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在华公共外交及启示

2012-08-15丁锐

关键词:外交泰国公众

丁锐

泰国在华公共外交及启示

丁锐

作为和我国有着传统友谊的东南亚国家之一,泰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我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共外交。其推进公共外交所用的三种方法,即建立语言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美食牌”,对我国进行公共外交有一定的启示。

泰国;公共外交;语言中心;旅游;美食

1975年7月1日,中国与泰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增长。泰国在北京设有大使馆,同时在广州、昆明、上海、香港、成都、厦门、西安、南宁设有总领馆。其在华设立领事馆的数目居其在海外各国设立领事馆的首位。泰国政府皇室成员多次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特别是诗琳通公主,她在2009年被我国人民评为 “中国人民的十大国际友人”。

不仅如此,有9000中国人在泰国求学,居其国内留学生人数之首位。在我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学习泰语,更进一步地了解泰国的文化和历史。这得益于中泰两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友好交往,得益于中泰两国历任领导人在双边关系上的不懈努力,和近年来泰国在华积极和成功的公共外交。

一、泰国在华公共外交的策略

笔者认为,泰国对华公共外交的策略具有鲜明的特色,这是其自身政治认知能力和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感悟而形成的,其与美国在华争夺型公共外交形成了鲜明对比的合作型公共外交,即具有重要利益关系的有关国家和地区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彼此以良性话语进行互动,力求在该地区和参与国民中建立一种良好的集体形象,以获得共同外交利益的活动[1]。

在进行公共外交的区域上,美国呈现出一种“全面覆盖”的态势,这使得在中国任何一个大中型城市都可以看到其“身影”。泰国则将其外交区域主要定位于华南地区,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族裔外交”的模式2],即依托本国华人在我国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华南地区是很多泰国华人的“根”。这些华人在泰国近当代和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泰国社会中华人的数量至少有730万,占其人口总数的1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泰国社会的精英人物中有不少人是华裔,例如前总理他信和阿披实等。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鼓励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其中就有不少泰国华侨、华人回国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我国华南地区必然会和泰国在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上进行频繁的交流。就这样,对此地区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就成为了必然。

在公共外交的内容上,由于同处亚洲并且其境内拥有众多华人,泰国人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不失其自身特色。加拿大学者马修·弗雷泽认为,美国公共外交的“武器”是电影、电视、流行乐和快餐业(肯德基、麦当劳和可口可乐),不同的文化环境造成了美国公共外交在华的“不和谐性”。特别是“在香港,就像后来在中国大陆一样,‘金拱’(麦当劳的标志性建筑)下面已经成为了青年人逃避现实的地方,他们把麦当劳视为逃避亚洲人传统价值观的地方”[3]。泰国则更多地体现了和谐性的一面。泰国通过其丰富的热带水果和久负盛名的香米吸引了绝大多数的家庭主妇,在她们的帮助下,这些美食进入了中国人的家庭。就在全家欢聚一堂分享这些美食时,既没有破坏中国文化中“团聚”这一要素,又使泰国美食为人们所熟知。

二、泰国在华公共外交的具体方法

笔者认为,泰国在华公共外交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得以开展的。

其一,建立泰国言文化中心,帮助当地大学开展泰语教学工作。建立本国的语言中心,被认为是公共外交中屡试不爽的举措。例如,我国的“孔子学院”、韩国的“世宗学堂”、德国的“歌德学院”等,都是语言文化中心的代表。其主要任务是向外国公众教授本国的语言,传播本国文化。每逢本国重要节日,语言文化中心总会在当地策划文艺活动,吸引当地媒体和公众前来参观,借此机会传播本国的历史和文化。

以建立在广西师范学院的泰国语言文化中心为例,它是由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合作而成的结果,它还是泰国政府计划在全球建设的10个语言文化中心之一。而其主要的工作是辅助所在学校进行泰语教学,同时传播泰国文化。每当泰国民族节日时,语言文化中心就会举行文艺活动,而且还邀请泰国领事馆的官员参加。放眼国际,世界主要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语言的推广,把语言输出也作为国家战略,由政府拨款、国家首脑出面,不遗余力向世界上其他国家传播自己的语言,提升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4]。也就是说,为了推广本国的语言,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建立语言文化中心、帮助当地学校进行语言教学等。这些措施,是将受众目标定位为目标国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就是目标国社会在20到30年后的中坚力量。

除与我国大学联合开设泰国语言文化中心外,泰国政府通过驻华当地领事馆,对当地的知识分子开展了颇为有效的公共外交活动。这主要体现在:向当地开设泰语专业的高校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例如,泰国驻西安总领事苏拉凯·乐克卡曾向西安外国语大学捐赠一万元,用于支持购买泰语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其次,举办泰语类相关活动,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泰语的热情。2009年5月31日,泰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广西高校大学生泰语演讲比赛就是最好的说明。最后,就是向所在地区的图书馆捐献泰国书籍,供公众了解泰国之用。2007年10月26日,泰王国驻西安领事办公室向陕西省图书馆捐赠36册中文版图书。

其二,通过旅游这一纽带,完成公共外交的任务。有效执行公共外交,不仅是让别国公众从媒体上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吸引外国公众赴本国参观旅游,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魅力。赴泰旅游,使更多的中国公众对泰国有了充分的认识。据泰国观光局统计的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赴泰国旅游的人数达1,122,219人,同2009年相比上升7.04%。

旅游业作为泰国的支柱产业,在为泰国创造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还发挥了公共外交的作用。泰国国家旅游局(Tourism Authority of Thailand)[4]在此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泰国国家旅游局是泰国一家专门负责旅游推广的政府组织,主要负责为外国公众提供与旅游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并通过广告、公关、参加当地旅游展览会和组织泰国文化活动或节庆活动,在所在的国家区域宣传和推广泰国,以增加泰国在该地区的知名度,并使泰国成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其设在各地的网站除充分介绍当地的自然风光之外,大多就是介绍泰国的风土人情,在国外公众中树立“泰国品牌”[5]。不仅如此,泰国政府利用泰国国家旅游局在其各地的网站,向外国公众发出有别于别国媒体的声音,解释某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澄清事实的真相,确保外国公众能认识一个真实的泰国。例如,其在台北的网站就发布了这样的消息:泰国水患情况更新 (2011年3月31日)、缅甸与泰北地区地震情况(2011年3月30日)。公共外交的一大任务——向别国公众发布符合本国政府意图消息得以完成,同时打击了相关谣言的肆虐。

其三,打出“美食牌”,吸引更多的中国公众。《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这足以见得食与公众生活的密切性。而不同国家、民族的区别之一就是饮食。通过饮食的交流,能获得来自异域的美味和其背后的文化,进而将良好的国家形象呈现于外国公众面前。可以说,餐桌上的美味和觥筹交错就成为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

正如麦当劳和肯德基代表了美国的饮食文化,泰国菜正是对泰国饮食文化最好的阐释。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它是法国菜、意大利菜、中国菜之后的第四大名菜。在我国各大城市几乎都能找到泰国餐馆的踪迹。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泰国水果和香米进入了我国的各大超市,这些水果和香米的采购者多为家庭主妇,其享用者多是整个家庭。

不仅如此,泰国政府经常利用美食来传播自己的文化,塑造自己在中国公众中的形象,借此完成公共外交。其主要有以下两种具体操作模式:其一,就是借助中泰两国关系中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由泰国驻当地的领事馆与当地名望较大的饭店联手举办“美食文化节”等类似活动。如,在纪念中泰建交35周年之际,泰国驻成都领事馆与成都某饭店共同举办了“2010成都泰国风情节”。其二,将“泰国美食节”作为一种定制,让其在当地“生根发芽”。泰国通过美食让中国公众开始了解泰国饮食文化,为更进一步地从全范围了解泰国打下了基础。

三、泰国公共外交对我国公共外交的启示

保护和开发旅游业,将之列为公共外交的范畴,并提升到国家崛起的战略高度是一举两得的选择。很多国家都将旅游业列为国家支柱性产业,诸如泰国和埃及。将之列为公共外交的范畴,主要是因为它每年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公众赴本国参观,这是了解其社会文化的重要机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对于我国取得的成绩,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没有增进中美友谊的义务,它只有满足美国公众需求的义务,除了达赖、李文和及中国威胁论这样的故事以外。”[6]更有甚者,西方媒体不断减少对国外新闻的报道,据英国学者萨苏统计,在1999年,英国五大电视频道的国外时事部分就减少了38%[7]。西方公众迫切要求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从而消除对我国的偏见。在此过程中,旅游业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国际上拥有良好的形象。当外国游客在游览我国名山大川和历史人文景观时,看到眼中的是美景,接触到的是热情好客的中国公众,他们在和中国人的交流中,树立起了不同于本国媒介所提供的“中国形象”。回到国内后,西方公众往往会利用人际传播和网络传播的途径介绍自己眼中的中国,“中国威胁论”等谬论自然不攻自破。

对于国家崛起来说,刘胜湘教授认为,“崛起国崛起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崛起阶段、军事和政治崛起阶段、文化崛起阶段;也可以分为硬实力崛起阶段和软实力阶段。”[8]602010年2月14日,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中国GDP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另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国际形势黄皮书》提供的数据,在军事指标上,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位列三甲。然而,经济崛起、军事和政治崛起不能说是崛起国的全面崛起。没有文化崛起或软实力的崛起,经济崛起与军事和政治的崛起并不能持久[8]61。

从泰国的经验来看,发展旅游业,不但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政治效益。同理,如果将我国的旅游业放在国家崛起的战略高度加以考虑,将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现状展示给外国公众,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这为我国发展塑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便利条件,为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做出的贡献不可小觑。归根结底,这又回到了我国公共外交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通过营造国外舆论,给外国政府造成压力,促使有关国家政局和政府政策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9]。

四、结语

2010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指出:“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10]学习和借鉴别国公共外交的经验,必然有助于推进我国公共外交的有效进行。泰国在华公共外交的策略和效果,我们应予认真分析借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塑造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不断做出我们的新贡献。

[1]韩方明.公共外交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18.

[2]赵可金.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321.

[3]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228.

[4]梁岩.中国文化外宣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135.

[5]仵胜奇.布什政府中东公共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199.

[6]王海.西方传媒对外报道策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7.

[7]达雅·萨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全球化与大众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80.

[8]刘胜湘.国际政治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0.

[9]曲星.中国公共外交顺势而为[N].人民日报,2010-03-22.

[10]贾庆林.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0-03-04.

D83-336.0

A

1673-1999(2012)10-0030-03

丁锐(1987-),男,山东东营人,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学研究生。

2012-03-03

猜你喜欢

外交泰国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泰国的中秋节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