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策略浅析
2012-08-15辛亚宁
辛亚宁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普通话水平测试自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教学。普通话教学也把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衡量应试者普通话水平的一个尺度,“以测促训,以训保测”已成为共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普通话测试与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提高普通话过关率,提高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顺利通过这个考试,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让应试者熟悉考试的整个流程和评分细则。一些考生正是因为对有些扣分项目一无所知而掉以轻心,没有进入理想的等级。
首先,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选拔性的考试,而是一个标准参照考试。它考查的是应试者的语音标准程度和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应试者在测试中朗读有没有感情,口才好不好,不是它所关心的。应试者在了解了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和流程之后,对评分细则有所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考。
比如,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部分,每一个声母、韵母、声调基本上是平均分配;第二题的轻声词一般都不会少于2个,也不会多于5个;第三题朗读短文部分除了错漏要扣分外,声韵缺陷和语调偏误也是重要的扣分项目,第四题说话的语音面貌在这一题的得分中起关键作用。还要了解常见的系统性的声韵错误或缺陷有哪些,语调偏误具体有哪些表现形式。在实际测试中,要想进入一级乙等,只允许有一类声韵缺陷,而且部分能够区分,声韵缺陷和语调偏误的失分一般为0.5分;二级甲等的普通话腔调一定要好,声韵缺陷和语调偏误的失分一般不超过1分,系统性的语音错误或缺陷有些是可以区分的;二级乙等则是普通话腔调不好,方言色彩比较明显,系统性的语音错误不能区分。再如回读问题,前两题读错了可以改读,以第二次读音为准,隔词语改读无效。朗读测试回读还要视程度轻重扣分,命题说话发错音也不必改正。
应试者在对该考试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就要沉下心来,努力备考。不仅需要下苦功夫,稳打稳扎,尽量克服方言的语音色彩,还要学会下巧功夫,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记巧练,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
在测试中,应试者的有些语音错误或缺陷是因不知道应该读哪个音而导致的,有些是知道读哪个音但不会发或误读导致的。在考前准备时,应试者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常用字表、难读易错的字表、常用多音字表、必读轻声词语表,确保在测试中出现的语音错误、缺陷不是因为自己不认识字而造成的。应试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系统性的语音错误、缺陷,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不分等,要巧妙记忆,即利用形声字的声旁、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等记住代表字,记少不记多。对60篇朗读作品中出现的难字、难句要格外注意,“啊”的音变规律要记住而且会运用。
前三项的考试内容是书上有的,应试者完全可以准备,但第四题说话项只有40个说话题目,没有文本可依,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但也不是无法准备。很多应试者平时内向,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流畅,命题说话说满3分钟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些应试者可以首先将40个说话题目加以归类,有些题目可以合并或有可以互用的素材,比如“我的朋友”和“我尊敬的人”等,灵活变通。接下来就是列好提纲,思考如果不满3分钟则该怎么补充,然后自己掐时间练习。应试者还要注意尽量绕开自己的难点音,换一个字或词语,以免暴露更多的方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一些备考的方法,比如说话要口语化,口头禅要尽量避免,不能出现方言词汇或语法,少用不规范的、表述有语病的时髦语和网络语;无话可说或说不到3分钟可以多举事例,尽量举自己熟悉的例子,只要不是跑题测试员则一般可以容忍。
有些地方已经推行了“机测”,这给应试者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应试者可以上机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及相关操作、注意事项,适应这种测试方式。由于“说话”项分值占了40%,无人监测更容易出现大量的无效语料、读稿、离题现象等,所以这一项的培训尤为关键。教学时要让应试人详细了解“说话”项的评分细则,尤其是机测“说话”项的补充条例,告诉他们不应该“说什么”,哪些现象不应该出现,等等。
此外,应试者还应增强规范意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水平”主要表现在规范性上。测试评分中对发音“正确”确定了两个对立面,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测试中,对这些发音错误和发音缺陷的情况,应试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质量。
在教学和测试中我们不难发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即使有一点儿不到位,发出来的音就有些别扭。也就是说,要想发音准确,就要找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要正确,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我们对一些有共性的语音错误或缺陷可以集体纠正,强化练习。教师对理论的讲解要准确无误,讲解一些较难理解的术语要通俗易懂。
比如上声发音像阳平的问题,教师要指出上声的特征是“低”,先降的部分调值是21,是低降。低降后缓缓上升,不要升得太高,在4度的地方停下来。切记是缓升,第三声的音长应该是最长的。所以,练第三声时采用“慢转弯”的方法引导学生效果比较好。对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舌尖往前、抵住上齿龈发出的是前鼻韵母,而舌面后部抬起,向后抵住软腭的是后鼻韵母。如果学生还是较难理解,就可以用an带出en、in,因为an多数人可以发对,先发an体会一下舌尖最后归在上齿龈这个动作,再发en、in就有参照了。同样的,后鼻音发不好,可以用ang带出eng、ing。再如鼻、边音的问题关键是控制软腭的升降,而“软腭”在哪里、该怎样控制一直是难点。h的发音部位是舌根和软腭,发h就可以找到软腭的部位了。有些人的方言里没有鼻音,可以用m的发音体会发n时鼻腔的感觉。还有就是如果这类音里有一个音可以发对,就可以发这个音体会n、l的发音过程,推广开来,掌握发音方法。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教学和测试中可以发现,平、翘舌音发不好的人往往前、后鼻音也会错。平、翘舌音发音部位的关键是找准上齿背和硬腭前的具体位置。d、t大家都会发,d、t的发音部位在上齿龈,而上齿龈与上齿背非常近。关于硬腭前,我们可以先发z,舌头一直往后走,发z发不出来的地方就是发zh、ch、sh的部位。还可以根据发音原理,遵循发音省力原则,平舌音z、c、s搭配前鼻音的韵母,翘舌音zh、ch、sh搭配后鼻音的韵母,先练好这样的音节,再扩展到其他音节。
一句话,吐字归音到位,包括发音部位准确、开口度大小、唇形圆展、发音的动程都要到位,发音才清晰饱满。
三、尽量克服系统性的语音缺陷,改善语音面貌。
普通话测试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测试,特别是在还没有开展“机测”的地区,在整个测试中暴露的系统性的语音错误或缺陷类型有多少、是否能够部分区别,对应试者被定为哪一个等级来说至关重要。应试者来自不同的方言区,每个人的情况又不一样,学习普通话各有自己的难点,因此,学习普通话要有针对性。应试者应该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较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说的普通话和普通话有哪些差异,在发音上自己有哪些问题,进而针对声、韵、调重难点,进行科学强化训练。比如湖北人在鼻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韵尾等语音上容易出错,应反复训练,克服方音。尤其要背诵一些常用字音,提高敏感度。
在长期的教学和测试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语流当中更容易出错,因此,应试者应该重点准备第三题和第四题,包括了解这两项的评分细则。第三题的声韵缺陷和语调偏误是测试的重点,声韵缺陷的系统性是指某类声母或韵母出现至少5次以上;语调偏误的表现形式较多,包括语速的快慢、声调的系统性缺陷、轻重音格式、语句的音高变化失当、语气词的方言痕迹,等等。第四题说话的错误个数和语音面貌是考察的重点。了解了评分细则以后,应试者可以针对自己的系统性语音问题,强化在语流中的训练,尽量减少系统性语音错误或缺陷的种类,从而使自己的语音面貌尽量向普通话靠拢。
简而言之,掌握科学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吐字归音到位,充分做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的重要保证。此外,说普通话,贵在平时。长期坚持听和说普通话,形成普通话的语感,保持普通话的腔调,才能说好普通话。目前,在普通话教学和测试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真正能够指导教学和测试实践的不多。以上是我在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经历,根据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所做的一些思考,有待进一步完善。
[1]冯玉珍.论普通话水平朗读中的方言语调问题.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2]高群.机测背景下的高师普通话教学与培训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刘红松.“机测”普通话“说话”一项的分析与对策研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4]杨焰.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的应试策略.咸宁学院学报,2011,(7).
[5]朱月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应试问题分析及其对策.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