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英译本比较研究
2012-08-15王菁
王菁
《墨子》英译本比较研究
王菁
对比分析《墨子》现有的三个英译本,论证了《墨子》英译本的文章意义、文章风格及文化层面,探讨了在中国典籍英译中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
墨子;异化;归化;翻译策略
一、墨翟及《墨子》简介
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是我国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节用、薄葬、兼爱、非攻等,不满于儒家的崇信天命、繁文缛礼、尚乐厚葬等思想。他独树一帜创立墨家学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关于墨子的著作有《墨子》一书,其中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二、《墨子》英译本比较研究
(一)《墨子》现存的英译本及译者简介
由于当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令,墨家学问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很长一段时间。即便在当今,古典英译日益盛行,现存的《墨子》英译本较之《道德经》《孔子》等先秦诸子百家著作的英译本还是为数甚少。
迄今为止,正式出版的《墨子》英译本有四:一是在西方世界流传最广的梅怡宝 (Y.P.Mei)的选译本(简称“梅译”),二是汉学家伯顿.沃森(Burton Watson)的选译本(简称“沃译”),三是美国宾州爱丁堡大学李邵昆教授的译本(简称“李译”),四是汪蓉培和王宏合译的墨子全译本(简称“汪译”)。
梅怡宝先生是中国留学生,长期居住在海外。他的译文文笔流畅,多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汉学家伯顿·沃森(Burton Watson)先生精通中日两国文字,专门从事中日古典文化翻译,出版的译作有20余种。他翻译的不少作品成为了美国大学的教材,其翻译的中国古典典籍种类之多、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西方汉学界实属罕见。李绍坤先生是在美国研究墨子最有成就的学者,著有《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墨学十讲》等书。汪榕培先生是著名的英语教育家,同时在中国古典文化翻译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和王宏合作翻译的《墨子》英译本是迄今为止《墨子》的唯一一本全译本。
(二)各英译本比较与研究
《墨子》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先秦哲理散文中以质朴无文著称。本文主要针对《墨子》英译本的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即文章意义、文章风格以及文化层面。
1.文章意义。翻译一篇文章,重中之重的任务便是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中国古籍的翻译所使用的文字是古文,英译古典古籍则必须先由古文注释为现代白话文,再由白话文译为目的语,这其中信息的熵化、耗散、重构自不待言。
词义的翻译。自六朝以后《墨子》一书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命运。由于缺乏史料考证,其中很多章节脱落,文章很多部分出现纰漏,这就使得人们对《墨子》的理解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古典文学信息的传达与转换是典籍翻译很重要的课题。古典文学首先要求译者由古文转换为白话文,再由白话文转换成外文,这其中,信息的殇化与转变自不待言。《墨子》的英译本也因为对《墨子》原本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随着近代对《墨子》研究的长足进步,我们可以发现现存英译本的一些误译、漏译。
例1: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墨子·尚贤·上》)
中文释义:禹把益从阴方之中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统一。
其中的“九州成”,沃译为“the nine provinces were well ordered”。汪译为“unified the country”。李译为“the nine provinces remained in order”。据吴龙辉注释的《墨子白话今译》,我们了解到,“九州成”的意思应为“天下统一”,所以,沃译有点不妥,他对句子的误解导致了误译,而李译的“九州”译为“nine provinces”则有失妥当。据百度百科解释:“九州的起源应该是泛指中国古代所有的行政州区。因为数学数制,在当时的限制,人们只知道个位数只有9,就是9进制!并不一定在当时只有9个州,而是因为计数技术落后导致的“九州”流传。 ”
句子的翻译。例2:曰:“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兼爱·下》)
[今译]他说:“我听说在天下做一位明君,必须先看重万民之身,然后才看重自己之身,这以后才可以在天下做一位明君。”
汪译:I have heard that,to be a truly enlightened ruler,one must treat his people in the same way as himself.Only in this way can he make himself a truly enlightened ruler.
李译:He would say to himself:I have heard that to be a sage of the world,one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his people first and then the needs of himself.
对比看来,汪译未译出原文中“先后之顺序”,但此“先民后主”的观点恰恰是《兼爱》思想所要强调的。如此看来,译出“先后之顺序”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译则对原文理解有偏差,所以,此句李译最佳。
2.文章风格。翻译古典文学,针对不同的译文读者,译者会采取不同的译文风格,选择合适的翻译手法及策略,形成恰当的文章风格。译者主体性在中国典籍的翻译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探讨《墨子》译本时,不同的译者身份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比如,假设译本的读者是青少年,那么译本最好采用归化法,使译本通俗易懂;假设译本读者是国外研究文学的专业人士,则可倾向于采用异化法,使译本富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带来美的文学享受。
《墨子》一书文风质朴,语言平实、简洁、自然。以下是《墨子》四个译本的文章风格:
梅译本的译者梅怡宝先生早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常年旅居海外,学贯中西。他的译本主要针对对中国哲学感兴趣并有一定了解的英美人士。因此,梅怡宝先生在翻译中大都采用异化手法(直译),更忠实于原文的句式及文体色彩,更多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属于学术型的语意翻译。
沃译的译者沃森先生为哥伦比亚大学文学教授,长期从事中日文学文化传播与翻译。此译本主要针对对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了解甚少的大众西方读者。因此,沃森大都采用异化(意译)的手法,运用符合欧美语言习惯的通俗易懂的词汇及句型,达到连门外汉都能看懂的效果。属于典型的普及型的交际翻译法。
汪译针对不懂中国文化的欧美人士,以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汪蓉培提出:“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以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在英语读者可能接受的基础上,能够直译就直译……在个别场合下采用翻译型手法。”
李译同样出于让更多欧美人士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目的,针对的译本读者大都为从未接触过东方文化的欧美人士,其采用的翻译策略无一例外为异化(意译),译本通俗易懂,旨在译出原文大致意思,但也付出了其译文大量信息漏译的代价。试比较:
例3:“者以贤者众,而不孝者寡,此谓进贤……此谓事能。 ”(《尚贤·中》)
今译:“所以贤人越来越多,而不肖的人越来越少,这就叫作尚贤……这就叫做使能。”
沃译:sothat worthy persons increased in number and the unworthy became few.This is what is called advancing theworthy….Thisiscalledemployingthecapable.
汪译:Thus the virtuous multiplied and vicious diminished in number.Such is exaltation of the virtuous….Such is employment of the capable.
沃译将“此谓”译为“this is called”,口语性强,通俗易懂。“众”“寡”译文选词都十分口语化,符合其国际交际原则的翻译手法。汪译采用“multiply”“diminish”较为高压的词语,明了而不失文雅,更具文采性。
3.文化层面的比较。《墨子》作为先秦的文化瑰宝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文化负载词采取的翻译策略在20世纪初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一直以归化译法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崛起,中国学者乐于将本国文化向欧美国家输出,加上近年来韦努蒂提出了反西方文化侵略的抵抗性翻译法,越来越多的译者开始倾向采取保留东方情调化的异化译法。
但是翻译是一种多样性、复杂性的创造性活动,单单使用一种翻译策略只会产生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而且过度的异化会导致读者对原文内容的晦涩难懂,使译文缺乏可读性。
综合说来,文化负载词常用的的译法包括异化法、归化法、解释说明法、音译法等。
(1)异化法。
例4.“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兼爱·下》)
[今译]:“人生在世上并没有多少时间,就好像马车奔驰缝隙那样短暂。”
沃译:Man's life on earth is as brief as the passing of a team of horses glimpsed through a crack in the wall."
汪译:Man's life on earth is as brief as the passing of a four-horse-drawn carriage glimpsed through a crack in the wall."
李译:The human life is too short on the earth,it will pass away just like the running horse goes by.
此处“犹驷驰而过隙”形容时间飞逝,此类意思在英文中有相应的地道表达,如:“Time flies;The human life is too short on the earth.”但是,沃译与汪译的异化法及直译直接将其原本的中文一字一句译出,也能表达时间飞逝的意思。保留本国文本中不可忽略的差异即文字的异质性,从文化政治角度来看,构建“文化他者”,从文化心理角度看,满足了西方读者的文化心理预期,从审美角度看,延长了审美过程,增加了审美快感。
(2)归化法。异化法就是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同时舍弃承载相应意义的源语表达方式。
例5.“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尚贤·上》)
[今译]:“他们确实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良佐呀!也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的良士也就可以增多了。”
沃译:Men such as these are the treasures of the nation and the keepers of its altars of the soil and grain.They too should be enriched and honored,respected and praised,and when this has been done,they may be obtained in plenty.
汪译:Noble in character,versed in rhetoric and experienced in state affairs,they are the treasures of the state and pillars of the society.We should all the more elevate their social status,respect them,admire them and grant them sufficient emoluments.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number of the virtuous and talented people in the country multiply.
“社稷”旧时为“国家”的代称。沃译采用异化译法,直译为“its altars of the soil and grain”,即使是中国人,看到此译文亦不知所云,更不用说西方读者看了后的感觉了。汪译则把握此词的文化内涵,并非指其字面意思,而是暗指国家,故作出了恰当的翻译。
(3)解释说明法。对一些中华文化专有的书籍或者典故,由于文化内涵极深,常常只能采取解释说明的方法来传达忠实的原文意思。但是解释说明方法常常导致译文冗长,影响读者的审美过程,易于引发读者的审美疲劳。现举例如下:
例6:“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尚贤·中》)
[今译]:“伊尹本是有莘氏的陪嫁私臣,身为厨子。”
沃译:Yi Chih served in the bridal party of the daughter of the Hsin clan when she went to marry T'ang,and by his own wish became a cook in T'ang's kitchens.
汪译:Yi Yin was a slave of the daughter of the Prince of Xin.When the princess was sent to marry King Tang,Yi worked as a cook in Tang's kitchen.
“莘氏女”是一个历史人物,若简单地译为“the daughter of the Hsin”,则其中的历史含蕴就被忽略了,但汪译对“辛氏女”采取解释说明的方法,让人更加明了。
(4)音译法。中华的璀璨文明里,总有一些简单的文字也无法概括的文化核心词,如 “道”(Dao)、“阴阳”(Yin Yang)等,采用归化、异化都难以传神地译出其中之奥妙,这时便可采用音译法。《墨子》中以“道”字为首,“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此词在目标语中无法找到等值词,可采取音译法,直接译为“Dao”。
四、结语
《墨子》一书以“兼爱、非攻”等思想著称,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在美国高举霸权主义的今天,重读《墨子》,重读兼爱和非攻,就知道墨子思想有多么的可贵。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这只文化巨龙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为了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将中国古籍译为他国文字成为了中国译者迫在眉睫的重任。为译者所普遍采用的两种翻译策略无非是归化和异化两种译法,然而在当今的中国,翻译中国典籍要达到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的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到典籍的基本意义,而是给他们带去富有东方情调化的文字异质性。因此,翻译古典文籍应采取能异化的尽量异化,实在不能异化的再采取归化作为补偿手段,再现中华文化的往圣绝学。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2]蒋骁华.典籍英译中的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研究[J].中国翻译,2010(5).
[3]墨子[M].汪榕培,王宏译注.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4]李绍崑.英译墨子全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Burton Watson.Mo Tzu Basic Writing.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
[6]吴龙辉,等.墨子白话今译[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3.
[7]陈晓薇.韦努蒂“异化”理论话语的修辞分析[J].中国翻译, 2010(4).
[8]谭卫国.新编英汉互译教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9]http://baike.baidu.com.
H315.9
A
1673-1999(2012)02-0124-03
王菁,女,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