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姆作品里的婚姻爱情观

2012-08-15郑素华

关键词:杰拉尔毛姆婚姻

郑素华

(福州大学应用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在国外有人称之为“继莎士比亚以来最伟大的作家”。[1]毛姆一生创作颇丰,自1897年发表处女座《兰贝斯的丽莎》以来,他一共写了二十几部长篇小说,三十二部戏剧,一百几十篇短篇小说,还有大量的游记、随笔和回忆录,都广受好评。毛姆的作品里不少是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而这些爱情多半中途夭折,并未能走向婚姻;婚姻,不管是否缔结在爱情的基础上,最后的结局多半是不完美的。毛姆通过对形形色色爱情婚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婚姻爱情的失望,以及在生活中的那种不安和孤独。

一、阴暗的爱情

毛姆在《作家笔记》里谈到了对爱情的看法,“爱情主要是种族繁衍的本能,这具体体现在绝大多数男人对于女人都是见谁爱谁,如果没法赢得所倾慕的第一个女人,他很快就会把心思转向下一个。当繁衍的本能得到满足后,让求爱者迷失心窍的痴狂就消失了,留给他一个老婆,受他冷落”。[2]21毛姆根本就不相信这世间有唯一的爱情,有崇高的爱情,有永恒的爱情。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爱情观,他的作品里呈现的大都是爱情的自私虚伪甚至是毁灭。

短篇小说《带伤疤的人》中的叛逆者,在临刑前用匕首刺死了来和他告别的老婆。他的理由是“我爱她”。而故事的结局却是出乎意料的,这个叛逆者反而因为他的“勇敢”赢得了赞赏,而免遭死刑,被发配边疆。叛逆者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并没有因为“爱情”而追随他的老婆去奔赴死亡的旅程。在毛姆看来,所谓的“爱情”就如同叛逆者手中的这把匕首,会血淋淋的置人于死地。

《情场失意一例》里的凯斯特兰子爵夫人与外交界最有才华的年轻人杰克·阿尔蒙的风流韵事暴露后,为了不失去财富,社会地位和安定的生活,她选择了继续维持和她丈夫的婚姻。虽然她不怎么喜欢凯斯特兰子爵,但是他富有声望和财产。为了能和她的丈夫重归于好,她乞求杰克辞去外交部的职务,离开英国。而她的情夫杰克由于认清了凯斯特兰夫人的虚伪面目,而丧失了对人生的信心,最后在异国他乡,死于肺结核,鸦片和饥饿。正如文中“我”的评论,“我知道痴心地爱着一个您认为不值得爱的人,而又无法摆脱出来是最容易把人毁掉的”。[3]57文中“我”的评论,正是毛姆对爱情的感受。执著于爱情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任何光亮,带来的只是痛苦和毁灭。消逝的只是所谓的爱情和执着于爱情的人们。而相对应的那些爱情的背叛者,如叛逆者,凯斯特兰子爵夫人,甚至没有一丝良心上的不安,依旧平静的按照自己原有的生活轨迹前行。

虽然毛姆笔下大部分的爱情都是残缺的,虚伪的,或是一方爱另一方,而另一方只是出于某种目的而被动接受。但是《奇妙的爱情》里却描写了一对天造地设,两情相悦的土著女人萨莉和白人男子雷德的爱情故事。

“这两个年轻人,姑娘十六岁,他二十岁,一见钟情。那是真正的爱情;不是出自同情,不是出自共同利益,也不是因为文化相当;而是真挚、纯朴的爱情。这是一种能够让野兽、甚至神仙互相吸引在一起的爱情,是使世界出现奇迹的爱情,是赋予生命以创造力的爱情”。[3]367可是即使这种被高度赞扬的奇妙的爱情,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一年之后,雷德对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心生厌倦,终于有一天不告而别,搭上了一艘英国捕鲸船离开了。萨莉三年后也嫁给了另外一个狂热追求她的白人——尼尔森,虽然她的心里还装着雷德,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尼尔森虽然一直和萨莉生活在一起,但是他对萨莉的感情也很快由狂热转为厌倦。故事的结局是已经当上船长的雷德故地重游,心里却并没有寻找萨莉的欲望,虽然和萨莉碰了面,但是两个曾经热恋过的人却谁也没有认出谁。

文中的尼尔森在与船长雷德讨论雷德和萨莉的爱情故事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爱情的悲剧不是生离,也不是死别。您认为他们两个人彼此爱慕之情能维持多久呢?呃,如果您整天看着您全心全意爱慕的一个女人,您会觉得分离片刻都无法忍受;可是实际上如果您再也看不见她了,您却丝毫无动于衷。这该有多么可怕啊。爱情的悲剧就在于淡漠”。[3]377

最奇妙的爱情成了一个最可怕的爱情悲剧。这就是毛姆笔下的爱情,也是毛姆心中的爱情,无望而阴暗,让人倍感凄凉却又无可奈何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或许根本就不值得去等待去追寻。

二、世俗的婚姻

毛姆作品里的女性,很多都是因为按照世俗的标准,需要嫁人了,才匆忙步入婚姻。《彩色的面纱》里的凯蒂,面对妹妹多丽丝初步入社交场合就觅到了如意郎君,为了赶在多丽丝结婚前出嫁,为了不被母亲数落,多丽丝答应了保守冷漠而不善交际的细菌学家瓦尔特的求婚。《赴宴之前》里的米莉森特,也是因为到了二十七岁,没有其他人愿意娶她了,所以就嫁给了年近四十,有个不错职位的哈罗德,虽然她并不爱他。米莉森特和凯蒂的婚姻基础是世俗的功利的,这种婚姻按照常理,大家各取所需,应该要是圆满的。但毛姆安排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凯蒂由于无法忍受这种冷漠的婚姻生活,而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查理通奸了。瓦尔特为了断绝妻子和查理的关系,把她带到了一个遥远的中国边远小镇湄潭府疫区,而自己在做试验时却不幸染上了正在当地肆虐的霍乱,客死异乡。而米莉森特因为无法忍受哈罗德的酗酒,将其谋杀,并编造谎言说哈罗德是酗酒后出现幻觉而自杀。凯蒂和米莉森特这两个造成婚姻悲剧,一个接一个直接促成了丈夫死亡的女人,却都没有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审判,而是继续过着安逸和舒适的生活。小说的这种结局让许多批评家愤愤不平,而毛姆这种模糊的道德感更是引来了许多负面的评论。

年轻美貌的时装模特儿莉莎特是毛姆短篇小说《现象与实质》里的女主人公,她是参议员斯瑞尔先生的情妇,她背地里和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的外销员偷情时被斯瑞尔先生撞见了。为了改变斯瑞尔先生的处境,使他由受别人欺骗变为欺骗别人,她决定和外销员结婚。最后婚礼在斯瑞尔先生的主持下隆重举行,所有人都皆大欢喜。莉萨特的婚姻只是为了给她带来更好的情妇的身份与地位,“他部长大人的情妇不应该在一家时装店里当一个微不足道的模特儿,而应该是一位体面而尊贵的有夫之妇,这对于他的身份显然是合适多了”。[3]550

《上校夫人》里的佩里格林夫妇貌似过着相敬如宾的婚姻生活。但实际上上校有着自己年轻的情妇,而他眼中人老珠黄,了无生趣的上校夫人埃维也有自己年轻的情人。而这一切直到年近五十的埃维夫人出版了一本诗歌怀念她与情人之间热烈激情的诗歌时,上校才知道自己也遭到了妻子的背叛。而结局是上校并没有因此结束这段彼此不忠诚的婚姻,而是假装毫不知情,继续过这种貌合神离的婚姻生活。

人性的虚伪软弱贪婪在毛姆笔下的婚姻里无处不在。约翰·怀特海德就说过,“毛姆最喜欢的话题是婚姻的不忠”。[4]其他评论家也指出通奸是毛姆最喜欢的主题。[5]可以说毛姆笔下的婚姻大部分都是丑陋不堪的。为什么毛姆会有如此的婚恋观呢?

三、婚姻爱情观的形成

毛姆这种婚恋观的形成和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毛姆有着良好的家庭出身,他的父亲是英国驻法大使馆的律师,母亲是法国皇室的远亲,巴黎社交界的名人。可以说毛姆的童年生活是十分幸福的。可是这种幸福又是如此的短暂,八岁时,毛姆的母亲去世了,这时候毛姆才开始学习英文。毛姆的英语启蒙老师是驻法使馆的一名英国牧师,他让毛姆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大声朗读伦敦出版的有关违警罪法庭的判案报道,这使毛姆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晓了生活的阴暗面。作家总是把自己最熟悉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毛姆的作品里出现了如此之多的背叛、不忠、罪恶与谋杀。十岁的时候,父亲过世,毛姆成了孤儿,被寄养在经济困窘、俗气卑微的叔叔家。毛姆一生与几个大他许多的哥哥们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是十分冷漠的。而让毛姆一辈子耿耿于怀的口吃更是使他受尽了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斥责。这也使他养成了孤独冷漠、敏感多疑的性格,“我发现社会交往使人厌倦,许多人以谈话为乐,在我年轻的时候,由于口吃,长时间谈话对我来说是一种尴尬窘迫,现在仍然是这样,对我来说,远离人群,拿起一本书是一种解脱”。[6]毛姆在《作家笔记》里还谈到了他的姑母,“我的姑母两年前就去世了。她尸骨未寒,我姑父就续了弦”。[2]6也就是说十岁以后的毛姆就再也没有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而是看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另外毛姆的婚恋生活也十分失败。他曾经与著名剧作家亨利·亚瑟·琼斯的女儿苏·琼斯(1883-1948)维持了八年的恋情,并向她求婚,可是遭到了拒绝。而实际上,毛姆是一个同性恋者,这在英国是政府要严惩的有伤风化的行为。为了隐瞒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毛姆在1916年和“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十分崇拜”的辛瑞叶结了婚。这段婚姻留给毛姆的只是争吵威胁和恐惧,在1927年毛姆终于结束了这段带给他无尽痛苦的婚姻。他甚至到了垂暮之年还对辛瑞叶心存怨恨,口出怨言。毛姆告诉他的侄子罗宾,“我当时是那样的虚荣和愚蠢,竟然相信了她……而她却毁了我的一生,她使我陷入了绝境”。[7]161

对于自己无法改变的性取向,毛姆一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苦苦挣扎。他不愿放弃他所不满并唾弃的世俗生活,但又不愿舍弃那虚幻却又向往的理想。“泰国的人民并不认为同性恋是什么反常现象,而把它认为是一种十分自然的事情……总有一天,人们将会意识到,有些人生来就是同性恋者,或者两性恋者,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本人就是两性恋者,但为了照顾自己的名誉,我只是不把这个事实说出去就是了”。[7]127毛姆心里很清楚,如果按照当时的法律道德标准,他就应该至少从表面上好好经营他的婚姻,过着和英国大多数“绅士”一样的生活,而在这种生活里他根本是不可能获得幸福的,因为这并不是他内心真正想要的。“当天神们在潘多拉盒里装满邪魔,然后又把‘希望’一并放进去时,他们一定窃笑不已。因为他们很清楚,这才是最狠毒的邪魔,正是‘希望 ’引诱着人类,叫他们一直忍受苦难,直到死亡”。[2]7正是这种可以得到自由和幸福的希望和渴望,如“邪魔”般牵引着毛姆,他终究冲破了道德的约束,在他自己的婚姻里出轨了,只是对象不是女性,而是男性——杰拉尔德,他一生的挚爱。

毛姆于1915年前后在法国期间遇到了“除了醉酒和控制不住自己以外,能弥补他许多不足”的杰拉尔德,[7]61并一度和杰拉尔德、辛瑞叶一同住在毛莱斯克别墅。当杰拉尔德因为品质低劣被驱逐出英国时,也促使毛姆做出了侨居国外的决定。毛姆和杰拉尔德共同走过了29年,毛姆认为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1944年杰拉尔德死后,毛姆甚至很长时间都无法从悲痛中复原。他多次和侄子罗宾说过,他永远也忘不了杰拉尔德。在他垂死之际,毛姆还希望“但愿我能够再见到我那亲爱的母亲,并能见到邪恶的杰拉尔德……但其实,那是绝对不可能的……”[7]219而杰拉尔德在对待毛姆的情爱上,并不如毛姆那么真挚。“在维也纳期间,我经常能见到杰拉尔德,我逐渐意识到他对威廉的态度是不太稳定的。他一会儿告诉我,说他如何如何喜爱威廉,称赞他是怎样怎样的伟人,夸他赢得了多大多大的成功,获得了什么样什么样的荣誉,可过一会儿,他却又要大大地发泄一通,抱怨自己在毛莱斯克简直像个囚犯”。[7]23因此在毛姆的作品中,两情相悦的爱情是很少的,这也是他与杰拉尔德关系的一个写照。

从毛姆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理解,毛姆正是把自己对婚姻爱情生活的感受辐射到了他的作品当中。对于一个从小看尽世态炎凉的人来说,又如何能写出人世的美好和善良呢?对于一个没有享受过美好家庭婚姻生活的人来说,又如何能写出幸福美满的婚姻呢?在毛姆的心中,作品中那些涉嫌通奸,谋杀的女性,只不过是为了走出世俗爱情婚姻的枷锁,勇敢地听从内心的召唤,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正如他和杰拉尔德,这又有什么错呢?所以毛姆总是对这些女性报以宽容和同情。在毛姆看来,错的是世俗的婚姻标准和框架,遏制了人性的自由。毛姆的成长经历和不幸的爱情婚姻生活,注定了他对爱情婚姻理解的片面性。但是从毛姆对爱情婚姻阴暗面的描写,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自由精神和人性的积极探讨,这也是毛姆作品如此受读者欢迎的原因吧。

[1]黄水乞.世网与毛姆[J].外国文学,1995(1)87.

[2]威廉·萨姆赛特·毛姆.作家笔记[M].陈德志,陈星,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威廉·萨姆赛特·毛姆.天作之合[M].佟孝功,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4]Thomas Votteler ed.Short Story Criticism[M].Detroit:Gale Research Inc.,1991.

[5]Anthony Curtis and John Whitehead eds.Maugham.The Critical Heritage[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1987.

[6]W.Somerset Maugham.The Summing Up[M].London:Pan Books Ltd,Cavaye Place,1976:66.

[7]罗宾·毛姆.盛誉下的孤独者——毛姆传[M].李作君,王瑞霞,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杰拉尔毛姆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风往哪吹
四百法郎买一个苹果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丑角的原型
英国:大学生创办足球学校
英国:大学生创办足球学校
英房产大亨猝死,留下90亿英镑产业
我的毛姆叔叔
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