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新路径
2012-08-15史佩宇
史佩宇
人文关怀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新路径
史佩宇
发端于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人文关怀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必须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实践中人文缺失严重,内容陈旧,工作方法简单,要改变这种现状,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效果。提出了人文关怀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新路径。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路径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人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关怀,主要体现为尊重人、理解人和发展人。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尤其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不但丰富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而且还有效拓宽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胸和视野。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实践中人文缺失现象非常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非常有必要在人文关怀视阈下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一、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人文关怀通常被认为是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对人性和人的价值的肯定,尊重人的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理性思考及精神生活。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表现为对人的人格尊严及价值需求的一种关心和尊重,不断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及主动性,从而使人都能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
人文关怀的内涵可以从很多层面来解读。首先就是人文关怀认为人不但是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存在。其次,人文关怀认为人不但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而且在实现自我发展过程中也处于核心地位。再次,人文关怀认为对人的价值必须要非常认同,特别需要尊重人的主体性,认为人本身就是改善人的生活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最后,人文关怀认为需要对人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关怀,不但要对人的物质需要关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怀人的精神层面需要,不但要为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创造条件,而且还必须要为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需要提供条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主动和积极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当前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日常的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实践中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实践,其人文价值在于通过思想、观念、意识等方式为人的生存提供精神动力,促进人的思想解放,进而最终促进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1]因此,可以在人文关怀视阈下将学生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的接受者,看成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这样就要以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为育人工作的目的,在这个育人的过程中重点处理好传统的“灌输”教育同现代的“引导”教育之间的转换和递进关系,这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缺失表现
一是对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实效认识不够。目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全面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实效性,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是对学生的情感和精神状态重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物质需要,没有看到受教者的个性发展内在需求的满足程度。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存在严重的浮躁心理,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尤其是忽视了很多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发展需要。
二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体个性的重视,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造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但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重视了学生群体的共性发展,往往采取 “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忽视了学生不同的个性需要和不同的心理发展渴求,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教育和人文关怀严重缺失。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实践中也存在重管理、轻关爱的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及就业观,致使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校园事件频频发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内容陈旧,育人方法简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应该是立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服务学生,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因为受到传统的陈旧思想的影响,经常将个人的价值实现同社会的价值实现相互对立,过于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在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诸内容的关系中,重点突出的是政治教育,其他的内容则是根据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而制定的。”[2]所以平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表现出了强烈的泛政治色彩。另外,在教育内容上也是过于注重意识形态,比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对思想道德轻视,比如很少涉及到思想信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再就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是简单老化,重空洞的理论灌输,轻思想疏导,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很难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
三、人文关怀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新路径
一是提升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提高对人文关怀科学内涵的认识。首先,教育者必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目的,将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的着力点。其次,要提倡和推广师生平等的教育模式,充分接纳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差异,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上,彻底走出过去传统陈旧的特权式和教训式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能发自内心地同教育者产生彼此的共鸣。再次,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对人文关怀相关理论的认识理解。最后,要坚持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久性,充分发挥好各个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
二是积极构建科学的人生观、生活观及价值观。首先,教育者必须要看到并且承认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学生离开了父母和家庭就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还要看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存在也是客观的,所以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人文关怀教育及心理疏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感情困惑或就业压力时,通常会产生迷茫的情绪,不能有效抵抗挫折。此时需要教育者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极认识自我,科学看待生活,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情趣,形成乐观豁达的生活观及价值取向。
三是尊重个性差异和受教者的主体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的根本。因为每个受教育者都有独立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解方式和体验方式,有自己的实际追求,所以每个学生都在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志趣爱好及道德标准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人文关怀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就必须要坚持 “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要从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出发来规划设置不同的育人方案,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能动性,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品行。
四是贴近学生实际,积极打造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一方面在人文关怀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要结合学生都特别关注的国内外新形势,注重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及进取精神。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其内容必须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重点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用学习到的理论来辩证看待周围的问题;另一方面,教育者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新途径,构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平台。首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健全心理辅导机制,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帮助他们找到自身存在某些优势,“这就要求进行心理疏导的教育人员要注意挖掘和利用教育对象个体自身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潜能,促进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帮助其重建心理和谐。”[3]其次,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人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最后,要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伦理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品味及文化理论素养。
[1]曹清燕.引领人之生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探索,2010(6).
[2]张俊刚.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J].党政干部论坛,2010(13).
[3]潘莉.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7).
G641
A
1673-1999(2012)09-0157-02
史佩宇(1976-),男,山东临沂人,硕士,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土木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