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浅析
——兼谈其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功利主义偏向的影响

2012-08-15巫海东

关键词:人民大众新民主主义新文化

巫海东

《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浅析
——兼谈其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功利主义偏向的影响

巫海东

《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内容丰富,特点突出。深入探究与理解《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毛泽东文化思想,尤其是把握住其中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功利主义偏向的影响,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掌握毛泽东的整个文化思想体系,了解党的文化思想源泉的特殊性,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反思民族文化、改革文化建设体制、促进文化自立自觉与繁荣发展,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文化思想;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关于新社会建设的理论著作,毛泽东对“五四”以来的中国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定性,对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其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论述,形成了其相对完整的文化思想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含的意义重大,所形成的影响也非常深远。本文拟从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和主要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一体系作阐述说明。

一、《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是辩证的

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本原理,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进行了阐明,他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1]663-664毛泽东的这一论述,很明确地指出了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以及其在整个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正是《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性观点。毛泽东从这种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根据,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并且这种新文化应当为巩固新政治、发展新经济服务,以发挥其对新政治、新经济的影响作用。

(二)文化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非社会主义性

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以整体社会的性质定性为出发点,指出由于当时的中国革命还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其整个革命性质还是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直接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从而认定在没有形成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的前提下,与之相随的文化是不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性的文化的。但同时,从革命发展的形势看,中国无产阶级已成为了革命事业的重要领导者和参与者,其文化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新社会的各方面,从而也使得新文化会不可避免地内含着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因素,以至使其脱离了单纯的资产阶级文化性质范畴。正是从这两种角度分析出发,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一种中国革命发展到新阶段,新的社会性质所需求的一种以无产阶级思想为领导的新文化。

(三)文化内涵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一种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这种文化是一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型文化。在毛泽东看来,这文化是民族的,就是指其要“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1]706,具有民族特性和民族形式,是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反对“全盘西化”、反对“本位文化”,提倡与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的民主的文化互相交流,以成为世界性的新文化。这种文化是科学的,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1]707,在方法和内容上均表现为科学的。而文化的大众性,则是指文化要有民主性,要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要成为人民大众的文化。这三个方面的界定,是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内涵所作出的具体阐述,也是毛泽东文化思想主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文化风格的民族性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要带有我们民族特性的,应是民族的。而要使这文化成为民族的,一方面就要坚持在与别的民族文化交流、大量吸收外国进步文化以作为自己文化食粮原料时,以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思维方式,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把外在优秀文化成果内在化,做到“洋为中用”;另一方面,要坚持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并批判性地兼收并蓄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使其现代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做到“古为今用”。在毛泽东看来,中国有着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通过“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1]707-708。从这两方面看,不管是“洋为中用”还是“古为今用”,毛泽东都始终坚持新文化风格必须保持民族性的主张,这是《新民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二)主张文化主体的大众性

主张文化主体的大众性是《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中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所谓主体大众性,是指“文化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大众,掌握文化的主体是人民大众,文化工作者的文化创造源泉是人民大众的生产和生活”[2]。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地把新文化的服务对象与新文化的掌握主体指向了人民大众,这就明显地显现出了其文化思想主张文化大众性的特性。另外,通过指明文化工作者必须接近民众,必须革新文字、言语以适应民众需求,表明了其主张民众是革命文化无限丰富的源泉。而这种以人民大众的生产和生活为文化创造源泉的取向观点也从另一方面显现了《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主张文化主体大众性的特点。

(三)强调文化归属的阶级性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通过阐明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的观点,明确把文化归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指明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定阶级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在毛泽东看来,在当时的中国,有各式各样的反映不同政治经济类别的文化,既有反动的帝国主义文化、半封建文化,也有进步的新文化。这种把社会的各种文化形式进行阶级属性划分的思维方法,毛泽东同样应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性质的划分。对“五四”运动前的中国新文化,毛泽东将其定性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而对“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他将其定性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文化。这种强调文化归属的阶级性指向,不可避免地赋予了文化的一种强烈的革命斗争性,这也是《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一大特点。

(四)突出文化功能的服务性

毛泽东在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论述中,反复强调了文化应该为政治、经济服务。我们可以从毛泽东关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以及文化的功用性质等方面的阐释中看出,他坚持强调了这样一种观点:文化的目的和作用是为政治革命服务的,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服务对象是无产阶级革命政治。在毛泽东的观点里,“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1]P708,因为其对人民大众参与革命、坚持斗争并在取得最后胜利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推动作用。这种看法,明确地显现出《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突出文化功能服务性的特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的这些突出特点可以说是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而促成的。客观上,与当时革命环境的需要密切相联。1940年,抗日战争已发展到相持阶段,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形势,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思想上给中国人民指明正确的方向。主观上,与毛泽东的个人性格有密切关系。毛泽东所怀有的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理想主义以及其个人人生哲学所持有的斗争性,都会影响到其所主张的文化思想。对于其人生哲学的斗争性,李泽厚曾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指出,毛泽东“使运动、斗争成了他的身心存在的第一需要”[3]。可见,这一内在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三、《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主要影响

《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民族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内容映现出了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的偏向,而阶级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内容则反映了一种革命功利主义的偏向。

(一)革命理想主义偏向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革命理想主义与其革命生涯中所持的理想主义是一致的。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指出,在进行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同时,还要进行文化革命,以建设一个全面的中华民族新社会、新国家。在这种革新旧社会以建立新社会的理想主义情怀下,毛泽东为他所期望的文化革命指明了目标,指出其所要发展的新文化,必须是一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必须实行内容与形式、批判与继承、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方针来发展新文化。这些思想对于“五四”后中国社会思潮的“混乱”与“争执”状况,可以说是一种调和与超越式的回应,其所带有的指导性方针要求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许多理念也一直是我们发展文化事业所坚守的基础性纲目与原则。

(二)革命功利主义偏向的影响

毛泽东在对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行论述的过程中,突出强调了文化的斗争服务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功利主义偏向。这种偏向,一方面使其积极创造出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范畴,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文化主张,提出了党的文化政策与策略,为革命斗争时期的文化实践以及对整个革命事业的发展与取得革命最后的胜利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这种文化思想因为是在残酷的革命斗争时期所形成的,带有强烈的斗争性和功利性,从而使得一种偏向极端的群众性文化运动方式在以后的文化建设方面得以延续并扩大化,“并经迁移改造成为一种文化批判模式,一种特殊的话语修辞方式”[4],潜在地形成了一种倾向于把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作为政治斗争现象来看待和处理的思维模式。这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制度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自立自觉带来了很大的负作用影响。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毛泽东文化思想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其所含有的方向性与思维性影响并没有因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完全消失。在近现代中国,毛泽东的影响毕竟是带有根本性的,作为党的文化思想重要源泉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毛泽东文化思想,深刻影响到了党在文化建设事业中的政策理念与行动实践。因此,深入探究与理解这一文化思想,尤其是把握住其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功利主义偏向的影响,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掌握毛泽东整个文化思想体系,了解党的文化思想源泉的特殊性,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民族文化、改革文化建设体制、促进文化自立自觉与繁荣发展,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朱瑛,李运祥.毛泽东文化思想探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45.

[3]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24.

[4]周俊.毛泽东战时文化观管窥——以新民主主义论为个案的分析[J].黄海学术论坛,2010(15).

A841.2

A

1673-1999(2012)02-0003-02

巫海东(1985-),男,广东河源人,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发展。

2011-11-10

猜你喜欢

人民大众新民主主义新文化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设计为人民服务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延安作家转型对网络作家的启示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