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民工子女学校的调查

2012-08-15项丽萍

关键词:义乌比率适应性

项丽萍

(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分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民工子女学校的调查

项丽萍

(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分院,浙江 义乌 322000)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的关注。问卷调查了农民工子女在学校适应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现状,提高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若干对策。

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浙江省是接纳外来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尤其义乌市外来人口远远超过了本地人口,据2010年统计,义乌外来人口达到143.3万人,大大超过了义乌市户籍人口73.9万,并渐呈家庭型流动的趋势。近年来,在义乌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数量逐年增长,2011年秋季达5.2万人。除公办学校接收近50%的外来儿童入学外,其余全在民办学校就读。在现阶段,公办学校无法全部接收农民工子女,民办学校成为农民工子女的主要接收力量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因此研究农民工子女在这些学校的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学校适应是一个广义的多维概念。雷蒙德(Raymond J.Corsini)认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运用技能来满足自己需求的程度,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可描述为适应良好和适应不良。伯奇(Birch)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而且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1]笔者认为学校适应指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并较好度过学校生活的状况,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感适应、行为适应。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个案访谈。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6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占54.8%,女生占45.2%;四年级占36.1%,五年级占32.8%,六年级占31.1%。全部问卷资料经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性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子女各方面适应状况良好。行为适应最好(均值为4.1157);其次是人际适应(均值为4.0000)、学习适应(均值为3.9021);最后是情感适应(均值为3.5254)。

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就学后,能否参加学校各项活动,遵守校规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适应城市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次调查发现,“我能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包括“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率达到74.7%,“我从不违反校规(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的比率达到51.6%,这表明农民工子女的行为适应状况良好。

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之前,一般是在农村就学。进入城市就学后,面临学校环境、办学质量、师资水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诸多差异,并要努力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次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基本适应学校的教材,能接受老师上课的内容,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学习的主动性相对不足,“上课我能积极举手发言”的比率达到为20.6%,“课前我能主动预习”的比率仅为16.3%。这表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适应状况总体良好,但是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农民工子女的人际适应状况主要从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两方面来看。“我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的比率达到了68.8%,但是“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比率稍低,只有31.5%;43.1%的学生表示与老师关系良好,但是“常常与老师主动交流”的比率略低,为31%。这表明,同伴关系优于师生关系,交往的主动性有待加强,农民工子女的人际适应状况总体较好。

农民工子女的情感适应状况相对差些,均值得分为3.5254。笔者从正面、负面两个情绪进行测量,表示“在学校里,有时感觉孤独”的学生比率达到了30.7%,“在学校生活比较愉快”(包括“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率为60.6%。这表明,农民工子女的情感适应状况总体良好,但是也应看到学生的孤独感还是比较强的。

(二)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笔者选取了如下影响因素(自变量):性别、年级、来义乌上学时间、排斥感、有无兄弟姐妹、父亲文化程度、亲子沟通程度、家校联系程度、参加社区活动程度、学校组织活动程度、教师关心程度共11个变量。关于因变量,笔者将农民工子女在各个维度适应性上的得分相加形成一个学校适应性的指标作为因变量,考察诸自变量与其相关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年级、排斥感、亲子沟通程度、家校联系程度、参加社区活动程度、学校组织活动程度、教师关心程度对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性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Sig≤0.05),相关程度(Eta)分别为0.158、0.237、0.351、0.441、0.369、0.276、0.296。下面,笔者具体分析亲子沟通程度、参加社区活动程度对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性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亲子沟通程度越高,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应状况就越好。“亲子关系是一门人生哲学,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亲子关系的质量远远比某一具体的教育方法来得重要,在影响家庭教育的主因素中亲子关系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水平”。[2](P20)据义乌市教育监察大队的生源调查,在民工子女学校就读的孩子家长,不少人是在义乌从事养殖业、工地做小工、街头当小商贩甚至从事非法营运。一方面家长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谈心沟通;另一方面,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访谈中,很多农民工子女表示,父母很少与自己谈心,只是偶尔问问学习成绩,如果成绩不理想,就会遭到指责甚至打骂。亲子沟通不畅,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各种问题进而产生,比如代沟、叛逆,进而出现逃学、厌学等不适应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参加社区活动程度越高,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应状况越好。社区教育是以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它的基本功能是向社区居民开放教育的设施、场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准;担负科普培训工作,提高民众科学素养,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水平;推动和协调各类教育的发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3]就农民工子女而言,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背景下,社区教育更应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以保证民工子女教育的有效性。

三、讨论与思考

基于本调查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状况,从而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府、学校、家长及子女、社区都应承担相应责任。首先,政府应在宏观层面,通过出台政策、财政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有条件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的民工子女学校”进行收编,将其完全纳入公办学校的行列。其次,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从争取外部支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家校联系等方面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再次,农民工及其子女也应积极改变现实,尤其农民工家长再繁忙再辛苦也不能忽视子女的教育,多与子女沟通,关注其心理和需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最后,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教育功效,让社区承担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部分责任。

[1]杨雪梅.儿童的学校适应研究综述[J].四川心理科学,2002(2).

[2]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吟.社区教育介入流动人口子女融合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1(6).

G521

A

1673-1395(2012)08-0179-02

2012-06-22

项丽萍(1979—),女,浙江武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义乌比率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义乌展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多期Sharpe比率及在基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