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歌剧发展探微

2012-08-15詹棉棉

文教资料 2012年8期
关键词:作曲歌剧音乐

詹棉棉

(福建师范大学 2010级音乐学一班,福建 福州 350000)

一、中国歌剧释义

有人认为中国歌剧就是早期的秧歌剧,甚至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歌剧就是京剧,称其为peeking opera,但是中国戏曲和西方的歌剧在审美观和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如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传统戏曲注重的是以唱、念、做、打为基础,在舞台上以写意性、虚拟性的审美综合为主的艺术。而西方的歌剧则是注重以实在的舞台背景为依托,注重以写实性、真实性的舞台审美综合为主的艺术。我认为中国歌剧指的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尤其是以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和地方民间小调为基础)并吸收西方歌剧的创作形式而形成的中西音乐的结合体。

二、中国歌剧的萌芽

1920 年,黎锦晖创作了《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儿童歌曲剧。这些歌舞剧曲调优美、歌词通俗易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他早年自学西方的作曲技法,学习吸收西方的歌剧注重表演唱和模仿的特点,将表演唱融入到儿童歌舞剧的创作当中,注重在音乐表演的实践和儿童具体形象的刻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小小画家》,他通过多次的亲自排练和编演,将儿童的天真、调皮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已具备了歌剧的雏形。

三、第一次高潮——以《白毛女》为里程碑

中国歌剧的发展,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伟大的解放战争,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曲折中前行。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中国歌剧在之前的诸多实践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终于迎来了中国歌剧的第一次高潮。这次歌剧的高潮主要是以这一时期诞生的歌剧 《白毛女》为标志的。

1943 年,诗人邵子南以晋察冀边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写成了以破除迷信、发动群众为主题的剧本。1944年,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对此剧本进行重新组织和构思,最终将主题落在地主和农民这一对立阶级的矛盾上,深刻反映了当时最广大的农村社会的基本矛盾。对此剧本的主题思想,贺敬之指出:“它借一个佃农的女儿的悲惨身世,一方面集中地表现了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和它统治下的农民的痛苦生活。一方面又表现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的光明,在这里的农民得到翻身解放。即所谓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①该歌剧的音乐创作是马可、张鲁、瞿维,他们在中国丰富的地方民间音乐,如剧中的喜儿的音乐音乐主题《北风吹》就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来的。其曲调的悲哀凄凉与喜儿的遭遇具有相似性。另外,杨白劳的音乐主题《十里风雪》则运用了山西民歌《捡麦根》的音调,表现的是饱受地主压榨的苦难的老人形象。音乐描写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除夕的风雪之夜,既盼望和自己的女儿团聚,又担心躲不过债务的矛盾心情。同时该剧又吸收了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经验,采用合唱和重唱等表现形式,并采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西方作曲技法,采用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1945年4月,《白毛女》在延安上演,共演出30多场次,均受到了人民的一致好评。《白毛女》演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歌剧的新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投入到中国歌剧的创作中。

随后的几年里,在延安、东北、西北等解放区陆续出现了新的歌剧。如1946年,以英雄人物刘胡兰为音乐形象的歌剧《刘胡兰》,全剧12场,音乐以山西等地的民间音调为基础,吸收戏曲音乐中的散板、滚白等表现手法,在全国演出后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此外,还陆续有《赤叶河》、《王秀鸾》等数十部歌剧问世,其在一定程度上也都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四、第二次高潮——以《洪湖赤卫队》为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歌剧创作团队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为中国歌剧艺术在稳定的和平环境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文艺团体的组建和在“建设正规化、专业化的剧场艺术”口号的提出,在上海、武汉、北京、哈尔滨等地纷纷组建了歌剧院,此外,一些军区和地方的省市区也陆续成立了歌剧团或歌舞剧院,吸收进了一批歌剧创作人才。而新中国沸腾的建设生活又激发了歌剧艺术家们创作激情和灵感,所有这一切,都为中国歌剧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歌剧创作者的努力下,陆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歌剧作品。如由于村编剧,梁寒光作曲的歌剧《王贵与李香香》在1950年的国庆期间公演。同年12月,由侣朋编剧,李劫夫作曲的《星星之火》首演。次年8月,由李伯钊、于村海啸编剧,贺绿汀、梁寒光、郑律成等作曲的《长征》首演。1953年1月,由田川、杨兰春执笔,马可等人作曲的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首演,该剧本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小二黑和小芹这对自由恋爱的青年,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战胜封建迷信和包办婚姻,最终走在一起的故事。该剧的创作者们取材于河北梆子、河南梆子等民间音乐,将歌剧的音乐风格和音调语言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在音乐戏剧性的展开方式上,借鉴了中国戏曲板腔体结构来推动剧情,成功塑造了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如剧中的小芹的《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作曲者通过节奏、节拍和速度的变化,在气息悠长、曲折低回的旋律声中,将小芹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刻画得真切细腻。该剧首演后,在歌剧届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各歌剧院也纷纷排演此剧。

1959 年秋,由杨会召、朱本和、梅少山等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的《洪湖赤卫队》在湖北省歌剧团的排演下首演于洪湖县新堤镇礼堂。该剧的音乐主要取自湖北天门、沔阳等地的民间音乐,音乐质朴自然,富有歌唱性。在戏剧冲突的激烈场面,采用说白和对话来表现。并运用板腔体手法来表现心理的起伏跌宕,如剧中韩英的唱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就是用了大段的咏叹调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该剧最为精彩的唱段是韩英和秋菊的独唱,以及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音乐的优美旋律营造出洪湖的美丽和富饶,刻画了韩英这一英雄革命形象。该剧首演后,受到了人民大众的热烈欢迎,之后,相续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好评如潮。《洪湖赤卫队》被认为是推动中国歌剧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五、第三次高潮——以《原野》为里程碑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国歌剧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内产生的歌剧作品,不论是剧本创作还是音乐创作,都较以前的创作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采用音乐主题的手法,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了质的飞跃,音乐取材面较为广阔。其中既有以民间传说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又有以革命历史人物为脚本进行改编的,音乐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合唱、对唱、齐唱等演唱形式被灵活地运用到了歌剧的创作中。然而“文革”十年浩劫的到来,使歌剧的发展受到了挫折。“文革”初期,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专业音乐表演团体、音乐院校、音乐刊物等音乐活动戛然而止。“革命样板戏”成为这一时期的“宠儿”,音乐界出现出了少有的沉默。但音乐家们并没有放弃音乐创作,也并没有放弃中国音乐歌剧。

在十年浩劫之后,迎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音乐界处于欢欣鼓舞之中。1979年10月30至11月16日,中国文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向大会致辞,在四次“文代会”期间。中国音协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吕骥在会上作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团结前进》的讲话。这篇讲话回顾了“五四”运动60年和新中国成立30年以来中国音乐所走过的历程。此会后,音乐界的氛围渐渐转变,创作者们的创作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各地的音乐活动也开始恢复正常。由傅庚辰、扈邑作曲的歌剧《星光啊星光》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成功上演,之后相继出现了《启明星》、《伤逝》《火把节》等歌剧作品。

这一时期最为成功的一部歌剧作品是《原野》,该剧由万方编剧,金湘作曲,根据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名著改编而成。该剧以仇虎越狱回家报仇,以仇、焦两家两代恩仇为主线展开震撼人心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封建势力的暴戾和黑暗,讴歌了纯真的爱和恨,以及对恶势力以死抗争的精神。该剧作曲家较多地运用宣叙调形式,采用多调性思维与旋律片段相结合的原则,使宣叙调在不同调性游移中进行纵向的叠置和横向发展,借鉴中国戏曲中韵白的神韵和诗词吟诵的方法及说唱音乐中的形式,赋予宣叙调以中国特点和多样性。作曲家们借助音乐展示人物深层的心灵和感情,合唱队组成了复仇的冤魂群体在呻吟、呼号,把音乐形象予以视觉形象化,把人物的深层心理予以外化。结尾“阎王殿”前的“审讯”糅入了表现主义文学的因素,用变异和怪异的形象,直观地物化仇虎的变态心理,从而揭示出他对挣扎于地狱中的父亲、妹妹的深爱。1987年由中国歌舞剧院于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爱情悲剧”。该剧也因此成为推动中国歌剧史上的第三次高潮到来的经典之作。

中国歌剧自形成到现在已经历经八十余载,但是人们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了西方歌剧世界,而对中国歌剧发展及其文化脉络知之甚少。我认为中国歌剧是中西音乐的结合体,它的来源是多元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中国歌剧的发展由来和民族特色,才能真正懂得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国歌剧,才能使中国歌剧走向世界、走得更远。

注释:

①贺敬之.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载《白毛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1]居其宏著.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3,(第1版).

[2]中国戏剧家协会编.新歌剧问题讨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3,(第1版).

[3]张庚著.论新歌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5,(第1版).

[4]田川,杨兰春执笔.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新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国戏剧出版,1957.1.

[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赵树理文集(第一卷).山西:工人出版社,1980.

[6]梅少山,张敬安,陈方千执笔.电影剧本《洪湖赤卫队》.北京:北京出版社,1961.

猜你喜欢

作曲歌剧音乐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走进歌剧厅
George Gershwin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