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构建教师文化内涵建设

2012-08-15颜晓雪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内涵职业高职

颜晓雪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财经系,福建 泉州 362000)

论高职院校构建教师文化内涵建设

颜晓雪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财经系,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已经代替了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笼统提法,提升高职内涵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颠覆性改革的目标,那么如何提升高职内涵建设,是摆在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核心课题。高职内涵建设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动态探索性建设工程,本文从包罗万象的高职内涵建设中选择一个核心要素——教师文化建构,就教师文化建构对提升高职内涵建设中的作用方面展开探索。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教师文化;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不断推进,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切身体会到高职教师群体、团队的价值观、思维理念、教学魅力以及教学模式对提升高职内涵建设的巨大影响,内涵建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更深层次的探索。高职教育必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界形成的核心共识,必须遵循的高职发展规律,已经不是高职院校特色的亮点,评价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具有鲜明的特色,应该挖掘其内涵的积淀是否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其内涵的核心价值是否已经内化成为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高职内涵建设包罗万象,其内质和外延的界定存在不确定性,但是高职内涵建设本身的构成要素是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来厘定的。本人认为教师文化的深厚程度是高职内涵建设的特色所在,比如工学结合的教师文化、产学合作的教师文化、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的教师文化就是一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特色文化,因此,加强教师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内涵建设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源泉。

1 分析教师文化基本内涵及其价值

1.1 何谓“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属于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内涵及其价值,国内外学者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教师群体所认可并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态度倾向行为方式等。其中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属于深层因素,内隐于人的内心,而职业意识、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是表层因素。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的价值观念,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直接产生影响的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

1.2 高职教师文化价值分析

根据学者的研究,教师文化对学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功能:

(1)教师文化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的内在因素。教师文化是引导教师达到某种教育教学目标的无形力量,是为教师群体所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的内在因素。建立教育教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固然对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是一种外部的力量,如果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必将高职教育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师文化对学校内涵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文化具有引导功能。教师以其先于学生的良好训练,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在课程与教学环节设置、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做出自己的选择。学生则在教师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内化教师的价值观念,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改变,走向与教师的趋同。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文化往往表现了社会及学校的价值和传统,其文化特征对于整个校园文化风格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

教师文化具有示范功能。有影响力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不仅学习他们做学问的方式,而且在职业态度、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仪表风范等方面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而教师文化也常常是校园文化中学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示范者,表现出榜样的力量。

2 高职教师文化特征分析

(1)教育教学理念层面,高职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更加趋向实践性、职业性和开发性的认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决定着高职教育必须突破学科型或学科压缩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在教学模式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组织及课程教学设计中坚持实践导向。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素。职业教育有三重任务:为个体进入工作岗位、为个体从事特定职业和为个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与角色作准备。作为高职教育教师,对本专业对应的产业、行业的岗位职业构成以及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应该有比较全面、深入的把握。从另一个侧面,由于教师文化具有示范功能,教师应加强职业文化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职业道德的修炼、职业能力的训练和企业文化的提炼,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科学、合理的职业环境,使得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氛围中得到锻炼。

高职教育开放性是高职教育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封闭性是高职教师文化的痼疾,严重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高职教师只有寻求与业界进行广泛的、多层次的合作,才能科学地把握专业相关的岗位职业构成以及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才能建立专职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才能准确把握课程和生产性实训教学环节设置,才能科学、有效地引进、提炼企业实际的教学项目和教学案例,有效地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也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利用企业的实际职业岗位资源,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熏陶。

(2)课程层面,高职教育应该更加趋向校企合作创生型教师文化。教师文化以课程为主要指向,课程文化是教师文化的主要部分。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通常不是以“体验”的姿态面对课程与教学,而是被动地接受所属专业领域中既存的惯性传统、价值规范与理想追求,绝大多数教师个体仅仅是熟练而诚实地重复施行上述规范。所谓创生型文化,就是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体分析企业岗位标准的基础上共同开发课程,并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通过主体性参与和反思性实践,积累、创建的关于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意识、价值理念、知识结构、情绪反应、行为规范等的综合形式。与学科权威适应型文化不同,它以校企自适应良性互动的建构主义和课程“理解范式”为生成背景,并具有如下特征:

建构性与开放性。教师不再是通过“传递—接受”的模式内化文化,而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和课程的开发。专业培养方案不再拘泥于权威的学科完整性,而是开门办学,与企业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案例、校企专兼职教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

适应性与创新性。创生型教师文化不拘泥于惯性势力和传统规范,主张大胆求新。只要企业需要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并通过鲜明方式凸现出来。

教学层面,从灌输型走向“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体验式教师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高职教育或多或少带有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的残存,教师被动地接受所属专业领域中既存的惯性传统、价值规范与理想追求。同时中国教师文化具有“尊师重教”和维护“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师是“道”的化身,造成教师是课堂权威,教学活动演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适时提出了高职教育应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体验式教学文化必然成为教师文化的主流,并具有如下特征:

技能目的性。“教、学、做”一体化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具体到高职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以技能掌握为核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然后“在劳力上劳心”,进而推动学生技能层次的提高,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之目的。

学生主体性。“教、学、做”一体化,做是核心,最终目的是学生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很显然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灌输式教学是极不适应的,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做才能掌握技能,也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认知才能提高技能层次。

职业体验性。所谓技能是职业的技能,其有很强的目标性。技能训练的任务、项目或案例应该来自于实际工作岗位技能的提炼,应该有具体的岗位适应性目标,同时教学情景应该融入职业环境的要素,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职业体验。

3 高职教育教师文化的构建探索

(1)引导教师充分认识教师文化建设的意义。我国教师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尤其是高职教育教师文化建设还处于萌芽阶段,何谓教师文化?建设教师文化的意义?一般教师不甚了解。好的教师文化会激发出巨大的力量,产生教育管理制度无法比拟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文化是一种团体文化,是一定的范围内教师认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总和。任何学校或者特定的教师团体都有特定的教师文化,但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其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千差万别,交集小、认同少、积极的与消极的混杂、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因而教师文化发挥的作用不大、积极意义不明显。教师文化建设需用多种形式、在多个层面培育教师的文化建设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师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进而推动高职教育改革良性发展。

(2)积极培育高职教育教师自我角色意识。教师自我角色意识形成是教师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教师是教师文化的构建者,教师如果不能在教学研究、教学建设、教学实施和教书育人上没有自我角色意识,就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定位,也就谈不上根据教学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自我调整教学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的构建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当今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围绕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践行者,做教学中职业环境营造者。高校教师只有明确了上述的角色定位,才能有一种责任感,才能思考自己应该具有什么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应该怎么做,进而内化为团队的具体价值和行为认同,营造符合高职教育定位的教师文化。

(3)以教学团队合作的模式形成高职教师文化氛围。教师文化是团队文化,其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须为一定的范围内的教师团队所认同。通过团队内部教师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碰撞、扬弃和老成员对新成员的帮带,可以形成科学、民主和宽松的教师文化氛围,促进文化的构建和演进。教师通过教学团队进行合作是教师文化构建基本的形式。从外延上看,教师文化是多层面的,有高层面宏观的教师文化,也低层面有微观的教师文化。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当前应更多地关注以专业教研室为基本组织单位的教学团队建设,将教师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碰撞、交流作为常规工作纳入教研室工作计划,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不断地扩大教师个体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交集,不断丰富和发展教师文化。

(4)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引领高职教师文化建设。高职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更加趋向实践性、职业性和开发性的认同,在教学层面应走向“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体验式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具有融合性,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加深对职业岗位的认识,还可以汲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营养;通过校企专兼职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专兼职教师思想与行为方式的交流与碰撞。这些都会带动高职教师文化变革,提高教师文化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推动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体验式教师文化发展。

(5)以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文化的建设。教师文化具有可塑性,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对教师文化的形成、丰富和完善具有推动和引导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应该是人本的,既有压力机制,也应有激励机制,还应有扶持发展机制,至少包括教师的发展规划、教师的评价机制和教师的发展机制。教师发展规划可以引导教师的角色发展,教师的评价机制则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完善,培训、到企业挂职或锻炼等教师发展机制可让教师的角色发展得以有效实现。随着角色提升,教师价值取向的层次和深度必然的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得到优化,进而必然带动团队教学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优化,推动教师文化的发展。

[1] 郑文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37-39.

[2] 周明亮.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2011(2):164-165.

[3] 王仕勋.关于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180.

[4] 张希.大学和谐校园与教师文化素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5] 朱昌华.论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J].辽宁南昌行政学院学报,2010(1):134-135.

Study on Connotation Building of Teachers Culture in Higher Vovational Colleges

YAN Xiao-xue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Quanhou 362000,China)

With the constant adva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nnotation building has replaced the ambiguous wording of college culture as well as campus culture.To improve the connotation build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lready been the goal of complete reform of national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ow to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build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core subject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onnotation build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all-encompassing and dynamic exploratory project,from which this paper picks up a critical factor,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culture,and then explores 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notation build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onnotation building;teacher;cul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641

A

1009-3907(2012)08-1011-03

2012-04-11

颜晓雪(1984-),女,福建仙游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辉

猜你喜欢

内涵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