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的认识
2012-08-15王晓媛
王晓媛
(蓝田县汤峪镇石门小学,陕西 蓝田 710516)
在基础教育领域,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下一个普及性的热门词汇。我参加过多次所在地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关于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并从相关书籍中习得众多教育专家、前辈对高效课堂理论的多维解读。其中影响深刻的是高效课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有文本指出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二是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三是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四是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对此,我深有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同仁共勉。
一、教师要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为己任。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觉、感情等种种因素的总和。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往往是从少年时期形成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如果这个基础不稳固,那么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很不容易造就了。教育说到底是教化人的事业,是先成人,后成事,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基础之上的。
有关理论在讲高效课堂的习惯养成中,关于习惯定律,引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名句: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即我们通常讲的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我们从日常读到看到听到和体会到的人和事中,时常能感觉到冥冥之中的性格与宿命,由此,我们更加关注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作为小学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教育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基。
要想使得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教师的性格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理想的教师性格有利于创造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在情感方面,教师性格好,学生就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所以教师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即教学的高效。
二、教师要以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
我所在的学校为西部偏远地区的一所乡村小学,与现今中国大多数地区农村学校面临的现状一样,留守儿童是当今乡村学校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或保护,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祖辈,而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低,缺乏卫生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之精力有限,无法对孙辈有效承担教育和保护职能,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孙辈的温饱,尽力满足其生理需要,至于安全和教育需要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学家认为,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安全保障,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被保护,安全稳定有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由于家庭亲情缺席教育不足,学校的责任更显得重大。我们知道,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也表明,正是亲情与爱的缺席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与其接触时间较多,任重道远。在孩子的眼里,教师就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否则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心理伤害。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因素脆弱、鉴别能力差,而可塑性又很强,环境的影响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树立起一个善的榜样,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认识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人生来就有差异,加之各种后天因素,每个生命体都与众不同,即便是面对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认识方式和接受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师要客观地认识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对其不足之处了然在心,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对学生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固然,乡村学生与城市孩子在教育上有着先天性的差别,但他们未来面对的却是同一个世界和同样的竞争环境,这是客观存在的差距,乡村教育要做的就是尽量缩小这种差距,因此,教师的素质极为重要。
身为乡村教师,虽然,置身山村郊外,并非只闻鸡犬声,不见星斗移。如今,也没有一片土地不被现代文明气息所浸染,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即便远离繁华闹市,也能坐观风云变幻,紧跟时代步伐。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身为现代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要不断地提升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做一名与时俱进的现代小学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乡村小学教育的使命。
四、教师要以公益大爱的精神追求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还课堂与孩子,让学生愿意学,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教师组织课堂应以学生的学情为主,以他们接受事物的思维方式为主。当学生们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苗头,给他们讲科学道理,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从小动脑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注重生动性、灵活性与科学性、有序性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今的学生,即便是在农村,家庭生活基本上是以孩子为中心,特别是留守儿童,祖辈多溺爱,学生的个性也日益唯我独尊,向孤僻的方向发展,给教育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而学校教育所要求的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宽容、合作的氛围也对学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情感熏陶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气氛影响学生,以友爱团结的人际关系来感化学生,对优生不偏爱,对差生不歧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团结、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求上进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心理素质。
随着国家对教师待遇的不断提升,教师地位的重要性凸显,教师的职业感也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不断调整,正规大专院校毕业的师范生不断补充进来,他们良好的教育背景,也越来越显现出事业型教师谋道而非谋食的生存现状,这其中更多的是他们人生的职业理想,充满着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乡村教师,他们一般是从农村走出的师范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他们投身于教育事业,对于农村,他们有着极为浓厚的感情,也非常熟悉农村的生活环境,很多时候能够感同身受农村学生的生存困境,他们曾经有过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经验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处理一些教育中的难题。
当然,地域经济的差异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让乡村与城市有着一种先天的精神屏障,选择乡村,就是要固守一颗平常心,投入乡村教育,就是要少私心远功利,多爱心近公益,这种动力之源便是爱。
爱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心理体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爱,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满腔热忱对待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这既是教师职业神圣之所在,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
总之,如今的乡村小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一片爱心,尽到一份责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实践,我们就能开启教书育人的新局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小学高效课堂。
[1]高效课堂,2011,(4).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读本,范春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6.
[3]学周刊,2011.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