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
2012-08-15张赢杰
张赢杰
外科手术在临床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因其有应激的刺激性,致使患者在术前易产生紧张、恐惧的不良心理情绪[1]。如果情绪过于强烈,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及预后效果[2]。本文选取准备进行手术的患者39例,临床护理中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准备进行手术的患者78例,将其按盲目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在23~64岁,平均年龄为(41.6±10.8)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普外科患者14例;骨科患者8例;妇产科患者11例;泌尿急外科患者4例;其他手术患者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在 27~62岁,平均年龄为(45.8±11.3)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普外科患者16例;骨科患者10例;妇产科患者8例;泌尿急外科患者2例;其他手术患者3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因为两组患者是盲目随机抽取,所以无论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具体内容为:
(1)在患者的就医环境上我们要尽可能考虑到舒适性和安全性,不让患者因为对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心理负担[3]。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及语言沟通能力,理解患者,不能产生厌烦的情绪,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在较好的医患者关系基础上,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对患者还要做到目光交流与微笑,这些都能让患者心理产生安慰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2)生理护理: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疼痛产生的原因、发生机制、评估方式、止痛方法等,同时指导患者让其使用疼痛减轻的技巧。
(3)社会护理: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向其讲解患者疾病类型及相关的知识,以便患者家属在临床治疗时能够积极地配合,以无微不致的关心与细心的照顾陪在患者身边,让患者的心理能够有满足感,减少不良情绪,有效地增强其舒适感。
3.评价指标:手术后的第三天,让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
0级:没有疼痛感或者是略有不适的感觉;Ⅰ级:患者有轻微的疼痛感;Ⅱ级:患者有比较明显的疼痛感觉,但可以耐受;Ⅲ级:患者疼痛感觉比较剧烈,不能够耐受。
采用心理焦虑问卷评分对患者进行心理焦虑程度评分[4]。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对于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将两组患者的入院时、术前夜、术后三天的焦虑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前夜、术后三天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不同阶段焦虑的评分值对比表
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疼痛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表
讨 论
心理护理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以患者保持最愉悦的心态接受临床治疗,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采用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从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心理护理方式下的观察组患者疼痛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前夜与术后三天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提示心理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可以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恐惧、紧张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有效地提高痛阈[5],使患者降低了镇痛药物的依赖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程新芳.剖宫产的围术期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210-211.
2 蔡懋.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4):498 -500.
3 马红,高云.52例桥小脑角肿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0,8(9):786 -787.
4 张玉兰.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寒战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4):475 -476.
5 潘筱玲.腮腺肿瘤围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