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碳经济制度的理论发展
2012-08-15丁云李佳佳
丁云,李佳佳
浅析低碳经济制度的理论发展
丁云,李佳佳
介绍了国际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做法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阐述了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制度研究的理论成果。
低碳经济;经济制度;研究状况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指导下,以技术、制度、产业转型等多种创新手段,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形成的一种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社会经济双方面共赢的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承担保护环境责任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生态文明。
一、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国际上在1997年制定了《京都协议》。这个协议于2005年生效,其中规定了发达国家2008-2012年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平均减少5.2%。
是最早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首次阐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中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希望于2050年转型至低碳经济社会。2007年12月,联合国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巴厘岛路线图”[1],这就把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推广到了全球的紧急发展范畴。2008年,八国峰会发表声明,将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其他的签约方一起达到至2005年减少5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目标。2008年5月,在伯明翰举行的第一届国家气候变化节提出了“后碳时代城市”的目标,并提出于2026年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60%,人均排放量由616吨降至218吨。2009年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采取措施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虽然没有形成最后协议,但却使以温室气体减排促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深入人心。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在“九五”计划之后的4个五年计划中都提出要降低能源消耗和降低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2003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利规划》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并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APEC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等四项建议,明确表示中国要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2]。2008年10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华环保基金会共同主办可持续发展年会,主题就是“实行公众参与,推行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号提案”就是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是未来主要的建设方向。
二、低碳经济制度研究状况
(一)我国的低碳经济制度研究
我国对低碳经济制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低碳经济制度的分析;二是研究构建我国未来的低碳经济制度。
我国现在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推动发展低碳经济,但是还需要加强有关立法,建立健全法制体系[3]。孙晓伟认为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政策,存在对原有经济发展制度的路径依赖和环境资源产权制度不完备、环境管理的经济制度不完善三大问题,其中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环境税收制度尤其有待完善[4]。在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我国已经制定了如煤炭法、节能中长期规划等,但还没有规定细化的奖励手段与程序。发达国家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转移采取的是不愿意战略,只是转移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技术,造成我国一旦担负减排任务就只剩下成本高、难度大的项目。因此,需要研发属于自己的清洁能源机制。我国现有的财税制度还存在与低碳经济发展相悖之处,表现在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效率不高;绿色采购制度不完善,缺乏实施细则;消费税范围偏窄,导向性作用不强,相关税种不明显等。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人类观念的转变。在碳收制度上,我们应当积极吸取国外成功征收碳税的经验,制定高技术发展战略措施,实行“证书”制度(仿照意大利的“绿色证书制度”等)[3]。 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财税政策和低碳信贷等金融政策,进一步推动多元化的低碳融资体系建设。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兼顾公平和效率、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体系,形成有利于低碳排放的市场交易机制[5]。
樊岑遥、王驰认为确立“公民基础碳排放权”的法理基础地位,是建立公平、合理的低碳经济制度的核心[1]。杨国锐认为为了保障城市发展低碳化的目标,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工具的创新,而制度创新主要是地方政府考评制度的创新,政策工具的创新则包括直接管制、税收调节和财政补贴。朴英爱认为,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在经济活动的入口环节为减排提供条件。而技术创新有赖于产权制度的保护和引导,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产权制度的内容,是重要的碳出口管理制度。要通过促使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互动循环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6]。张乐乐实证分析了当前排污费征收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应推行排污费许可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扩大排污费征收范围[7]。王凌云、祁磊认为应当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合理设立承保机制,合理界定承保范围,合理制定保险费率,采取强制性为主、任意性为辅的投保立法模式[8]。柳福东、朱雪忠认为我国现有的专利制度是基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建立的,为应对低碳经济发展需要,专利制度应当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为准则进行变革,为低碳经济提供专利政策支持[9]。
(二)国外的低碳经济制度研究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恶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为此,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碳税和碳交易制度受到普遍关注。
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所征收的税,通过对一些化石燃料性质的产品按含碳量的比重来征税,以达到低碳排放、消耗减少的目的。碳税最早于1990年在芬兰开始征收,此后西欧的很多国家也开始征收。近年来,日本、加拿大等国为了遵循《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也开始征收碳税。
研究者发现,国际协调碳税的主要障碍是各个国家的能源税率差别很大,在实践中许多国家的碳税税率比较低而且还实行补贴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碳税政策。日本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使用能源税和碳税能够达到预计的碳排放下降目标,也能使使用的能源种类发生改变,如天然气的使用。1990-1999年挪威实施碳税,研究发现虽然减排有一些成果,但并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原因是挪威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碳含量类型的燃料征收的税收和税额比例都不同。有学者运用灰色理论构建三种碳税方案下的模型,预测了有助于更好发挥碳税效果的碳税方案。
碳交易是以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为目的,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而形成的交易。根据《京都议定书》制定的排放机制,碳交易分为两种形态:配额项交易和项目项交易,两者分别是总量管制下和减排项目中所产生的减排单位的交易。《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是唯一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机制,其中有关于发达国家把资金、技术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利用造林碳汇项目所产生的碳汇额度与国内的减排指标相抵消等规定。这些规定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形成了广阔的碳交易市场。
我国虽然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但是排放总量却在激增。Hu Chuzhi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我国碳排放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缺少碳排放的政策,以及政策实施上不够力度,他建议建立和实施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环境调控政策[10]。
三、结语
发达国家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他们对低碳经济制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碳税和碳交易制度,所推出的很多法案和措施对我国都有借鉴意义。我们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这一潮流,建立公平合理的低碳经济制度,丰富低碳经济制度的内容,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及制度的创新。在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上,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培养民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樊岑遥,王驰.关于建立中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28).
[2]杨爱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政策架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3]杜涛.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的理论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3).
[4]孙晓伟.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J].现代经济探讨,2010(3).
[5]纪玉山,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
[6]朴英爱.低碳经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
[7]张乐乐.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排污费征收制度[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3).
[8]汪凌云,祁磊.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0(30).
[9]柳福东,朱雪忠,文家春.面向低碳经济的专利制度研究[C].第五届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0.
[10]尹希果,霍婷.国外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9).
F205
A
1673-1999(2012)03-0081-02
丁云(1988-),女,江苏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2010级硕士研究生;李佳佳,浙江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
20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