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综合性大学创新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的思考

2012-08-15王玉柱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白求恩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王玉柱,王 飞

(吉林大学 中日联谊医院,长春 130033)

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最早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团委于1994年发起,以宏扬白求恩精神为主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一项品牌。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深入,包括白求恩医科大学在内的大多数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由此,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所依托的大学环境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丰富、厚实了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文化底蕴,为深入持久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在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综合性大学背景下的医学生及青年医务人员的志愿服务事实上都是在践行并宏扬白求恩精神并已成为我国青年医疗志愿服务的主体,因此,本文将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统称为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如何创新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使这项志愿服务的品牌活动得到新发展。

1 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是大学文化品牌

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发起之初就成为高校志愿服务一项品牌活动,而且虽历经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改革变迁,这项活动能够得以传承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该志愿服务始终以宏扬践行白求恩精神为宗旨。白求恩精神就是志愿者精神,是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能够存在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

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是大学文化一面旗帜。白求恩青年志愿者一经组建,很快就发展成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一面旗帜。这项志愿服务活动是白求恩医科大学团委响应1993年12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首倡青年志愿者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展的以医学生及青年医务人员为主体、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青年志愿者组织。该青年志愿者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青年志愿服务的先驱白求恩命名,以宏扬、践行白求恩精神为主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1994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同志在参加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团委在吉林省双阳县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时,为白求恩青年志愿者题词:“做白求恩式的青年志愿者”。同时,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受到团中央、中宣部等多个上级部门表彰与奖励。

白求恩精神是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的灵魂。以上所谈到的是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的“形”,而且组织开展的“形形色色”、“有声有色”。究其根源,是因为这个“形”中蕴含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神”,这个“神”就是白求恩精神。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形神兼备”,所以她才会有生命力。白求恩青年志愿者作为我国青年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她是青年志愿者,具备一般青年志愿者的属性,即“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以招募方式自愿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青年。”[1]除此之外,白求恩青年志愿者还承载着其它青年志愿者所没有的文化基因,即白求恩精神。对于什么是白求恩精神,多年来学界、医界多有探讨。不过,较为普遍的认识是:白求恩精神表现为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这种认识主要是源于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白求恩同志的评价。这种概括当然是准确的,但这是以白求恩同志作为一名医生为视角而做出的结论。笔者认为,这种阐述仍是白求恩精神的具体体现,而非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而且这里还缺少了一个重要前提。这个重要前提,就是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直至以身殉职,这首先体现的就是伟大的志愿者精神。他为真理而来,为真理而死,并始终秉持着对生命的厚爱。这种精神的实质就是“追求人类真理,厚爱生命价值。”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追求与人类情怀,白求恩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因此,白求恩精神就是医疗行业的志愿者精神,她是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理念的灵魂。不仅如此,白求恩精神“追求人类真理,厚爱生命价值”,这恰恰是大学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理,厚爱人们”。[3]所以,白求恩精神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取向都是对大学精神的一种具体诠释,她是大学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对于医学院校并入后形成的综合性大学尤其重要。这种合并不仅是“形”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大学文化精华的吸纳与融合。在此过程中,白求恩精神始终是一面旗帜,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更是一道亮丽风景。

2 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存在问题及成因

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发起至今已近20年,她承载了几代医学生与青年医务人员的青春理想与价值追求。这期间虽经历了变革与挑战,但这项志愿服务还是得以传承。特别是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又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众多新的志愿服务品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也存在服务宗旨不明晰、组织管理不到位、活动项目缺乏创新、服务项目评价及激励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社会环境背景密切相关,也深受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这一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影响。

认识程度存在偏差。观念存在偏差是产生问题的根源。一方面,组织者认识不到位。这与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变革有密切关系。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前,医学文化是医学院校主流文化。在此大学文化背景下,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自然是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大学文化的有效载体。因此,学校对志愿服务活动高度重视,充满责任感与激情,因而大力投入,精心组织,从而取得良好效果。但合并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虽然前面探讨过,白求恩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校后这种精神文化应与大学文化相融合发展。但事实上,合校后医学教育管理体制还存在不够理顺等问题。这就导致从学校层面没有将以白求恩精神为代表的医学文化置于应有高度,势必对相关活动缺乏应有重视与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是参与者主观上不重视。毫无疑问,医学生及青年医务人员是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但无论是医学生还是青年教工,他们的学业与工作压力都相当大,这影响了他们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受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影响,部分医学生与青年教工有趋利心态,从而降低了他们从事志愿服务的愿望。

运行机制尚未理顺。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实际运行中机制就会不顺畅。这其中最大影响因素还是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改革。在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前,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这时所采用的是二级管理模式,即校团委负责统筹全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各学院分团委负责具体落实青年志愿者活动。这种管理与运行模式简洁有效。由学校团委统筹安排,保证了志愿服务目的的明确性以及组织落实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连续性。但随着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改变,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新的医学管理模式还存在不够理顺的现象,这对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带来影响。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多数学校医学教育管理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即学校——医学部(院)——学院。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很多学校没有将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校统一管理。这直接导致了组织管理上的混乱。医学部(院)以及各学院各自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理念不统一,组织运行上互不协调,造成志愿服务资源浪费,难以整合各志愿服务力量,难以形成规模与品牌。

服务项目缺乏创新。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因素制约着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良性发展。这就是相关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与其它青年志愿者服务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宏扬白求恩精神为宗旨,二是志愿者具有医学知识背景,拥有医疗技术专业优势。这些特点决定着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学生及青年教工是实现志愿服务的主体。因此,即使受到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不理顺等不利因素影响,大学附属医院仍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但当前志愿服务项目缺乏创新成为制约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良性发展的一个瓶颈。当前大学附属医院开展青年志愿服务还主要是采用两个传统方式。一是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医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为边远村民提供健康咨询。另一种方式是医院以重大纪念日为主题组织青年师生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宣传、诊疗等志愿服务。这些活动的开展固然有一定意义,但还是没有与附属医院的医疗、教学与科研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没有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没有与医院周边社区及其它社会有效需求紧密结合,缺乏创新的志愿服务载体,志愿服务自身生命力不足,对外影响力不够。

3 创新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实现途径

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历经近20年的传承与发展,这其中既形成了若干志愿服务的品牌,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功经验;但与此同时,由于志愿服务活动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使这项品牌性志愿服务项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勃勃生机,更好地服务于医学生及青年教工的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大学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要,从而形成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核心就是白求恩精神。要把以白求恩精神为代表的医学文化与大学主流文化有机融合,坚定不移地高举白求恩精神这面大旗,坚定不移地提升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志愿服务要与医学教育管理改革紧密结合。医学教育管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会不断发展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社会矛盾较为尖锐,存在社会失范引发风险因素。志愿者服务可以成为疏导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微调器。

(2)优化运行机制。运行服务机制的优化是志愿者服务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从运行机制纵向角度来说,对于志愿服务的统筹管理应采用二级管理的模式。即由学校团委统一管理、组织策划全校的白求恩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由各学院团委具体落实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不论在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是采用了二级管理或是三级管理模式,在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这项工作上,都应明确采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

(3)创新服务载体。创新服务载体是保持志愿服务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创新服务载体就是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志愿服务模式,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志愿服务要面向学院。这其中附属医院开展志愿服务尤其重要。附属医院承担着医疗服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三大任务,因此志愿服务要围绕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使广大师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风气改善。

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发起之初就成为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一项品牌活动,带来良好社会效益。但受到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项志愿服务活动虽得到了传承,并实现了一些新突破。但就总体而言,这项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总结成功经验,准确把握存在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白求恩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运行机制,提升这项品牌性志愿服务活动,这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与实践。

[1]王振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由来、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2):75.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46-347.

[3]王梓坤.论大学精神[J].新东方,2003(1):120.

猜你喜欢

白求恩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