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发展策略

2012-08-15李雪梅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区域

李雪梅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淮南232007)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高等职业院校已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持,成为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各地经济差异比较明显,如何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来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模式,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深入进行,整体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才是实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职能发挥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必须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实力的提升结合起来,两者的互动必将获得双赢。

一、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世界各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各国的发展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总量和发展规模上的竞争,而竞争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能力和接受教育的层次与水平。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明显,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不再突出,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就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这表明,随着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大量需求,将被中高级人才的需求所代替。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而迫切的要求。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这决定了不同地区在人才需求上也各有自己的独特要求。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就是高职办学的“市场”,它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这种市场为导向来定位自己的办学方向。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地方的需要,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的,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更适宜于“订单式培养”,应该为区域经济量身打造急需的技术人才,按照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充分发挥自己在知识储备、技能培养方面的优势,适时调整教学,实现教学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当然,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教育。爱因斯坦说:“假如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1]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人才,因为教育不能追求短期利益,它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又不能仅仅服务于经济的增长。它要培养的不是有用的机器,而是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面向教育对象的未来,要发展其个性,要让学生从教育中获得幸福。因此,在培养受教育者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受教育者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要对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要保证教育对象不仅有娴熟的技能,更有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他们在劳动中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才能让他们更容易获得幸福完整的人生,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高职办学的灵活性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为解决我国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矛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应充分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培养出区域经济所需的技术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除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外,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就是地方高职院校能够在技术上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和支持。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本身就是高等学校的使命,高职院校科技人才汇聚,又普遍拥有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是一个“能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化和技术贸易的基地”[2]。它不仅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将地方需求作为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参与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企业、市场等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从而直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人才优势,主动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使学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相互渗透,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3]也就是说,高等职业院校利用自己的办学和科研优势,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等活动,把目光瞄准本地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升级等小型项目,以自己在技术、仪器设备上的优势直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培训职工。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环节教学,实习多,教师也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容易发现企业技术方面的困难,这样就能和所在地区企业形成密切联系。在科技服务、学生实习、订单培养等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应该突出“应用”特色,即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功用和效果”,最大程度地满足地方企业对技术的现实要求,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员工的培训等提供帮助。

(三)为地方各级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提供培训基地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转型,而高科技武装的服务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产业正在兴起,这种调整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新旧产业更替之时,与下岗待业现象并存的是大量的就业机会,但这种就业机会更青睐于那些拥有一技之长、能直接上岗工作的技术人员。与此同时,企业引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也对现有的在岗人员在技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不断接受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培训与学习,方能适应岗位需求。这种供需上的矛盾只有通过职业培训来实现,而这种职业培训,恰恰是高等职业教育完全能够胜任的。

(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资源基地

高校是文化的集聚地,是现代化社会中重要的信息源。并且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面向地方,因此,高职院校的这些特征使之进入信息市场成为了可能。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走进信息市场,为政府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重大建设工程及技术项目提供咨询、参谋、决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更好地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4]。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互动的困境

总体来说,当前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严重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偏差,存在办学理念定位上的重学轻术,办学层次定位上的盲目提升,办学模式定位上的脱离社会,办学规模定位上的求大求全等问题。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当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这当然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院校脱离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独特需求,没有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的社会责任理念,缺乏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服务体系,在发展战略、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技能培训等方面脱离当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从而丧失了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话语权。三是没有制度保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政府的规划引导、行政协调、政策倾斜意识不够,企业参与意识不强,使得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之间未能找到很好的契合点,不能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之间一方面需要相互扶持,互动发展,但实际情况却是两者之间却未能找到理想的合作之路。

三、形成良性校地互动关系的解决策略

高职教育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高等职业教育要立足地方,把满足本地产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作为根本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产业、企业所需的各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一根本点展开。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发展方向都应以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为风向标,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也应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来进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就业为导向”。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着重培养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5]。其次,高职院校的专业应围绕本地区产业、企业发展需要来设置和调整,专业作为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载体,必须反映社会的需求,成为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结合点[2]。同时,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要根据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充分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产生,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盲目跟风地开设一些热门专业[6]。

(二)努力开拓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实现高职院校功能多样化

高等院校要转变办学理念,从传统的学历教育中解放出来,开拓新的市场,将继续教育、各类培训作为发展的应有内容,全面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提高本地区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让他们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建立学校高科技产业和产学研联合体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直接途径就是跳出只管教书育人,不投身经济战场的封闭办学模式,依靠高校人才、科技和知识的优势,直接投身经济战场,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力量。为此,应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稳妥地创办学校自己的高科技企业或创业园区,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借助自己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优势,发挥整合作用,上引下联,将一批企业、农户、个体工商业者吸引到自己周围,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为知识、技术的利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1](德)阿·爱因斯坦.论教育[A].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C].赵中立,许良英,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2]张翌鸣,王小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58-58.

[3]陈子服.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19):197-197.

[4]覃宗万.高等职业教育与柳州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1):21-23.

[5]饶建华.现代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价格月刊,2009,(8):91-93.

[6]陈东旭.新公共管理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5):9423-9428.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区域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分割区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区域发展篇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