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的院内急诊护理研究
2012-08-15冯敏
冯敏
医院的急诊骨折患者一直以来都是因为其较高的伤残率和生存率让患者非常懊恼而烦闷,所以,在急诊室的处理护理对建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及时的处理,以及心理的疏导,可以让患者平复心情,看到恢复的希望,同时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争取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两年来急诊收治的200例骨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骨折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00例,女型患者100例,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具有集中性,从1岁到9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岁。患者病情也各不相同,其中上肢或者下肢骨折者有150例,这150例患者中具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有7例,并发多处骨折的患者共有33例;骨盆部发生骨折的患者有11例,脊柱发生压缩性或者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有19例,合并发生颅脑外伤的患者1例,急诊时已经发生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有3例,由于骨折的碎骨造成血管受损导致大出血的患者有2例。所有患者从受伤再到我院急救的时间比较集中,一般在20分钟左右,最迟不超过四个小时,平均接收治疗的时间为受伤后一小时内得到急救的处理。对所有的骨折患者在接受院内急诊时,根据患者的表现症状首先作出一个初步的诊断,第一时间作出一个最适当的对症、有效的处理治疗,以便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准备,赢得时间,从而大大增加治愈的机会,降低发生并发症或者最终致残的概率。
结果
本组的所有200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一般在20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在急诊室接受治疗平均30分钟;经过抢救,200例骨折患者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护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没有发生因为不当的护理产生一些医源性加重病情的情况,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零。
体会
1.接诊后首先要对急诊的患者第一时间作出及时的初步诊断,并协调家属把急诊骨折患者正确的安置在急诊室内,首先接诊的护理工作人员要通过"四诊"来了解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还有病人的意识,观察患者的脸色和皮肤情况,掌握患者的受伤程度以及伤口状况[2]。同时要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诊断,对患者的病情有个最初步的判断。还要关注骨折的患肢血供情况是否正常,有的患者骨折或者脱位发生在大动脉的附近,首先要对血管损伤的情况进行一个判断,有无损伤到大动脉是急诊治疗的一个基础,一旦对血管损伤漏诊或者是延诊,很有可能造成误治而导致严重的错误,后果不堪设想,这将会直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2.既然刚才提到了对于血管的诊断是急诊活动的基础,那么对于血管的损伤,首先要建立静脉通道,可对患者迅速纠正其失血性休克,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在正确体位状态下进行救治,从而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以及呼吸情况等各项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对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及时的抽血送化验室提前配血,确保出现大出血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血源补充患者。两条静脉的通道一条用来输入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另一条通道则是及时输入血代制品等。医务人员一定要控制住最佳的抢救时间,即第一个小时,又被称为"黄金一小时"[3],需要争分夺秒、倍加珍惜。做好静脉通道后,及时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需要给患者吸氧,速度为每分钟五升,如有必要可以给与面罩正压吸氧甚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对于患者体表伤口进行止血以及包扎等护理措施时,首先应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简单的外固定,如果还有开放的创伤伤口,接诊的时候要迅速的用碘伏纱布将患者伤口覆盖,如果在护理过程中碘伏纱布无法及时提供,可使用无菌纱布代替,并把患者伤口相关状况进行记录。如果患者应用止血带捆绑伤口,需要对其进行捆绑的时间进行确认,并做好记录,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其受伤肢体需要应用止血带进行止血措施,但是在对患者使用止血带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使用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建议在进行护理时使用气囊性止血带进行止血,由于不方便控制橡皮条的止血带的压力,建议最好是不使用。对患者需要使用止血带的部位一般集中在患者肢体上,具体为上臂的上三分之一处,而对下肢则是在患者大腿的上三分之一处。若无法对患者伤口使用止血带,但需要对其进行止血措施,可采取压迫止血方法进行止血护理。
4.急诊时要注意做患者心理疏导,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解释说明。患者出现骨折属于严重的创伤,且患者较为痛苦,使患者经受了恶性的刺激,同时,骨折的发生一般具有突发性,患者本人和亲属对此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在没有预料的情况下,骨折给所有人带来的恐惧有时远远的大于疼痛,由于开始比较仓促,暂时丧失冷静,加上对病情不了解而产生严重的担忧,同时外伤的骨折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通常会表现为忧虑和急躁,有时表现出恐惧等不正确的心理,由此产生负性的情绪[4]。要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护理措施,同时在进行各项护理措施时操作应规范且熟练,可使患者对实施救治的医护人员信任度增加,患者内心具有较强的安全感,从而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并对恢复效果产生较高希望。救治过程中,患者家属应对医护人员的各项救治措施进行积极配合,此举可对患者进行急救的各项带来方便。
5.搬运患者与交接是护理重要一环,送患者检查时要护理人员陪同,防止产生损伤。脊柱骨折的搬运尤其重要,使用硬物件给颈椎骨折的颈部一定支撑,移动时要用硬木板,搬运不建议使用软的担架[5]。送骨科准备手术时,要与医护人员详细的交接患者具体的病情,并将急诊情况作一个详细的交接。
1 李桂芳.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71-1172.
2 刘月欣,孙素娟,王世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 .中国康复,2006,21(2):127-128.
3 李雅丽.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04.
4 王玉华,史秀春.多发性创伤伴骨折伤院前急救中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143.
5 甘树萍,刘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