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2-08-15赵东霞赵维良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赵东霞,赵维良

(辽宁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赵东霞,赵维良

(辽宁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人口老龄化是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辽宁省在跨入老龄化社会后,呈现出新情况、新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根据辽宁省省情,选择适宜的养老模式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有效策略。

人口老龄化;辽宁;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共同趋向,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为关注。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辽宁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6730228人,占总人口的15.43%,属于“老龄化社会”较重的省份[1]。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几乎都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辽宁正处于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是典型的“未富先老”,这无疑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度。因此,关注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将成为政府及科研机构今后共同致力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辽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上升。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统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人口总数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或老龄化地区。据此,国际上习惯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总人数7%的称为老年型人口,4%-7%称为成年型人口,4%以下称为年轻型人口[2]。辽宁省早在1996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十多年的发展,到2010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5.43%,大大超过了10%的比例,老化程度严重。因此,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又处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辽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省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特征。

(一)老年人口规模大并趋向高龄化。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在2000—2010年10年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188.5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3.33%,高于总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同全国人口年龄构成相比,0-14岁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1]。此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预期寿命正不断延长,老年人长寿已普遍存在,不但老年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高龄化发展速度大大高于老龄化发展速度。目前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有85.36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2.63%,同上年度比,增长速度达到10.30%,远远高于全部老年人口4.4%的增速[1]。这表明,辽宁省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存在着庞大且高龄的的老年人群。

(二)空巢家庭和纯老家庭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率普遍下降,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同时,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随之弱化,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正不断增多。《2009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9年末,辽宁省共有“空巢老人”256.89万人,占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38.2%,独居老人76.56万人,65岁及以上老人“纯老家庭”的比率高达37%,还存在较高比例的农村留守老人[3]。

(三)老年人口的增加使经济社会负担加重。老年抚养比能够概括地描述老年供养需求与社会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它的猛增会造成养老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失衡。老年人口的增加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社会负担。2010年的老年抚养比约21.1%,即每个劳动力人口只需供养0.21个老年人,据预测,2020年老年抚养比将上升到40.5%,10年间上升了2倍,这表明劳动年龄人口的压力也上升了2倍,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将供养0.40个老年人。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上升到83%[2],届时,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将非常严重。

(四)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需求发生变革。通过对大连市及大石桥市博洛铺镇尹屯老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城市老人能够生活自理的占85.4%,日常需要照料的9.9%(主要体现在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有60.8%的老人明确意愿不愿意与儿女居住,农村老人有41.7%不与子女居住,但80岁以上需要儿女照料的比重为33.1%。截止到2009年底,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比例仅为1.4%[1],这说明现代老人更多选择居家自主生活,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面临弱化。此外,老人的养老观念也由“安度”转向“安享”,开始重视精神文娱生活,生活需求也因年龄、地域、收入等不同呈现多样化,如56一69岁的新老人,希望实现老有“所学、所乐、所为”;70一79岁的老人在享受悠闲的同时,较多地关切医疗保障和社区助老;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加需要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来安享晚年。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2009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9年末,辽宁省14个地市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居全省前三位的是沈阳市、大连市和鞍山市,分别是122.50万人、101.59万人和57.57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例居前三位的是大连市、辽阳市和丹东市,所占比例分别为17.4%、16.6%和16.5%。这表明,老人主要聚居在城市,也是优质资源集中的地方,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障。受此影响,农村养老资源主要靠家庭提供,代际关系弱化、代际资源流动大转移不畅、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削弱时,农村老人的生活问题随之越来越大,与城市老人的养老保障差异性更加突出。

(六)未富先老。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普遍富裕的情况下,自然渐变过程,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才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他们是先富后老。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刚过一千美元,只是发达国家的1/10,而我省在1995年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水平更低。在“超低经济水平”条件下,步入老龄化,必然会面临许多复杂的情况和解决老龄化的经济和物质基础等方面的困难。

二、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当今所有发达国家几乎都是老龄化的国家,国际和国内的事实证明,人口老龄化可以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如“人口红利说”,即当生育力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龄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辽宁省就正处于“人口红利期”中后期,由于生育率下降快,少儿抚养比例迅速降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前,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少年和老年抚养比相对较轻的时期,这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有利影响。但是,从深层次看,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终将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表现在:

(一)增加了社会费用的支出和管理成本,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压力。由于辽宁省是最先进入计划经济体制和最后一个退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省份,加之改革开放后,受深层次体制因素和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从第4位退到第8位,经济发展缓慢。同时,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增加了医疗费用及养老金的支出,为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兴建了大量的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场所等,加重了管理成本。因此,负担日益沉重,经济压力剧增,老龄事业的发展落后于老龄事业的需求。

(二)有效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就意味着有效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技术设备的更新停滞,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由于现阶段辽宁省还处于“人口红利期”,劳动力资源还很丰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省面临的是劳动力过剩而不是不足。但是从2023年开始,随着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影响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三)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削弱。首先,传统上作为照顾老人日常生活主力的女性已大规模地进入劳动市场,这使女性为老人提供的照顾越来越少。其次,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要么忙于打拼事业,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要么待业在家,成为“啃老族”。再次,城市子女工作的流动性和农村劳动力外出谋生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末辽宁省共有“空巢老人”256万之多,占全省老年人口的38.2%[3],甚至很多农民工将年幼的孩子交付老人照顾,在得不到子女养护的状况下还要为其照看孩子,晚年生活无法保障。此外,我国绝大多数农村老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很低,在丧失劳动能力后无基本生活来源,只能靠儿女赡养,而由于社会变革给新旧两代人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的代际隔阂,“重小轻老”现象严重。有调查显示,52%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不赡养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4]。

(四)机构养老问题重重。首先,社会养老机构不足,养老供需矛盾突出。据省老龄委的统计,现在全省有56万老人选择养老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养老机构拥有的总床位数15.1万张,存在着41万的缺口。全省有70万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指“钟点服务”、“日间照料”、“托老所”、“家庭养护”等),而目前从事这样服务的人员仅有2万多人,也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其次,支付能力与服务价格之间存在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事业按商品经济运营,形成产业化发展。这就造成老人的收入水平低,很难支付高昂的养老机构的服务价格,使本来就不足的养老机构,存在闲置和空位状况;有的养老机构为了不亏本经营,只能设施简陋,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服务项目内容单一,服务专业化水平低,这又无法满足老人多层次的生活需求,从而恶性循环。再次,缺乏竞争,政府对民办养老机构支持力度和优惠政策不够,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办养老机构中,形成垄断。第四,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差异。农村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在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都严重滞后,农村老人所享受的养老资源远远低于城市老人。

三、应对老龄化,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策略

在“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问题众多的现实情境下,如何采取有效策略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辽宁今后治理的重要问题。

(一)发展经济。辽宁老龄问题突出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落后,养老的基础不扎实。破解难题首要应大力发展经济,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只有经济发达才能消除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居民收入差别;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提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各级政府才能有能力拿出钱来解决老年人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维护老人的权益;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使他们有能力负担自己未来的养老和医疗问题。

(二)人口政策调整。人口老龄化未来的走向取决于总人口的发展战略。如果按照2000的低生育水平发展,现行生育政策坚持到2050年,全省总人口将减少到2967.8万,0 14岁人口最多只有711.02万,占总人口比重最多只有16.95%,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到2039年就将高达1226.3万,比重高达39.63%,总抚养比高达87.25%[2]。这种人口状态,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是难以承担的、难以接受的,所以必须重新思考现行生育政策,是否可以放开,过渡到全面生育二胎来缓解未来有效劳力不足、老龄化急骤的窘状。

(三)资源保障。如前所述,在全省财力不强的现状下,采用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方法较为适宜。政府主要为无支付能力的老人提供基本服务保障,投资兴建一些示范性老年公寓。鼓励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各界对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援助,特别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进入社区养老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此外,加强宣传,通过向社会呼吁、筹集捐款,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如慈善会、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等慈善组织可以从社会募集资金来资助社区养老。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优惠政策、制定有关法规和制度、运用激励机制等,对社区养老服务从根本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如减免一定的营业税、加快养老、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等。

(四)养老产业化发展。参照上海、天津、济南等地通过设立覆盖全社区的服务求助系统,把各经营服务网点连结起来,在交流信息、调剂余缺、平衡供需等方面实现网络化、连锁化经营,以点带线,连线成面,从而实现规模经营、投入产出收益的良性循环的做法,依靠社区居委会的站、点和街道的中心平台,鼓励民间资本进驻,通过实地调查将养老服务内容逐步扩展到住养、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多种项目,入户服务逐步覆盖家政、生活照料、送餐、陪护、陪聊等方面,为老人建立服务需求档案,使其由初级阶段的零散型、个体型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创造品牌效应,从而使社区养老服务更具产业化特色[5]。

(五)城乡老人养老均等化。城市老人有社区养老可以依托,而农村老人更多靠家庭养老。但是农民工流动、收入低下、传统孝道观念转变等因素一定程度影响了家庭养老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一方面学习新加坡养老制度,在法律层面上保障老人权益,形成他律。如推出《赡养父母法》,把家庭养老纳入乡规民俗。另一方面加大文体卫生等健身设施的投入,强化老年文化建设和养老服务项目网络,满足老人的多样生活需求。此外,通过财政政策拓展农村老人的养老医疗保障,使老人有较充裕的资源养老。总之,城里老人所享有的,农村老人也要有权利享受,政府应在城乡老人养老均等化中有所作为[6]。

[1]辽宁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2]曹景椿.辽宁省在振兴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成果文集,2006:74-77

[3]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都市老人家庭近半 是 空 巢[EB/OL].中 国 人 口 网[2007-12-19].http://www.chinapopgov.cn/rkzh/rk/rksh/t20071219-151122796.html.

[4]政协官员称农村养老是社保体系最薄弱环节[2007-03-17].http://news.qq.com/a/20070317/.

[5]曾昱.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

[6]刘晓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党报,2010(4).

Research on Impact of Aging Population on Liaoning’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ZHAO Dong-xia,ZHAO Wei-l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ging population is a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Nearly all the states in the world with aging population and entering into the aging society are developed regions;whereas,Liaoning is the one“becoming aged before getting rich”as it is still in the progress of revitalizing its old industrial base;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brings more difficulties to Liaoning’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at Liaoning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has resulted in many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which have much impact on Liaoning’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refore,it will be an e ff ective strategy to choose appropriate aging-care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Liaoning.

aging population;Liaoning;development

F249.27.3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8-2395(2012)02-0108-04

2012-03-01

基金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10BRK003)“辽宁老龄事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与社区福祉研究”成果

赵东霞(1979-),女,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产业经济研究;赵维良(1978-),男,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