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中《大学语文》教育边缘化的对策研究
2012-08-15王秋先杨一帆韩思雅
王秋先 杨一帆 黄 平 刘 晨 韩思雅
(南昌航空大学 党委组织部,江西 南昌 330063)
理工科高校中《大学语文》教育边缘化的对策研究
王秋先 杨一帆 黄 平 刘 晨 韩思雅
(南昌航空大学 党委组织部,江西 南昌 330063)
工科院校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依据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理顺两者的关系,把大学语文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大途径。在改革大学语文教育的模式下,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步,统筹兼顾,维持人文素养的根基和文化底蕴。
工科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 人文素质 教育边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对当今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随着人才竞争和选取机制的逐渐改变,迫切需要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高校对《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视度,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语文教育的弊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对于工科类院校,大部分学生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同时学校开设的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就只有《大学语文》。但是现在的大学语文本身就存在着人文缺失,[1]很明显大学语文不能担此重任。在教学内容上人文的缺失,它包括教材内容、方法论指导、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古文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教材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过于强调政治因素;二是偏重于儒家思想;三是内容枯燥乏味、选文重复率高;四是读物类型的广泛性不够、知识面窄。在方法论指导、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方面能给予学生人文引导的内容就更少了。学校教学方法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他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效果。高等院校重视科技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并非危言耸听,实用技术教育只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内容,但不是全部。
二、工科类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当今工科类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受重视、大学语文教材混乱等问题都导致《大学语文》课程越来越走向边缘化。
(一)工科院校对大学语文的教学上不够重视。
高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上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课时与学分的萎缩,授课师资的不足,授课教师不受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乏等四个方面。在一般工科院校中,《大学语文》一般只开一个学期,每周2—3个课时安排,有的甚至作为选修课开设。很明显,这种课程设置并非出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而只是一味应付教育部门检查做出的决策,于质于量都是不够的。同时大部分高校仍不会安排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则显现出学校本身对大学语文这一门课程不重视,经常是由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兼任,并且时常会安排刚工作的年轻教师任课,这样必然就会使大学语文的课堂缺乏专业性,如此的安排也会让学生不重视这一课程。
(二)大学语文教材混乱。
据统计,目前市面上有关大学语文的教材可谓是数不胜数,不仅有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著名学府编纂的《大学语文》或《高等语文》等教材,趋于多种原因,其他高校也纷纷编纂教材供自己学校使用,造成这一学科领域出现至少几十种教材的现象。据了解,“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馆藏大学语文教材达到1042种,用于现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在100种以上”。[2]
(三)学生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忽视。
通过对多数工科院校考察,了解到这些状况:学生上课完全是靠学校和老师考勤纪律来约束,听课懒散、文化素质低,导致作文无话可写,全无文采章法可言,完全回到了中小学水平,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无动于衷。[3]
(四)考核机制力度不够,课外实践活动不足。
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大学语文》课的考核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期终成绩两部分,而平时成绩可由教师对平时布置的作业批改、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和平时上课考勤等决定,而决定期终成绩的考试多由选择、填空、默写、阅读和作文等题型组成。这些考核内容和办法同中学基本相同,和大环境下的大学教育相背离。此外,多数题目来源于课文后的评析及教师上课时的讲述,老师在考试之前也会给学生划重点,致使考试只是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不能真正考核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感悟。有的学校甚至做不到这些方面,更趋于简单。课堂中过于专注讲授抑制了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并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联系现实生活,从生活中体验人生百味,缺少寓教于乐的机会。
三、改善大学语文教育,从而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改革”提升工科院校对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视度,从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只有对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取得质的飞跃,只有改革才能增加其内容和内涵,才能提升其在高校的重视度。要改变当前大学语文所存在的人文缺失,就应该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角度对大学语文进行改革。[4]
1.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教材良好的组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从教材内容的角度看,教材编写应重视教材内容的人文化,呈现课本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的功能。通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让学生在自主的有个性的语言学习中得到独特的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人生态度。同时,教材选文要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大学语文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选文就要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兼顾时代性和实用性。在内容上,它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文化,另一方面,要反映当今的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具有时代气息。
2.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语文教学应当有开放的内容,可以在信息上拓宽,充分体现时代的最新成就和重大事件,包括科技、文化、政治等各领域。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出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其次,加强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应用,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具有敢想、敢做、敢说的精神,经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工、深造和应用。另外,需要注重情感、意志与人格的陶冶。
3.改革教学要求
考试对整个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不变,那么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两方面都难以有突破性的改革。首先,从内容上来说,应尽量减少语言文学知识方面内容的考核,取消死记硬背的内容;从方式上来说,除了笔试外,还应增加口试。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大学语文更应该注重它的人文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考试的目标也应是考核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其次,要把考试与平时的课堂讨论、练习相结合,增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都可以作为考评内容。
(二)按需调整,增加人文教育因素,取诸种教材之长。
目前正在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有100种左右,现有的这些大学语文教材,品种虽多,但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只是在其他版本上进行重复。大部分教材是以作品在文学史或政史上的影响来编选篇目的,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且篇目的编排选取上也各有千秋,难以一应俱全。所以要充分结合本校教学性质,调动学生和老师一同参与教材的选取,增加人文教育因素,按需调整,取众之所长,适当增加学生熟悉与关注的内容。[5]
(三)注重《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教师从关注个人的发展着眼,重视平时课堂评价的教育引导功能。
改变《大学语文》教师观念陈旧的现状,大胆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关心学习效果。在大学课堂上我们不能照搬高中教学模式,应从中取得突破,让学生更加容易融入课堂学习。首先,在教学考核机制中加以完善,可以把试卷考核所占比例和平时考核所占比例相互调换,注重平时学生课堂及课外的学习和表现,突出语文教育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增加课外实践活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和促使学生将思想付诸行动,在实践中得到进步和感悟,提高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人文素质。最后,教师从关注个人的发展着眼,重视平时课堂评价的教育引导功能,尽量减少班级的概念,注重每个人的发展,让学生得到关注感和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课堂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摒弃求全责备的做法,注重过程,发展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决定了它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工科高校为例进行分析,从而推广到其他同类别或不同类别的学校,促使各高校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朱莉.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缺失[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5).
[2]刘海涛.《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探讨论[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3]张镜如.《大学语文》教育的尴尬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5).
[4]强金国.大学语文改革探悉[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
[5]陈香.大学语文教材“复兴运动”[N].中华读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