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文化建设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08-15俞卫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精神

俞卫真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特征

(一)政治立场坚定,但政治观过于现实

“90后”大学生出生并成长的社会大背景是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给国家与社会带来了生机勃勃、不断向上的活力与前景,使当代大学生倍受鼓舞。因而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认同并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切盼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于国家能够早日实现现代化,于个人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但“90后”大学生在政治观上却表现得过于现实,对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前途的重大事件不太关心,对竞选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其而言,国家大事显得太过遥远,当选学生干部却有着现实的利益。

(二)个性独立,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知识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海量的知识信息使他们充满自信,对很多事物敢于持批判的态度;不“人云亦云”,习惯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判断和接受前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接受;自主意识强烈,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获得外界的关注,极力表现自身的与众不同。同时,“90后”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任性。他们重视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漠,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又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只注重自己的感觉而忽视他人的感受。

(三)渴望成功,但理想信念淡薄

近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从一文不名到拥有巨额财富的商业精英,即所谓的 “草根英雄”。出生并成长于这一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成功渴望,他们大都不再崇拜歌星影星,而以“草根英雄”为榜样和偶像。同时,在“90后”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的现象。他们往往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抱着“得过且过”、“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在课堂上呼呼入睡,逃课、补考成为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常态。甚至于非常严肃的最能体现理想信念的“入党”,也仅仅是为了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四)崇尚创新,但持久力不足

良好开明而的家庭教育、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信息爆炸网络互联的时代背景使“90后”大学生的思想更为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大都崇尚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反对因循守旧,当今开放多元的社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创造能力的舞台。但同时,“90后”大学生的持久力和专注力却相对不足。一方面,由于每天都在接收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各个层面的丰富而庞杂的信息,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诱惑,他们很难在某一事物上停留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能力不强,一旦在某一事件中遭遇挫折和打击,他们就很难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持久力,往往半途而废。

上述“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特征,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仅仅依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和课堂教学质量和高校各个层面的管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发挥大学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结合“9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征,通过建设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塑造当代大学所应具有的政治观念、理想信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和目标追求,以此来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引导、道德培育、文化熏陶和人格塑造,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大学文化建设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发挥政治引导作用,树立正确政治观念

如上所述,“90后”大学生虽然政治立场比较坚定,但政治观过于现实。大学文化所具有的政治引导作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之一问题。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术传统、文化精神和基本理念,反映了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共同追求和共同目标。大学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尤其是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形成具有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的大学文化,必然产生一种感召力。这种感召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使他们树立正确政治观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发挥道德培育作用,培育优秀道德品质

我国的教育历来就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从古代的“孟母择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近代毛泽东提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可以说几千年来的教育无不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一个人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学生时代无疑是人生德育培养的关键阶段,大学时代又是一个人人格美德塑造定型的阶段,就更显得重要无比。如上所述,“90”后大学生的往往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不强、事事以我为中心等不良观念,应抓住这一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首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美德”的灌输。如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代圣贤的事迹和格言,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从网上收集类似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美的道德观,什么是丑恶的道德观,从而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再就是美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只是个理论问题,更要落到实处。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鼓励和支持他们敢于同不美的思想和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在班集体,在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好的风气,这就能从根本上树起一代新风,以正夺邪,使坏的思想和言行没有立足之地。只要持之以恒,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教育和培养效果。

(三)发挥文化熏陶作用,构筑丰厚人文素养

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犹如鸟之两翼不可或缺。受当前高等教育中重“科学”而轻“人文”、重“知识”轻“素质”思想的影响,“90后”大学生具有科学精神有余而人文精神不足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上述的理想信念淡薄,缺少人生规划,缺乏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针对“90后”大学生的这一思想特征,大学文化建设可以发挥文化熏陶的作用,构筑他们丰厚的人文素养。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尤其是大学的环境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人文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大学生不仅拥有科学知识层面的素养,而且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观摩展览、社会实践、技能大赛、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氛围,大学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素养、有进取精神、有理想信念、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的人。

(四)发挥人格塑造作用,塑造健康人格精神

“90”后大学生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优厚的家庭生活条件培养了他们“娇嫩”。如上所述,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失落、迷茫、困惑和悲观厌世等诸多心理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大学文化必须发挥人格塑造的作用,通过大学的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优雅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大学文化环境中,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精神。将学生的人格塑造融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融于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中,让学生在人际日常活动中体悟做人的道理,将大学文化建设所倡导的自尊自强、积极进取、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精神,从而使人格塑造达到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发挥能力培养作用,培养持久创新能力

新一代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希望和栋梁,祖国建设不只是需要他们的 “美德”,同时还需要他们的“才”。这个“才”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个人才的创造力。怎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就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上所述,90后”大学生大都崇尚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持久力和专注力却相对不足。因此,要发挥大学文化能力培养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大学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首先是培养他们创新观念的建立,不是满足于一时的、一件事的创新,而是确立自己人生的创新观念,确立自己的创新型性格,使他们成为一个无休止的创新人才。其次是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将自己创新的种子埋在自己所学知识的沃土之中,令其发芽、开花、结果。另一方面,通过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一种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思想观念,在创新成功的自信和喜悦中,教育他们树立起戒骄戒躁、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创新的持久力、专注力,使他们在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仍能坚持自己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1]傅进军.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冯亮波,魏巍.论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3]李文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新疆社科论坛,2008(4).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大学精神
“留白”是个大学问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