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分析的研究
2012-08-15邓文巧蒋改红董新苗
邓文巧 蒋改红 董新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由慢性阻塞性肺气种(COPD)引起,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研究比较,以探讨黄芪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对COPD合并CHF患者血气分析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研究资料。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间31例确诊为COPD合并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肺心病工作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及评定方法[1],依据实验要求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治疗组男10例,女7例,平均56.4岁,实验组男9例,女5例,平均53.2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
2.实验方法
(1)药物实验及给药方法:研究患者均应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扩血管、利尿、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并加用多巴酚丁胺40~80mg加入10%葡萄糖250m 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实验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m l稀释于50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后复查临床参数及功能检查。
(2)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气PH、PaO2、PaCO2、SaO2与肺功能FEV、静息心率(HR)、心功能级别(按NYHA分级)等临床参数;②应用美国ATL超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仪器配备软件测定心脏指数(CI);③疗效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局制定的疗效标准。Ⅰ显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达2级以上,或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Ⅱ有效:心功能改善达1级以上而未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Ⅲ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等级秩和检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以(±s)表示,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实验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常规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1%。经等级资料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各组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结果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其静息心率(HR)及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PaO2、SaO2、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组内比较显示除血PH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各组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级别变化经等级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心功能改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2.054;P<0.05)。
讨论
肺动脉压力增高是慢性肺心病最重要的病理基础。影响肺动脉高压的因素有肺血管阻力增加,红细胞及血容量增多,血小板聚集及血液粘稠度增加,由于肺血管结构的破坏,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使病情加重。黄芪苷具有较强的增强肌力作用,有保护心肌、减轻心肌缺血作用[2],其还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滞度,减轻心脏负荷[3-4]。
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疗效稍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血气PH、PaO2、PaCO2、SaO2与肺功能FEV、静息心率(HR)、心功能级别等多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HR及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显示除血PH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功能均较前有显著变化,但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心功能改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扩血管、利尿、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并加用黄芪和多巴酚丁胺,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S]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
2 刘星.黄芪注射液对心脏正性肌力作用的成分分离与鉴定[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2(1):4-6.
3 秦腊梅.党参、黄芪补益心气作用的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87,3(3):31.
4 田风军,陈亚丽,何秀月,等.黄芪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