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政工干部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思考

2012-08-15洪文建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政工干部突发事件应急

洪文建

(集美大学 保卫处,福建 厦门 361021)

提升高校政工干部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思考

洪文建

(集美大学 保卫处,福建 厦门 361021)

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及其类型进行了界定,结合当前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我国高校一些政工干部应对和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不力的主要原因。针对部分政工干部存在政治敏感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应对突发事件实际能力不足等缺陷,从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提高应急处置综合素质、树立先进的信息公开理念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提升高校政工干部应对和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建议。

高校政工干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同样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甚至给各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参与者提供了参考样本,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建设。按照《关于开展福建省高等学校“平安先行学校”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有关要求,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创建“平安先行学校”的有效工作和管理机制。为全面推进“平安先行学校”创建工作,切实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有必要探讨如何培养提升高校政工干部应对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从而提升高校应对和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水平。

1 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及其类型

1.1 概念界定

突发事件也被称为紧急状态、危机事件。荷兰危机管理专家罗森塔尔(Rosenthal)从整个社会系统的角度来定义危机,他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政策的事件”。在国内,学者们一般认为突发事件是指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并危及公众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全球稳定,需要各级组织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

本文所指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校园内突然发生或是在校园外突然发生的与师生密切相关,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高校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1.2 基本类型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以及机理,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罢考、绝食、静坐、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学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网络和信息安全事故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安全事故、校园水面溺水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实验用危险化学品危害,以及发生在高校内和高校所在地的其它严重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地震地质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等。

上述各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和其它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由高到低一般分为四级: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

2 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现状

2.1 当代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特点

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文化程度高,与普通的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相比,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有着其鲜明的特点:

(1)信息传播速度快。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宽,一旦高校发生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记者”,将与事件有关的图片、文字甚至是视频通过QQ、微博等网络手段进行迅速传播。由于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信息将呈现爆炸式的扩散态势,给传统的高校信息发布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如果高校不能在事件发生初始阶段就及时发布消息、占领信息主导权,将直接导致传言四处散布、引发公众对高校的不信任感,损害高校的社会形象。

(2)社会舆论影响大。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本身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从而使得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容易引发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给高校政工干部的应急处置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公众参与公共事件讨论的渠道越来越开放,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近年来发生的“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李刚门”等校园突发事件,无不呈现出社会舆论对事件的深刻影响。

(3)事件参与人数多。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经济压力等,许多都是以前大学生所无需面对的。再加上科技进步带来了社会不同文化思想的广泛传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社会问题同样对学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在重重压力、外界影响的作用下,当代大学生容易心态浮躁、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到外界错误思想的干扰。如果高校发生一些个体事件,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导致事件规模扩大、性质升级,给高校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带来巨大的压力。

2.2 高校政工干部应对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现状

高校各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通过网络传播,使得广大高校政工干部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在不断总结他人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考验,他们的应对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切实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政工干部在面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时逃避责任、处置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矛盾扩大、事件升级,给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损害了高校甚至是各级政府的形象。

3 高校政工干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不力的主要原因

部分高校政工干部在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时处置不力、方法失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敏感性不高。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一个由小事到大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些政工干部不关注国际动态、社会发展动向、校园热点问题,缺乏政治敏感性。在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还处于初始阶段时,无法从零星的、表面的现象中及时研判事件性质,查找事件的根本原因,从而耽误了事件在初始阶段处置的黄金时间。有些干部习惯于应付学校各级管理事务、陶醉于组织学生文体活动,没有重视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小”困难,从而导致矛盾不断积累扩大,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最佳时机,使得“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这方面因素在某些高校曾经发生过的因为饭菜价格过高、卫生状况不佳等原因引起的学生“罢餐”事件中表现尤为明显。

(2)缺乏勇挑重担的责任感。一些政工干部在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现场,不敢、不愿挺身而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既怕做了事情得罪学生,又怕没做事情挨领导批评。在处置过程中尽量回避矛盾,应急处置不及时、不果断,延误战机、失去师生信任,从而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失控,最终酿成大祸。

(3)缺乏驾驭全局的综合素质。一些政工干部在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没有全局思考能力、抓不住主要矛盾,导致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及发展趋势作出错误的判断;在处置现场反应迟缓、缺乏大胆果断、雷厉风行的气魄;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时,手段粗暴、办法老套,不仅触不到问题的根源,甚至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现象,从而延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最佳时机,甚至给事件的处置带来了更多负面效应。

(4)应急处置的过程不规范。各个高校都有制定相应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预案内容往往详细、完备。这样的应急处置预案却往往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往往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查阅预案,许多政工干部还是凭经验办事、靠以往案例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一个统一的、简明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其结果就是导致处置过程缺乏规范性,政令四出,一线工作人员感觉无所适从,应急处置结果差距悬殊。

(5)信息公开的理念落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一些政工干部还延续着落后的思维模式,试图回避主要矛盾、瞒过广大师生、骗过社会舆论、盖过事实真相。在网络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信息时代,任何隐瞒都只会使得传言四处扩散,任何谎言都终将被海量的线索所击破,落后的回避、隐瞒、掩盖的信息处理方式,不仅无济于事,甚至容易使得事态升级,导致高校丧失公信力,陷入被动应付局面。

4 提升高校政工干部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建议

有学者提出:“应急能力是减缓、准备、响应和恢复四种能力的复合。当然,这种复合并非简单叠加,因为应急减缓、准备、响应和恢复等过程是环状而非线性结构,应急管理需要形成一种学习与反馈机制,使得恢复不仅只是简单的重建,而应该推动风险的减缓”。

从应急管理环状的过程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升高校政工干部应对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4.1 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广大政工干部要以对党忠诚和对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深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关注师生切身利益,不断增强辨别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广大政工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应对处置好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对于保持高校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教学秩序,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高校四大职能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政工干部要自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认真分析各类信息并作出准确研判,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4.2 强化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广大政工干部要将自己平凡普通的工作上升到培养共产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认真看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要多讲个人奉献、少谈个人名利,理性看待自己的工作待遇、前途问题。当自己在面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敢于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不要畏惧个人得失,面对问题时做到不胆怯、面对困难时做到不畏缩、面对矛盾时做到不回避,努力成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中流砥柱。

4.3 提高应急处置综合素质

(1)提升决策指挥能力。应对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处置效果最大化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广大政工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在基本判明事发原因和类型之后,立即部署处置力量,做好先期的稳控工作。要及时准确地控制事态发展,有效防范影响的深化,抓住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

(2)提高沟通谈话技巧。在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情绪激动的师生在现场聚集。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广大政工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思想深处帮助师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师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师生从理性的高度辨明是非、排除疑惑,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向广大师生检讨,表明整改的坚决态度,以期得到广大师生的谅解,从而树立高校的威信。

(3)拓展工作视野。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通常是多种知识融会贯通、各种能力交织迸发、多年工作经验厚积薄发的结果。因此广大政工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注重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法律、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新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优化知识结构。要努力汲取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强化领导方法和驾驭艺术的锻炼。

4.4 增强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的可操作性

(1)要严格遵循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程序。政工干部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程序,有步骤有策略地进行应对。要避免以往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确保有科学、清晰、明确的应急处置工作流程。要进一步简化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流程,使之易于记忆、便于操作,真正成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过程的核心依据。此外,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也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充分考虑具体突发事件的特点,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后,可以对“政策底线”适当进行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2)要认真开展演练活动。在组织演练活动中,要像对待处置真实发生的突发事件那样,充分准备、积极应对、科学组织、有序开展、有效处理,不能搞形式主义。要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查找不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联动机制,提高领导组织指挥能力和队伍实战能力。

4.5 打造先进的信息公开理念

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透明度和发布技巧在危机应对中占有重要位置。能不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事关高校的社会形象。各级政工干部应该牢牢树立信息公开理念,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就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事态扩大,从而引发师生的集体恐慌和校园骚乱,最终影响社会和谐。

4.6 善于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

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工作如果没有处理妥当,将可能再次引发事端,甚至引发社会舆论更强烈的反弹。这就要求高校广大政工干部言必行、行必果,对已经承诺的事情,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师生一个满意的答案,杜绝事件短暂平息后即马放南山、消极应付的态度。广大政工干部应该抱着对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师生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公共事件平息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及时整改,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努力建立营造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高校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不再是宁静的“象牙塔”。屡屡发生的各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对高校传统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妥善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高校各级政工干部作为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主要组织者和决定因素,其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应急处置的成败。只有广泛动员、各司其责,大力提升广大政工干部应对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有效创建“平安先行学校”,构建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为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提供有力保障。

[1] Rosenthal Uriel,Charles Miehael.Ted:CoPing wiht Crises: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Riots and Terrorism[M],Spring field:Charles C.Thomas,1989.

[2] 秦赛金.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标准与预案编制规范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 张海波,童星.应急能力评估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9(4):33-37.

[5] 张长云.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思考[EB/OL].[2009 -04 -22].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9176332.html.

A Thought on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College Political Work Cadres'Emergency Disposal Ability

HONG Wen-jian

(Security Department,Jimei University,Xiamen361021,China)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definitions and types of campus public emergencies.Combining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campus public emergencies,it analyzes the main causes of college political work cadre's poor response and disposal of campus public emergency.For some political work cadre's defects such as low political sensitivity,weak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lack of practical ability to deal with public emergencies,i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fostering and promoting political work cadre's high political sensitivity,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stting up an advanced concept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college political work cadre;campus public emergencies;emergency disposal ability

D631

A

1009-3907(2012)08-1014-04

2012-03-09

洪文建(1971-),男,福建厦门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辉

猜你喜欢

政工干部突发事件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探索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化路径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论国企政工干部的劳动成果评价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