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附论:第三世界“被害者”叙事及其批判

2012-08-15万真华

关键词:被害者第三世界论者

万真华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依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在拉丁美洲兴起的,是诠释外围资本主义不发达状态成因的多种理论总称。依附论者们从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根据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内外部条件,从历史与现状来认识前者对后者的“支配——依附”关系。该理论主要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框架内研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的原因,认为世界在资本主义的宰割下被分成发达的中心区域和不发达的边缘地带,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统治、掠夺和剥削,使得后者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畸形发展,最终导致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的局面。在依附论者的理论叙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裕和第三世界之间被定义为掠夺者和被掠夺者的关系。那么该理论是如何论证第三世界“被害者”地位的?这需要通过对依附论的理论叙事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获得真实的答案。

一、依附理论的相关概述

依附理论是拉美学者基于本土社会现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而产生的。战后广大亚非拉地区先后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但经济仍然十分落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由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转为以跨国公司为支柱的跨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与拉美地区的关系逐渐带有新殖民主义色彩。此时,拉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以外资为动力的依附性发展阶段,而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导致政治上民族民众主义时代的终结和官僚主义时代的开始,也意味着依附形式的变化和程度的加深。基于此,部分拉美学者把该地区的贫穷落后与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联系起来,认为拉美国家的不发达与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具有某种因果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理论片面地强调发展的内在因素,忽视国际体系中的不平等以及国际环境因素而缺乏对新社会现实的解释力从而陷入危机。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依附论者们开始尝试摆脱现代化理论的束缚,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话语霸权,尝试塑造以第三世界国家为视角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力图建构西方之外的政治经济发展新范式。依附论学派以其强烈的使命感,至少把西方社会科学从现代化理论的思想死胡同中拯救出来。

依附是依附论的核心概念,多斯桑托斯在其《帝国主义与依附》中提出了被学界普遍接受关于的“依附”定义,“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这样的情况:某些国家的经济取决于它们所从属的另外一些经济的发展与扩张。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些经济社会与世界贸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有些国家(统治国)只能以此作为扩张的反映时,就采取了依附的形式,这对于它们当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1]322在依附论者看来,依附既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政治、社会及文化等方面,而且政治、社会、文化上的依附是由经济依附所导致和引起的。

二、依附论中第三世界“被害者”的叙事理论

依附论者认为,自资本主义发轫以来,世界日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发达的中心国家,一是不发达的外围国家,并且这种不平等的结构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于是,他们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场,致力于分析和研究边缘不发达国家的落后原因。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众多,观点杂陈,学界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依附论划分为不同的派别。本文将通过对几位来自不同学派的依附论理论家的叙事理论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以便全面地理解他们关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关系以及第三世界的“被害者”形象的解释。

(一)结构主义学派的叙事理论

拉美经济委员会提出“核心——边陲”分析模式,认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形成了不平等格局: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仅仅是发达工业国家生产原料的提供者,发达工业国家通过技术垄断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原料等初级产品价格,“技术进步的好处只集中在中心国家(发达工业国家)而不会惠及世界体系中的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2]基于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所形成的中心对边陲的剥削关系,最终导致中心国家日益发达而边陲国家日益贫穷落后。

(二)激进主义的依附叙事理论

激进主义依附理论的代表巴兰提出了“经济剩余”概念,“依附的实质是中心国家吞占外围国的经济盈余”。[3]他认为尽管不发达国家生产水平低,但由于消费水平低,所以经济剩余相对较大,但这种经济剩余无法实现生产性转化,加上国家内部投资刺激小,大部分的经济剩余被中心国或跨国公司拿走,部分也被特权级阶层所消费。由于外国资本控制国内市场,国内经济在没有经历自由竞争阶段就已经走向垄断,所以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障碍重重。

弗兰克构建了“宗主——卫星”模式来说明非西方国家社会“不发达”的形成原因。他通过对巴西、智利两国的案例研究发现无论他们“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部门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就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了,他认为“最不发达的地区是那些过去同宗主国联系最紧密的地区”。[1]318弗兰克依附理论的内容如下:(1)在商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时期,第三世界被迫接受着不平等的生产专业化分工,以满足帝国主义国家对原材料的需求;(2)商业垄断是宗主国剥削卫星国赚取剩余的经济手段;宗主国还垄断了先进技术,又是跨国母公司的所在地,它们对卫星国拥有强大的支配力量;(3)宗主国安插卫星国本地精英以控制他们的政治。卫星国的当地精英“充当着宗主国统治阶级剥削自己国家经济剩余的帮凶”。[4]以上种种情况使得两者之间建立了剥削性的“宗主——卫星”关系等级链条,弗兰克将其称为“依附的链条”,“一条宗主国与卫星的链子把欧洲或美国的宗主中心到落后国家的穷乡僻壤的世界体系各个部分都联结了起来”。[1]318总而言之,宗主国对卫星国经济剩余的剥削,对商业、技术的垄断和控制是与卫星国的不发展是相联系的,所以不发达国家必须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脱钩”才能使得他们的经济剩余转为自身的积累。

(三)正统依附叙事理论

作为正统依附理论的代表,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在理论叙事中提出三种“依附历史形态”:(1)殖民地商业依附形态,即统治国通过贸易垄断以及伴随着产生的对土地、劳动力、矿藏的垄断来支配殖民地的经济关系,它的基本形式是商业、金融资本与殖民主义政府相勾结,导致依附国国内生产体系的畸形发展;(2)金融——工业依附形态,统治国依靠资本优势通过对附属国的原料及农产品生产部门的投资来获得发展,导致依附国生产结构的单一;(3)技术——工业依附形态,统治国通过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及资本向依附国进行投资,其目的是占有市场,从而获取暴利。这些结构性的束缚手段,不仅制约着附属国的对外政策,也影响着其内部的结构、生产方式及资本的积累。多斯桑托斯认为,这三种依附形态反映出宗主国对附属国的控制手段由自然资源、贸易垄断转向金融和技术,前者的发展是通过垄断和控制的手段来榨取后者的财富为代价的。

通过以上依附论者们的理论叙事可以发现,首先,依附论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外围”国家不发达的根源以及如何走向发展。依附论者们认为,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原因在于世界性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及其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不平等的国际交换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夺、统治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其次,“中心——边缘”结构是依附理论为自己构造的一种便利的分析工具。“中心——边缘”可以有多种表述形式,如“核心——边陲”、“中心——外围”、“宗主——卫星”等,但不管用词有何不同,都旨在表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不平等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从这些叙事结构和内容中可以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扮演的是“致害者”的角色,第三世界国家则被塑造成“被害者”的形象,尽管剥削的手段和工具各有区别,但是剥削的后果均是导致第三世界国家的贫穷和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其所造成第三世界的不发达状态才发展起来的。

三、对依附论中第三世界“被害者”叙事理论的批判

依附论为我们认识第三世界落后的根源以及如何解决这种不平等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在依附论者的理论叙事中,他们共同阐述的事实是:这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造成了第三世界国家大量资本外流;国内生产结构单一;国家政权软弱;由于国外势力的入侵,国内形成两大对立阶级阵营,即依附于国外势力与不依附于国外势力的两大阶级。总之,在依附关系中,发达国家为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远大于积极影响。然而,依附论中对第三世界“被害者”的理论叙事也存在不少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影响了该理论本身的价值和解释力,还引起了众多的批评和质疑。

(一)理论存在逻辑缺陷

首先是单因论的论证逻辑。依附理论学者过多认为是“依附”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极度贫困,将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交换等作为一种决定因素,并将这种依附结构看作是不发达的唯一根源。“它为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一国社会及经济现代化的状态——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单一的解释因素——资本主义的经济(利益)驱动”。[5]从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原因来看,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国内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因素,也有历史发展和现实的原因,而依附论者对国内及其它因素的研究则给予忽视,仅强调单一变量的绝对作用,这明显是夸大了第三世界的“被害者”形象,难以充分解释第三世界落后的原因,陷入了“外因决定论”的误区。

其次,依附论者在论述发达国家的剥削与不发达国家的贫穷之间因果关系的逻辑上欠缺严密性。他们的理论叙事中所构造前者的富裕与后者的贫穷从前因后果上看似乎是环环相扣的,但该论证仍显得过于粗糙。如,有依附论者认为不发达国家遭受西方工业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而成为“被害者”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阻止和改变这种被害的处境,力量的悬殊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这种因果关系显得过于勉强。另外,弗兰克在论证依附链条时通过纯粹经验主义的方法,认为卫星国在宗主国的控制之下,国内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均在富裕的消费者(发达国家)与贫穷的生产者(不发达国家)之间充当中介,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附反映的是国内各集团之间和阶级之间的冲突及利害关系。这些理论叙事似乎在论述第三世界存在的问题,全都可归结为外国的控制和剥削,然后在这个设定好的前提假设之下,所有的叙事分析都把内因撇开,有意把外部的各种联系都考虑进来,以此作为因果逻辑来解释所有不发达现象的原因。

(二)理论解释与经验事实互相矛盾

依附论学者过于强调外部因素对第三世界发展的阻碍作用,而忽视其积极作用。根据依附论者的叙事,第三世界的不发达是资本主义的剥削所造成的,但依据这一逻辑,那些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最密切关系的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是最不发达的,可是这些预测和经验却互相矛盾。不难发现,某些在独立前和独立后都与宗主国保持密切联系的殖民地和国家,却成为技术转移的受益者,目前已进入工业化程度最高、最繁荣的第三世界行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亚一些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正因为主动参与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体系之中,充分利用跨国公司提供的资本与技术,并结合本国的民族资本和私人资本,才出现了经济的迅速崛起和腾飞。可见,依附论关于第三世界的“被害者”话语难以合理解释“东亚经济奇迹”的客观事实。其次,这种第三世界“被害者”话语也难以说明20世纪80年代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在依靠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本与技术,从而成功地走出积累性债务的困境最终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实际上,“由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工业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外国公司的利益与依附国家的国内繁荣可以同时并存”。[6]应该看到,在依附结构中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双方还会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一面,尽管这种依存关系是不对称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世界经济体系理论中还存在的其它基本属性,如互惠互利、相互依存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等。

所以,依附论中过于强化第三世界的“被害者”地位的观点值得商榷。第三世界国家在依附结构中也具有能动性,他们能把西方国家的单一剥削和掠夺转变为依附双方的“双赢”,这点不能否认。同时,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概括为一种损益相抵的状态是不准确的,对抗关系只是其中一种,双方还存在着利益纽带和合作的关系。

(三)理论态度的情感性

前面提到,依附论者们在理论叙事中强调一方是“致害者”角色,另一方是“被害者”角色,从而忽视了这样一种可能:在某种情况下,不发达国家也可以从中获益。由于不发达国家国内市场小,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是极其有限的,一旦进入到国际市场这将会刺激国内的生产。尽管卡多索、多斯桑托斯等学者考虑到这一点,但他们在立场上更强调不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弱者地位。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地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所产生对双方的有利、不利或两者兼有的情况,只热衷于谈论贸易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及不利的影响,而避免讨论有利的一面。因此出现了只列举对观点起支撑作用的事例,这种偏激的理论态度使得他们在分析方法上陷入了“削足适履”的误区。

可见,激进主义的依附论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明显有对外因的偏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嫌疑。第三世界作为“被害者”形象的这种理论叙事分析方法受到较重的意识形态负累。显然,依附论将欠发达的责任从发展中国家的肩上卸下,并将之怪罪到发达国家的头上来,是一种激进的革命理论思想。

依附论对第三世界不发达状态的解释归结于外因性,这些解释都是建立在第三世界遭受工业化的西方国家剥削的这一观念基础之上的。通过以上对依附论的理论叙事结构及内容的阐述和批判,它们所塑造第三世界的“被害者”形象是不恰当的,在揭示不发达国家落后的根源时理由显得不够充分。只强调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只重视外部因素而忽视国内因素,从而陷入单因论的论证逻辑,理论分析难以解释经验事实,加上理论态度的情感性,使得依附理论关于第三世界的“被害者”地位的理论叙事难以支撑起来。这至多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第三世界国家由于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而蒙受的耻辱,仅仅为补偿要求提供道德的合理性罢了。

[1]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M].高铦,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2]巫宁耕.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1.

[3]杨永华.发展经济学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32.

[4]黄振辉.依附论的理论叙事结构分析及批判[J].学术探索,2006(2):96.

[5]劳伦斯·迈耶.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M].罗飞,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62.

[6]韩纪江.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69.

猜你喜欢

被害者第三世界论者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Facing emotional impact of a warming planet 直面全球变暖造成的情感影响
阅读理解两篇
家庭命案谁是凶手
古代高危职业之谏论者生存指南
捕鸟人和山鸡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激进反对派要香港仿效“第三世界”
风扇杀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