地域广、信息沟通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另外,高校在组织开展离退休活动时,手段和形式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聚餐、郊游等活动,而忽视了离退休人员对有品质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很难充分调动离退休人员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

总之,目前高校离退休工作面临着如下矛盾:一是“养老”社会化与高校离退休人员思想观念陈旧的矛盾;二是原有的离退休管理服务方式与离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高要求、高标准的服务管理模式不相适应的矛盾;三是离退休人员众多与管理人员较少的矛盾。以上矛盾造成离退休工作难以深入细致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的若干对策

(一)提高对离退休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提高认识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前提。高校离退休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注重实效。离退休管理工作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着离退休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离退休工作不是大局但影响大局,不是中心但牵动中心。老同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臣,是我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传承我党和国家政治思想和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敬爱他们、尊重他们、关怀和照顾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责任。

(二)不断创新构建高校离退休管理新模式

高校离退休管理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汲取精华,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为当前的管理模式注入新的形式和内容。目前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保障系统的逐渐完善,为高校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校应该构建一套基于自身建设的新型离退休管理新模式。笔者认为,高校的离退休管理应由学校的独立管理逐渐地过渡到由社区和学校共同管理,构建一个以社区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的社区和学校共同管理的新模式。当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种新的高校离退休管理模式在其正式产生前,都有一个适应期,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熟,在一定时期内完全可以实现这种模式的转换。

(三)以人为本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老年人的需求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离退休管理工作也要根据老同志的新需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1.建章立制是促进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健全的工作机构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高校要制定完善的离退休管理制度,例如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服务制度等,把离退休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轨道。

2.提高离退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人员应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明确工作责任和义务,树立全心全意为离退休人员服务的思想意识。同时,把一些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对老同志有爱心的管理干部加强到离退休管理队伍中,提高离退休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发展的离退休管理服务的需求。

3.努力探索离退休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离退休管理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开拓取进,不断地研究离退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的精神,经常深入到离退休老同志中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情况,急为他们所急,想为他们所想,耐心仔细地为老同志解决困难。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离退休管理工作越来越完善。

四、结语

高校离退休工作影响着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全局,我们应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新时期离退休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总结经验,加快建立全新的、开放式的离退休工作管理体系,打造全新的管理模式,努力为离退休老同志营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幸福安康老年生活。

[1]王祥义.高校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5).

[2]吴秋宝.与时俱进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服务管理和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2011(3).

[3]李凤清.浅谈高职院校离退休工作问题研究[J].出国与研究,2011(2).

[4]黄善芬.充分利用社区功能加强离退休干部的管理与服务[J].商品与质量,2010(6).

F241.34

A

1673-1999(2012)10-0116-02

徐静林(1960-),女,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12)幼儿师范学院办公室研究实习员,从事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

2012-03-18

猜你喜欢

老同志管理工作人员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