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分析
2012-08-15刘建城
刘建城
传染性疾病是人类的大敌,但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势头 也相当骇人,从理论角度来说,不论是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还是对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二者之间存在极大的相似之处[1]。
卫生防疫机构的设置是自然行政区域划分相伴随的产物,存在相对封闭、孤立的情况。机构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区域是开放的,变化频繁的,区域间的影响和干扰越来越大,颇有融合之态[2]。因此,缺乏足够的交流与合作的区域性工作制度已难以适应疾病控制的需要,况且,一提到疾病控制,人们已习惯于把焦点集中到卫生防疫部门,事实上,在疾病控制中卫生防疫部门确实需要,也必须发挥核心地位作用,但它毕竟只是一个部门、一个机构,它需要如环保、城建等其他部门的合作和密切配合,否则,它不可能独自完成如此庞大复杂的工程建设[3]。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对我站管理辖区内管理总人口44770人,其中男性居民28415人,女性居民16355人,年龄0-88岁,平均年龄(45.5±8.5)岁,2010年1-12月内传染病的发病种类和发病率,同2011年1月-12月,我辖区管理人口总数44890人,男性居民28486人,女性居民16404人,年龄0-82岁,平均年龄(44.5±9.0)岁,实施传染病控制理论思维后,相对比两年传染病的发病种类和发病率。
2.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 SAS8.0统计软件,以(±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0.05。
结 果
实施传染病控制控制思维后传染病发病种类7种,发病率为12.00%;显著优越于实施前传染病发病种类9类,发病率21.0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讨 论
1.系统原则和自组织原则的运用:人生活在社会中的不同环境和处于不同的角度,分别构建成不同的社会群体。所以单靠卫生防疫部门一个部分进行传染病的管理和防止,效果不佳,难于进行整体的控制和预防。因此在各个系统和部门中建立防疫和传染病预防宣传小组或是科室,在社区或是街道创建防疫组织,针对环境和所处角度的不同,在辖区内、部门或是系统实施管理和进行防疫工作。
2.信息管理和控制理论的运用:对各个防疫小组或是科室进行定期的传染病情况反馈,对反馈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一旦发生流行和暴发流行趋势,应及时的采用相对的措施和传染病控制方法,来降低传染病的流行性发展和带来的危害。对存在流行性疾病发病人数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应立即联系相对应的卫生防疫部门,了解实际情况,随即采取传染病患者或是居住地隔离等办法,应及时发放消毒和预防治疗药品和器械,进行控制其继续发展。
在疾病的实际控制中使非常复杂的,因为被控的系统是处于动态状态中,因此必须运用各种现代知识和现代工具,增强系统能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系统对各种反馈信息的判断和识别能力,加强各系统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快速传递,以适应被控系统的开放性[4]。加强卫生部门同其他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控制指令的高效性,非密性和宏观把握度。
本文中通过对其传染病控制体系和管理的实施后传染病发病人数和发病比例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针对传染性疾病控制进行理论思维管理,对传染病的控制效果较好,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表1 对比实施理论思维管理后
1 王慧颖,初末永,周海峰.黑龙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1):19 -20.
2 余文周,何维宽,周淑洁,等.安徽省1996年-2000年麻疹流行特征和控制策略[J].疾病控制杂志,2003,7(6):98 -100.
3 苏虹,叶冬青.流行病学理论与疾病控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疾病控制杂志,2003,5(7):254 -259.
4 侯洪梅.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J].职业与健康,2005,12(21):188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